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生猶如不繫之舟 – 再見小媽
2017/10/24 15:36:28瀏覽2755|回應0|推薦4

作者:朱玉昌(元智大學中語系兼任助理教授.漢光教育基金會顧問)

一個不告而別的小媽,三十多年後找到曾經遭她遺棄的孩子,發生在三十年之後的「尋找」,顯然是種刻意,原因無它,因為小媽身患絕症,此舉是對不久於人世的一種懺情。

先找孩子,並非出於愛這個孩子,而是回歸自我愛的順序上,優先想從孩子口中,得知她真正深愛的情夫現況,同時期盼藉由孩子的穿針引線能重新團聚,完成贖罪與和解的願望。

但事與願違,所有的悲劇早在小媽拋家棄子後那一刻即已鑄成,由於父親難以承受打擊,舉槍自盡了,留下孤苦無依的孩子自生自滅。小媽聽聞訊息,知道自己造成無可挽回的錯誤,於是試圖想彌補這個被她拋棄的孩子。

緣起緣滅生命常態

電影《再見小媽》(The Midwife)從敘事呈現的角度,得見兩位法國家喻戶曉的國際級影后凱薩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與凱特琳.芙蘿(Catherine Frot)同台競飆演技,乍看主體完整的結構,其實,是為核心思想所作的一場華麗鋪陳。

從片名原意「助產士」不難得知,片中擔綱助產士的女兒克萊兒(凱特琳.芙蘿飾演)才是第一號女主角,導演兼編劇的馬丁.波渥斯(Martin Provost),以直接破題方式聚焦故事的重心,切入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新科技,首當其衝的中年世代如何應變「中年危機」的問題。

中年是個夾心層,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本練就一身的謀生傲骨與維護安全的框架,在大環境尚無巨變下,日復一日,圖個安穩不是難事,但環境轉變得太快,過去熟悉和慣用的稜角,若無法適應或不願跟上時代腳步,那麼,何處會是安身之所?

導演安排一位豁達、玩世不恭的垂暮小媽碧翠絲(凱薩琳.丹妮芙飾演)出場,重點不在碧翠絲狠心地拋棄情夫父女,而是碧翠絲接下來帶給中年女兒重新檢視生命的機會。關於生命,導演提供的觀點相當明確,影片開始,一連幾幕克萊兒接生的場景,到結束前小媽再一次不告而別地默默承受著死亡,這種象徵緣起緣滅的循環,正是反映了生命的常態。

在克萊兒半生奉獻的護理醫院,不敵科技驅動的嬰兒工廠而必須結束營運的那一刻,專業、敬業的克萊兒靠著精良的經驗,緊急為二十多年前親手接生的小女孩接生,這層生生不息的宿命課題,籠罩在生與催生之間,雖透露出以人為本的關懷,似乎仍難逃被生冷科技取代的命運。

導演捨不得這群曾為人類造就無比幸福感的神聖職業人落得無所適從,因此用開朗的天真,選擇一條豁然的道路與這群人對話。事實上,故事所觸及的助產士行業,不過是從諸多面臨困境的職業中所取出的範例罷了。

失業的克萊兒,想創辦一所助產士學校,意圖保存即將逝去的行業,導演以隱喻的技巧置入想法,影片最後藉由碧翠絲將克萊兒父親送給她的定情婚戒,加上自己一只深深的唇印信箋寄給克萊兒,這種傳承式的祝福,意味著唯有秉持「人」的溫暖,才是抗衡科技的最佳利器。

法蘭西式永恆浪漫

核心外表的敘事軸上,母女的互動,少不了人生醒世的哲理,在碧翠絲獲知愛人早已棄世的憂傷下,那種心底的虧欠,反射出依然動搖不了天生快活的本性,也因為這分熱情的真本性,才能適時點醒克萊兒,拾回險些錯失掉的中年愛情。

中年的下一步離死亡並不遙遠。被拋棄的克萊兒與抛棄者碧翠絲,兩人即便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終究曾有一場母女緣分的歡欣歲月,既然,青春的凌人盛氣已然走過,還有什麼事不能一笑泯恩仇。

丹妮芙詮釋絕望中不失樂觀,詼諧裡略帶激情的碧翠絲毫不費力,那種面對死亡無懼的轉身,留給觀眾的不是唏噓,而是種久久揮之不去的身影;芙蘿飾演看著未來,近乎一無所有的克萊兒,默默承受著生活巨變和情感挑戰,釋放出來的淡定,惹人垂憐。

從劇本撰寫、分鏡攝影、選角演出,再到後製配樂,導演波渥斯無不緊握著法式完美主義與深度的人文價值,影片尾聲,克萊兒拆信的一幕戲與最後停格於一艘流走的沉船鏡頭,恰恰說明了人生猶如不繫之舟,惟有以吻飄散永恆的法蘭西式浪漫。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nguang&aid=10886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