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標題:何謂往生論之五法門
2006/11/03 00:17:36瀏覽559|回應0|推薦0
標題:何謂往生論之五法門

所謂『往生論』,又名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是 世親菩薩依<無量壽經>所造之論藏。印度論有(1)釋經論(同於中國之註疏,逐句解釋文義);(2)宗經論(依經義為宗予以發揮,不重文句)兩種。本論為『宗經論』,其內容為敘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必修之五大門徑,茲分述如下:
(壹) 禮拜門。屬『身業』,即禮拜 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為生彼國意故。
(貳) 讚嘆門。屬『口業』,即以語業稱揚讚嘆 阿彌陀如來故。
(參) 作願門。屬『意業』,即心常作願,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止)故。
(肆) 觀察門。屬『智業』,即欲以智慧觀察彼三種真實功德,須如實修行毗婆舍那(觀)故。由此門觀察西方淨土十七種功德成就,分述如下:
(一) 清淨功德成就。即『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是也。
(二) 量功德成就。即『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是也。
(三) 性功德成就。即『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是也。
(四) 形相功德成就。即『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是也。
(五) 種種事功德成就。即『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是也。
(六) 妙色功德成就。即『無垢光焰熾,明淨曜世間』是也。
(七) 觸功德成就。即『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草名)』是也。
(八) 國土莊嚴功德成就。此又可分為下列三項:
(1) 水中莊嚴。即『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是也。
(2) 地上莊嚴。即『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色異光色,寶欄遍圍繞』是也。
(3) 空中莊嚴。即『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喧吐妙法音』是也。
(九) 雨功德莊嚴成就。即『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薰』是也。
(十) 光明功德成就。即『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是也。
(十一) 聲功德成就。即『梵聲語深遠,微妙聞十方』是也。
(十二) 主功德成就。即『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是也,此又可分為下列八項:
(1) 座莊嚴。即『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花臺』是也。
(2) 身莊嚴。即『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是也。
(3) 口莊嚴。即『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是也。
(4) 心莊嚴。即『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是也。
(5) 眾莊嚴。即『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是也。
(6) 上首莊嚴。即『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是也。
(7) 主莊嚴。即『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是也。
(8) 不虛作住持莊嚴。即『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是也。
(十三) 眷屬功德成就。即『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是也,此又可分為下列四項:
(1) 善化十方。即『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是也。
(2) 利樂有情。即『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是也。
(3) 上求佛道。即『雨天樂、花、衣、妙香等供養,讚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是也。
(4) 下化眾生。即『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皆願往生,示佛法如佛』是也。
(十四) 受用功德成就。即『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為食』是也。
(十五) 無諸難功德成就。即『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是也。
(十六) 大義門功德成就。即『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是也。
(十七) 一切所求功德成就。即『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故我願往生,阿彌陀佛國』是也。
(伍) 迴向門。屬『方便智業』,即淨土行者,知我與眾生同體不二,能不捨一苦惱眾生,而以已所修之念佛功德,回施一切眾生,與眾生同生極樂,成就廣大慈悲之心故。
由此觀之,菩薩勤修上述『五門』,得遠離下列三種菩提門相違法,即(1)依智慧門,不求自樂,能遠離我心貪著自身;(2)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能遠離無安眾生心;(3)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能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又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之後,就能得到下列三種菩提門隨順法,即(1)無染清淨心。蓋不以為自身求安樂故;(2)安清淨心。蓋以拔一切眾生苦故;(3)樂清淨心。蓋以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
總而言之,菩薩以『禮拜』 阿彌陀佛為生彼國故,得生極樂世界,是名成就『近門』;以『讚嘆』 阿彌陀佛,隨順名義稱如來名,依如來光明想修行故,得入大會眾數,是名成就『大會眾門』;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修奢摩他(止)寂靜三昧行故,得入蓮華藏世界,是名成就『宅門』;以專念『觀察』彼妙莊嚴修毗婆舍那(觀)故,得到彼處受用種種法味樂,是名成就『屋門』;以大慈悲觀察一切苦惱眾生,亦應化身迴入生死園煩惱林中,遊戲神通至教化地,以本願力『迴向』故,是名成就『園林遊戲地門』。菩薩入前四種門(近門大會眾門宅門屋門),自利成就應知;菩薩出最後一種門(園林遊戲地門),利益他迴向行成就應知。菩薩如是修『五門』行,自利利他,故能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hursday, December 06, 2001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mscl&aid=5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