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主觀與偏見
2010/03/05 22:15:39瀏覽1030|回應1|推薦95

「如果不夠客觀就別談政治」,這是昨天朋友間談話的其中一段話,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引起這段話的是一場;對政治理論有不同看法的二個人,幾乎為了政治而吵了起來,彼此都希望影響對方,這時後「主觀」或是「偏見」就成了很好的思考問題。

    主觀是由客觀延伸而來,當我們很客觀的從前賢身上汲取知識,不斷的專研思考、傳承,而展出自己的意識心得,這是從客觀的精隨吸取思考出來的。而「偏見」有如井底之蛙,只根據一些表象或資訊做出判斷,只起於競爭或權力的結果,在認知的理論上導致偏見的產生,執著偏見的人,就是我執太重,放不下或者無法包容別人的意見,導致帶來許多的煩惱。

  

  莊子提出的「心齋」就是認為人要突破軀體與認知的執著。因為我們的軀體使心靈境界不受認知心所造成的成見之影響,更完整的說則是「虛而待物」。也就是透過「心齋」,想化除主觀自我以及順應客觀之虛明,方能在物、我,關係上達到無疵,然後因勢利導,轉化為順其自然,不以主觀意識去促成。

   

  主觀與客觀是二個極反相對的自我意識,常因此而言詞針鋒,對論點似是而非,只是當主觀強烈的表現出來,就免不了偏見和成見,而客觀除了自己思考以外還考慮到別人利益或情緒的問題,但是也得排除一些不相關的因素,才能由主觀意識過濾掉成見所帶來的客觀條件。情緒往往影響判斷性,常因為環境吵雜貨資訊的誤導,就會因意見相左而產生個人的主觀意識。

  就主觀而言,並非都是不好的,在處理一件事上,若能主觀與客觀互相協調,去掉偏見和成見,會是一個很完美的結果。「主觀」就是自我觀,一個人若缺少主觀意識,那麼對事情就無法做判斷跟取捨,為了避免主觀常帶給負面影響,客觀又被誤解而讚美,中庸之道」的確是可以引申出對事物的看法,保持原則,採納別人意見的選擇。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q8899&aid=3828310

 回應文章

陳文錫~就是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庸之道
2010/03/08 22:27
說得很對,還是僅守中庸之道比較能做正確判斷~~~祝婦女節快樂
本來就沒有,何必去強求;冷暖人間情,點滴在心頭。
紫硯(benq8899) 於 2010-03-12 12:13 回覆:
謝謝你的鼓勵^^歡迎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