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有時之而今
2016/12/02 00:52:22瀏覽261|回應0|推薦0

看顧麵攤的空閒,我常捧讀結緣的佛書,沿桌子慢慢繞行,一步一步,一頁一頁。「應知是處,即為佛塔。」以前讀到的句子,被記憶重新改編,伴隨步伐不時浮現。

話語,置換在不同的語境脈絡中,有時能夠產生不同的意義,讓人從無到有,留下印象。

日本曹洞宗的道元禪師,臨終前幾個禮拜,自知死期將至,某天,撐持病軀,繞廊柱緩行,喃喃誦著生平最愛的一段經文:「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起塔供養。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於此轉於法輪,諸佛於此而般涅槃。」

此段經文出自《法華經‧如來神力品》,內容說的是經卷所在處,皆應起塔供養,表示對法的尊重。當初,讀過法華經的我,對此,沒有留下什麼印象;畢竟,大乘經典中,這樣的句子並不少見。可是當這一段經文被單獨抽離,置放在道元經行的情境下,上文的經卷所在處,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空手還鄉的禪家本色。

經卷所在,是外在的神聖,但是真正的神聖卻非向外而求。

入宋求法,受印可後返日的道元,並不像其他的僧侶攜帶諸多經卷、佛像、法器返回日本,他帶回的僅是孑然一身的自己。因為,神聖的所在不在外,而在己,「如此之人,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一切處,皆應起塔供養。所以者何?當知此身,即是道場,諸佛皆於此成道、轉法輪、入般涅槃。」

當知是處,當下即是。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151151&aid=8196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