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訪溪頭、杉林溪(純文字增修版)
2008/04/29 20:59:55瀏覽4349|回應3|推薦27

  部落格開始盛行的時候,大約也是數位相機日益普及之際。許許多多的網友,在撰寫部落格時,多少會配上相片,或者逕自以相片為主要的表達內容。然而,部落格的圖文關係、圖文配置,以及圖文比重,可能不是可以輕鬆決定的,而不同的格主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並形成各自的風格。

  四月初去了溪頭和杉林溪後,我本來只想貼出一篇文字,配上若干相片,簡單記錄此行。但卻因為此行相片拍得稍微多了點,因而想多放上一些,結果本來應該以圖配文,卻變成看圖作文,預計中的一篇記行文字,竟增長為五篇。在圖片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文字的敘述,很有可能因此而缺乏連貫;而讀者的注意力,也很可能難以集中。所以,我將遊記重新整理,相片也全部拿掉,恢復純文字的敘述,主要是想看看,擺脫了相片的「羈絆」後,單純文字所呈現的,是怎樣的不同面貌。

  溪頭和杉林溪都不是第一次去,溪頭是比較常去的,算是熟悉的地方,杉林溪也去過一兩次,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春假前一個月,與妻子商量要去什麼地方渡假,妻子提議去溪頭,我說好,很久沒去了,也可順道遊一下杉林溪,行程就這麼定了,三天兩夜,兩地各住一晚,第三天用完午餐後北返。由於是舊地重遊,沒有太多的美麗想像;然而,此行卻有不少意外的收穫。譬如到了溪頭,才想到好像有個空中走廊可以體驗;而從鹿谷上山時,看了沿路招牌,才知道杉林溪有牡丹花展。

  第一天陰雨,由鹿谷上溪頭;第二天陰,由溪頭往杉林溪;第三天晴,由杉林溪下山,三天在當地行車,時間剛好都是下午,都遇到了濃霧。尤其頭兩天的霧特別厚重,行車倍感困難,只能靠著路肩白線勉強前行,往往已經抵達目的地,卻不知道,只得迴轉掉頭。車行接近溪頭時,沿途有一些旅店派出助手招攬客人,還有一塊大大的牌子,上書「住宿登記處」,不過牌子雖然口氣很大,但只要循牌上的箭頭一看,那個所謂的登記處卻簡陋得不像樣子,大概不會有人相信它是「溪頭森林遊樂區」所設。

  我們預訂的是離大學池不遠的青年活動中心木屋,住進一間新近整理好的四人房,有大坪數的客廳,落地窗望出去就是樹林,衛浴乾溼分離,讓人感到非常地滿意。第二天所住的杉林溪聚英村,大約同樣的價位,設施差別非常大。如果再去一次,我也許會兩天都住在溪頭,以溪頭為基地遊玩杉林溪。不過,有得就有失,住宿條件變好了,可早晨的杉林溪就無緣親歷了,除非一大早就出發,但這又何苦?當然,多花一些錢,住杉林溪最高檔的房間,也是一法。(案:杉林溪遊樂區內有三類住宿點:大飯店、位於溪邊的木屋區、聚英村,價格依次遞減。)

  溪頭森林遊樂區的步道不少,要全部走完,也許要住上個幾天。有的步道鋪上木屑,行走其上,腳底柔軟,感覺就特別舒適,很令人喜歡。既然來到森林遊樂區,最為愜意之事自然是走森林步道了。

  空中走廊被譯為"sky walk",或許有些誇大,其實大約就是四、五層樓高,還不到樹冠層,也看不到樹上遠近的生物,大概早嚇跑了。不過,居高臨下行走於森林中,畢竟是新奇的經驗。空中走廊製作得很堅固,鋼鐵為支柱,底板為鐵條交織而成的格板,上層的欄杆則為木製。入口和出口在同一個點,右進左出,繞一圈走回原點。出入口派了四位保全看守,也不知派的人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派這麼多人,用意應該是維安,只不知有什麼樣的遊客會在這上頭不安分,開自己生命的玩笑,或有破壞建物的意圖?

  溪頭森林遊樂區屬於台大,現在外包給立德公司經營,提供餐飲的地方似乎增加了,這固然方便了遊客,但是神木旁的咖啡屋竟然播放著配上重貝司的熱鬧音樂,就讓人很是掃興,即使不進內消費,也還是遠遠地就聽到和寧靜山林很不搭軋的重低音。

  在溪頭用過午餐後,從青年活動中心旁的便道轉往杉林溪。杉林溪離溪頭約十六公里左右,距離很近,但若遇濃霧開車就會很辛苦。即使如此,還是有那心急的駕駛人不耐前車慢行,就在完全不可能望見對向來車的情況下,還是超級樂觀主義地超車,也不知道究竟要趕赴什麼重要得不得了的約會?網路上有一個有趣的動畫,比較義大利和歐盟其他國家的差異,其中有一則是交通行為,看過的人大約都會會心地一笑,自然台灣像的是義大利而非歐盟。台灣有不少車禍當來自於搶先,過去蘇花公路未拓寬也還未闢建清水斷崖左近的數個隧道時,有兩段道路行車單向管制,有一回就見到一個管制口剛剛才放行,立刻就發生追撞車禍,搶那一兩秒卻因此耽誤了不知多少時間,實在愚不可及。

  杉林溪森林遊樂區曾於九二一大地震中受到重創,歇業四年,如果資金不夠雄厚,不可能撐得下來,遑論浴火重生。如今每逢假日遊客就滿坑滿谷,四年的忍耐還是換來一片榮景。

  杉林溪森林遊樂區英譯很逗,叫做"Sun Link Sea",山上雖有陽光,但自然沒有藍色海洋,而只有綠色樹海。這樣一置換,重要的杉林就從譯名中消失了。不過,其Official Website的命名倒很漂亮:www.goto307.com.tw

  既叫「杉林溪」,自然不能無溪,而可容天鵝船行的溪流其實是被人工攔阻起來的,沿岸的麗景也是由人工加以美化,種樹種花。但凡森林遊樂區,都不能沒有人工,開闢連絡道路是人工,森林步道少不得人工,住宿和洗手間也是人工,除非有那特能適應野外生活的人,自備開山刀、背負重裝備,行人所未行,否則一般人也只能到經過人工營造的、安全的遊樂區遊玩。其實,只要人工做得不太過分,腹地也夠大,遊客還是能享受足夠的森林野趣。

  杉林溪有兩條瀑布,一曰「青龍」,一曰「松瀧岩」,前者從服務中心或聚英村旅館步行半小時可到,後者位置較遠,由於有車輛管制,遊客只能搭育樂公司的交通車前往。因為我住在聚英村旅館,也不想擠交通車,所以只去了青龍瀑布,此瀑有可觀之處,頗值前往。在步道終點的柏油路邊上就可遠望,還可以迂迴下行階梯以更靠近瀑布。不過,當我們走下去抵達步道終點時,濃霧卻又漂來,瀑布只聞其聲不見其影,再回到上方柏油路上,也看不見了。青龍青龍,要見你也不是那麼容易,還得天候時機剛好扣得上,否則若專為瀑布而來,很有可能會覺得白走一趟。我覺得凡事均不要勉強,順著因緣就是,登山未必要登頂,過程最重要;出來旅遊,重要的是心情放鬆,本來就不必抱持特定目標。杉林溪遊樂區設了十二生肖護照蓋章處,不知有沒有人硬是要蓋滿紀念章才滿意。去年到日本北海道遊玩,很多團友便以蓋紀念章為樂,並且到哪個地方就一定要吃哪一家的拉麵或蕎麥麵,這當然都是行前做了功課,但我卻覺得這樣玩起來好辛苦,少了隨遇而安與隨興之樂。我並不排斥蓋紀念章,只是不會強求蓋滿各地景點的紀念章罷了。

  在杉林溪服務中心旁有座「安和橋」,過橋右轉可往青龍瀑布,左轉可往龍珠樓。安和橋上可賞溪景和綠頭鴨。安和橋旁有座水上平台,原始設計可能是用來供遊客喝飲料吃點心的,但上頭卻停了約莫一、二十隻休息整理羽毛的綠頭鴨,有的還高高地站在桌子上,睥睨群鴨。桌下的平台離水面約有十幾二十公分,恰見一隻綠頭鴨十分俐落地從水中一躍而上,其精采不亞於企鵝由海中躍上冰岩的那一瞬間。

  我在杉林溪停留約兩天,兩度到安和橋。第二天清晨六時半,正在橋上看風景,水上平台竟只剩下一隻綠頭鴨,原來其餘的鴨子都忙著在水中覓食,休息的這隻大概是起得最早的吧。正看著,突見遠方飛來一隻大鳥,邊飛邊叫,原來是一隻雌綠頭鴨,臨近橋邊才蹬出雙腳,就跟電視動物頻道中所見飛降水面的水鳥一樣,以四十五度角漂亮地剎車於水上,並隨即若無其事地游將起來,前後才不過幾秒鐘,我看得呆了,忘了手中的相機。不過,事後想想,我不是專業攝影師,即使有備而來,也未必能夠不失焦地捕捉到這可貴的鏡頭。

  過去偶而在一些水塘(如明池苗圃的)瞧見綠頭鴨,或在水中游,或在岸上整理羽毛,倒從未見過這鳥飛行,這回算是開了眼界,才猛然想到綠頭鴨畢竟是野鴨,飛行能力尚未因人類馴養而退化,能夠飛行實在不足為奇。這兒除了綠頭鴨,也少不了普通鴨子,我從青龍瀑布回轉時,就有兩隻白鴨在水邊看見我,便走近來,卻被一小孩追逐驚嚇,又往水邊逃去,小孩被樹叢擋住不得前,等小頑童離開,白鴨才又走了過來。

  由杉林溪服務中心出發,有兩條路通往龍珠樓或「杉林溪大飯店」,一條為汽車行駛路線,若不想與車爭行,還是過安和橋左轉為妙。開發杉林溪的育樂公司在溪的兩岸種了不少花草樹木,有山櫻、吉野櫻、杜鵑、海芋等。山櫻花花季已過,但見樹冠都被截掉,或許是為了增加分枝?可以開更多的花?我不懂園藝,不明其故。相對數量較多的山櫻,吉野櫻就很少了,但我還是見到盛放著櫻花的一棵。現在這個季節雖然不能去日本領略「櫻花隧道」的壯觀麗景,但除了「數大」的宏觀之美,其實還有縮小視野,千姿百態的微觀之美。在苗栗南庄的一家民宿,也有大片的吉野櫻,去年大約此時我曾去南庄的另一家民宿,熱情的主人就曾經特地開車帶我上去,花海果然壯觀,可惜時近黃昏,沒能拍到讓自己略感滿意的照片,這回總算在杉林溪得償宿願。

  對我這個城裏人來說,到森林遊樂區旅遊並過夜的好處,就是換來絕佳的好心情。其他不論,僅以作息來看,因為旅館裏的燈光通常亮度不足,不適合閱讀,即使亮度夠,也沒有書桌;大多數的旅館沒有電腦,也沒有網路接線,雖然可以自備筆電,但實在沒必要無時無刻地把自己跟網路綁在一起;電視頻道數目非常有限,一般沒什麼節目好看,當然也沒有DVD可取代。於是只要出遊,我就沒有遲睡的理由。早睡,睡足了自然就早起,而位於中海拔山區的遊憩區,清晨可說是一日之內最好的時光,空氣清新,四月的這時候也有點涼意,給人的感受完全不同於都會區。早晨六、七點鐘,大多數的遊客都還在睡夢中,遊人稀少,可以舒適地隨意漫步。如果喜歡照相,在山區晨光的烘襯下,光影效果特殊,另有一種美感。

  杉林溪遊樂區有不少步道,這回我走了其中的兩條,一往「青龍瀑布」,一往「藥花園」。前往藥花園是一條「穿林棧道」,從杉林溪大飯店或龍珠樓出發,大約四十分鐘可達。這條步道比較原始一點,或上或下或平緩。上午九點多走在林中,陽光從幾個不同的角度灑進林間,使得樹幹、樹葉、石頭、苔蘚等等,都有了對比鮮明的光影之美。其實,「穿林棧道」若改為「穿林小徑」可能更名副其實;不過,小徑本無名,取名基本用途只是為了導覽地圖辨識之用,遊人自可自己給個名字,擺在心中,無須強求別人接受。

  我很喜歡穿林小徑,回程便又走了一遍。結果遇到一位拄著手杖,行動不便的老先生,由家人攙扶著,竟然已經快要走完全程。這情景給我複雜的感受,猜想老人年輕時可能就是喜好大自然的人,即使老了行動不方便了,也還是要把握住可以出遊的機會;想到老人的家人真有孝心,在崎嶇山路上一路扶持著老人,真不容易;還想到吾人應該趁著身強體健時多到戶外走走;更想到不知自己年老時,還有沒有走往山林小徑的體力和好興緻?

  接著又遇到一位男士,抱著一隻大小接近柴犬但體型更為修長的黃狗,可是缺了條左後腿。男主人看到平路,便放下小狗,讓牠自己走,狗兒卻頻頻回頭,看得出人狗感情很好,再往前又是不好走的路了,相信男主人會再疼惜地抱起小狗。

  從穿林棧道走出來,就到了藥花園,牡丹花展是重頭戲。牡丹號稱花中之王,一見之下,果然名不虛傳。李松石寫的《鏡花緣》,借宮娥上官婉兒之口將一些花兒排名,首選就是牡丹,其下依次為蘭花、梅花、菊花、桂花、蓮花、芍藥、海棠、水仙、蠟梅、杜鵑、玉蘭等,共有十二種,品列上等。據說,洛陽牡丹經人工培育已有近千個品種,而與牡丹相似的芍藥(花相)則有600多個品種。牡丹有各種顏色,白的、紅的、紫紅的、黃的、粉紅的......,花朵很大,姿態優雅,到此賞花的人很多,自有道理,各式相機,專業的、古董的、簡易的、手機的,凡來訪者幾乎都不會放過在自己的機器內存入牡丹的影像。

  在人山人海中看過牡丹,再循原路回到步道起點,到「杉林溪大飯店」用餐。飯後從大門出來,山霧又起,鋪陳出一片曚曨的杉林,恰似山水畫般。此時,也該是啟程返家的時刻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stavq&aid=182578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圖與文
2008/05/01 14:09
圖片是一刀兩刃.  圖片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幫助沒有親身經歷者的認識, 但也是片面的, 表面的.  文字只要夠好的話, 所提供的細微處和想像空間深廣多了, 感受的步調雖然慢了, 但比較全面, 也讓讀者有"參與感". 問題是, 有多少讀者願意"放慢步調"了.

我喜歡圖片, 也喜歡文字.  不過要是圖片多過文字的時候, 我習慣先把圖片看一遍, 自己"搶"解讀權, 然後才看文字"註解", 在我看來, 那文字不過是配角, 希望簡單扼要, 參考就好.  只有全文字的時候, 或以一二圖片佐證的時候,  我就會慢慢欣賞文字美和作者的心意.  

古士塔夫這裡做了很有意思的"實驗", 尤其是如此優美的一篇散文.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08-05-02 16:49 回覆:

網誌中圖與文的關係,不理會便罷,留意起來,一時還不容易說盡。

有的網誌內容適合全以文字表達,頂多配個一兩張圖以烘托文字,所起的效果,也許可拿報紙副刊比較,尤其是還沒有網路/網誌的時候,副刊的主要文章,編輯一般會找來畫家,配上具有畫龍點睛之效的插畫,文好圖佳,都很是讓人激賞。我記得過去中國時報副刊,常找林崇漢畫插圖,我就很喜歡他那種十分具有張力的畫。但我不會因為喜歡看他的插畫,就忽略了主文,反而因為他的畫,更想看文。現在到處都是圖片,插畫的重要性是否下降了,有待考查。

有的網誌作者,本身就學過畫,由自己來畫網誌的插畫,最是得宜,我羨慕有這種能力的網誌作者。不會畫畫的,就只能從網路上連結跟文章主題有關的圖片,但連結他人圖片又正告出處的人,雖無剽竊之意,卻仍然有一點不放心,畢竟沒有經過原作者的同意,此時用自己拍攝的相片,就可避免爭議。不過,有很多的網誌內容,未必能有自己拍的相片相配,比如談CD,去哪拍照?還是要借用網路上的封面圖片或自己掃瞄,但這又回到剛談的問題,徵得同意否?談起著作權,網路上仍然有一些不很清楚的空間。

有的網誌以圖片為主,尤其是以攝影為主題的,文字只用來說明時,圖主文副,也單純。

但是碰到既要用文字表達,又要用圖片證明「眼見為憑」,風景確實好漂亮,食物確實引人食指大動,這時就有點麻煩。我就遇到這種兩難境況,這才單獨把文字抽出來。

其實,相片也不盡然一看就看完了。在網路上閱讀的人,一般都不知不覺地練就快速瀏覽的習慣,文字不分好壞,不想細細咀嚼;圖片不分良莠,也不會認真欣賞。此時文字多了,固然沒耐心讀;圖片多了,也是用滑鼠滾輪一滑而過,視覺中進入的資訊多得不得了,但腦袋中卻未能增添多少值得回味的細節。


黛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黛比來囉
2008/05/01 04:51

除了杉林溪美景 

那九彎十八拐的山路和清爽可口的杉林溪茶都讓我懷念~


Swiss Debby 與你分享異鄉生活的酸甜苦辣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08-05-01 09:26 回覆:

我從旅館帶回來的杉林溪茶還未沖泡,經您這麼一說,得趕緊泡來喝看看;不過,我想您喝的茶,也許是自己買回家、等級比茶包好得多的茶葉吧。

那山路我卻不懷念,因為上山下山都在霧中,路又彎得很,只能專心開車。


Franc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一回
2008/05/01 03:02

沒有圖片的"干擾",我專心的上完一堂精采的"文字記遊"。

作者對溪頭杉林溪巨細靡遺的介紹,帶給讀者一段悠然神往,怡然自得的恬靜,也留給讀者不少想像空間。

不過,我猜作者書寫的時候,是不是一邊敲著筆電,一邊翻看著照片? 有時候,單單試圖把記憶裡的影像"抓"成文字表達出來,和"就"著圖片說出感懷還是會有一點主與從的不同。

作者提及是"舊地重遊",所以沒有太多美麗的想像,那麼,溪頭與杉林溪美麗的影像,到底在哪兒呢?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08-05-01 09:21 回覆:

謝謝您耐心讀完這篇將近五千字的純文字遊記。我想,絕大多數的網路閱讀者,對圖片的興趣,遠勝於文字。

拿掉圖片,專心於書寫,就我個人而言,是進入部落格世紀的新嘗試。而這正是因為前面的五篇圖文版用了很多的時間在相片選擇、剪裁、調整尺寸、加浮水印等細碎工夫上,有很強烈的文字/文思跟著相片跑的感覺,而且竟然前後用了約二十天完成,好像我的四月份,整個的就是「溪—杉月」。

至於圖文關係應如何安排,我仍然要再想一想。可能圖片要減少、相片不要那麼大。其實,把相片調大,本來也是新嘗試的,我的想法是,相片太小,有些細節就看不清楚。不過,這樣一來,圖片就佔據了大部分的版面,文字反而變成了陪襯,圖文比重顯然出了問題。

我也注意到一件事,本來是方便讀者參考的[本文中的]文字連結/鏈接,也是閱讀時的干擾,所以爾後除非必要,不再於本文中加入任何連結/鏈接,若有,一律放到文末的延伸閱讀區。

因為是把原來的文字抽出來重新整理,所以不需要再看照片,那些照片經過反覆的挑選與處理,早已深印腦中。

我說的美麗想像,是對於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從旅遊指南或遊記中獲知資訊,並產生心嚮往之,「我就要到那裏了」的那種興奮心情。至於我心目中的實際的美麗影像,就保存在已經貼出來的照片,以及相機無法忠實記錄只能留在腦海中的那些影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