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聽見西藏》有感
2015/12/25 11:23:33瀏覽1150|回應5|推薦77

                      

在《聽見西藏》書底封面有著一段題字:

〝您是否想過:五十歲之後,想過什麼樣的人生?

多數人到了這個年齡,不是仍為著家庭、事業奔波,憂心未來,

便是割捨不下身邊的一切,真正地去實踐心中的夢想!

本書作者在她五十歲的這一年,在先生和家人的支持下,

毅然放下心中的牽絆,獨自前往大陸西藏地區旅行近兩個月。

在這五十多個日子裡,藏地質樸的風土人情與壯麗山川,

深刻觸動了她內心深層的感動……

誠如作者所說的,五十歲的天空,只要心有所依止,不執著,

也可以和西藏的天空一樣,湛藍、清澈、無涯,充滿希望……

 

 

作者邱常梵在2005年五月母親節的第二天啟程,她的心中充滿了篤定,認為自己會走完全程。一個人的旅行,在充滿未知的路程,唯有一心想望及純然對信仰的信任,否則,怎能如此安放忐忑不安的心,堅持自己的信念,出發前往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高原藏地自助旅行?把自己交給了「相信」,又需要有多大的勇氣?

 

這本遊記把西藏的美帶進了讀者的眼睛裡,諸如:自然美景林立的中甸是傳說中的香格里拉;金沙江、虎跳峽的奇石疊嶂,水流湍急,深谷險境,蔚為奇觀;鹽井下村由青稞田鋪成綠油油的美麗拼圖;佈滿經幡的藏地景觀,虔誠的磕長頭朝聖者;素有「日光城」之稱的拉薩,年日照時數超過三千小時,是藏民心目中的聖城;雅魯藏布江的綺麗風光;敏珠寺法會的跳神與灌頂儀式;那曲地區平均海拔4500公尺,高寒、遼闊、空曠,是動物們的天堂……,藏地的信仰文化、自然景觀躍然於紙上,書中景致盡收眼底。

 

 

 

轉神山是藏民的一種宗教傳統,藏民們普遍相信連接天與地兩個不同層次的媒介,就是聳立的高山,遠在吐蕃時期,人與神的溝通就是依靠高山,高山被視為天神回天界與下凡人間的「天梯」,天梯也就是神山,而藏地所有的神山幾乎都由蓮花生大師所降伏。

梅里雪山是藏地八大神山之一,它是雲南和西藏交界的怒山山脈的一段,細分為北段梅里雪山,中段太子雪山,南段碧羅雪山,當地人習慣把雲南德欽縣境內的北段與中段合稱為梅里雪山。整條山脈有著數以百計的雪峰,最高峰是海拔6740公尺的卡瓦博峰。

 

傳說卡瓦博峰原是九頭十八臂的凶煞神,被蓮花大師點化,皈依佛教,做了千佛之子格薩爾王身邊的一名大將,因戰功顯赫,統領邊地,成為守護神,故又被稱為「太子雪山」。每年秋收後,藏民們都會扶老攜幼前來念經焚香禮拜轉山,他們相信轉神山可以保佑平安;可以增加功德;可以洗清罪孽;可以免受輪迴之苦。

 

轉神山分為「外轉」和「內轉」,外轉從瀾滄江畔的羊咱村出發,沿梅里雪山山脈順時針方向走一圈,全程約300公里,約走十至十五天。作者走的是內轉路線,約三到五天,從西當溫泉翻過宗拉啞口,經雨崩上村及雨崩下村至雨崩神瀑之後,原路下山回到西當溫泉,再轉往相距約四十公里外的明永村,徒步經太子廟到達最高點海拔約3200公尺的蓮花寺。作者看待轉山的意義不著重在保平安、增功德、洗罪孽。她說轉神山和轉寺廟的轉經道意義相似,都能在轉的過程中沉澱、淨化、提升心靈,甚至在轉山的過程中會覺得自己正在「雲水行腳」,如雲水僧用雙足走遍四方,如雲在天、如水在瓶的無礙意象。~P41─44

 

 

在人煙稀少的秘境裡獨自旅行,往往會有不盡人意的事發生,例如:公車不按時間表發車;美景當前,相機的電池卻沒電了;沒有客車也攔不到便車,又得在當地停留一晚。這些的不可意在在都影響著心情,在可意與不可意之間心緒的反覆來回,都經由覺察、接納、放下來做處置。因沒車可搭,在然烏湖畔又住了一宿,因時間充裕得以放慢腳步在湖邊流連,就連呼吸都放慢了速度,這種感覺有如《隨在你──放心的智慧》裡的一段內容,大意是說:讓自己慢下來不一定只在禪定打坐時,慢下來的意思是指「要注意自己生命的內外空間」,意思是說,要讓自己慢下來,必須與自己的生命、心的開闊性取得聯繫,才能在心中體驗到更多空間,面對因外境所引起的情緒反應時,也才會有更多的空間去包容。讓心擁有更多的空間,就像天空容納著白雲、烏雲一般,接納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不好的,愉快的、不愉快的事物,視每一個遭遇的發生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眼前世界自然會無限寬廣……。~(整理自P99)

 

 

一個人的一生若也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來到中年,就好像走進生命的秋天,季節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候,大地舖滿了橙黃色的溫暖,山林塗抹著五彩的燦爛,氣候清爽溫和,農稼物成熟豐收.…..,而人生的秋天呢?雖然青翠如綠、灼熱的夏天,已經過去,但何必唏噓,成熟、圓融的中年特質,就像溫暖、豐收的秋天,擁有更多的包容、更多的智慧,足以從容地走向冬天。~P121

 

 

關於天葬的由來,西藏原始宗教苯教有一則傳說,在很久以前,善良的人死後,靈魂可以沿著一道天梯上到天堂,這天梯和人間的連接點位在西藏東南部林芝地區的苯教神山「苯日山」主峰上,後來有隻巨大的兀鷲在飛行時不小心將天梯撞斷了,世人失去了唯一可以登天的天梯,天神體諒眾生從此無法登天的困苦,處罰兀鷲承擔起運載靈魂登天的任務,於是產生了人死後餵兀鷲,兀鷲會將靈魂送上極樂世界的天葬儀式。藏地佛教徒視天葬台的兀鷲為「空行母」,是一種神鳥。

 

位於直貢梯寺後山的天葬台被稱為「直貢丹恰」,意思是「永生不滅的寶地」,是世界三大天葬台之一,海拔約4600公尺。全世界把死亡看得最淡的民族應該就是藏族吧,對死亡沒有絲毫畏懼,把死亡看作生的前奏;把死亡看作只是靈魂與肉體再次的分離;把死亡看作像是脫下一件穿爛的舊衣裳,而這件宛如破爛衣裳軀殼(遺體),最終還可以拿來餵養兀鷲,作為這一世最後一次佈施行善,體現佛教的利他精神。

 

天葬儀式為藏族風俗,未獲死者家屬同意,不得擅自前往參觀及拍照。作者造訪天葬台的那天沒有舉行天葬儀式,因緣不具足甚覺可惜。在燦爛的陽光下,天葬台一點也沒有想像中的陰森寒氣,不見兀鷲,只見到幾隻在空中盤旋的普通老鷹,天葬台旁的山坡排列著眾多自製的轉經筒,迎風面風勢強勁,轉經筒嘎啦嘎啦的轉動著,配合著呼啦呼啦拍打出聲響的五彩經幡,神佛的莊嚴感覺沖淡了天葬台死亡給人的畏懼感。~P133

 

最近這幾年陸陸續續接觸到了有關生死議題的書本及課程,生死學是一門沉重的學問,前些時候,兩個兒子在不同時間回來,我拿出了準備了很久的「預立安寧緩和醫療及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要兒子作見證人,經由解釋,兒子也都簽了名,在簽了名之後,夾在桌墊下已甚久的時間,奇怪的是,我一直久久未動它,意願書是要寄出去註記在健保卡之後,才始生效。我在想,是不是我的內心依舊還在猶豫?還捨不得自己的肉身在最後時刻決然的離去?面對這件事讓我深深體會到,要做出重大決定時,自己的心是會拉鋸交戰的,內心的拉扯過程反應在外在的情境便是凝視著意願書,久久不去動它。「死亡也意味著走向另一個新生」,回頭看著藏民族面對死亡的超然態度,不由得讓人升起敬畏之心。

 

 

 

作者在數年前剛開始在大陸地區自助旅行時,最不能忍受的是上廁所的問題──沒有門、小心黃金和異味,從早期的一忍再忍、速戰速決到處之泰然甚至還能正眼視之。這一次又一次的如廁經驗都把它當作是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練習「不淨觀」,不淨觀是佛教的一種修持觀想法。由於眾生都貪愛、執著於「我」和「我的所有」,因而產生種種痛苦,佛陀於是教導眾生觀想人的身體充滿屎、尿、汗、涕、唾等穟物,以減少貪愛執著。~P171

 

當我讀到這段文章時,我覺得以這種形式去做觀想 ,簡直是直搗核心,這是最真實也最實際的觀想形式。一般人都執著在美好的境界層面上,抗拒周遭污穟的事物,這是分別心使然,人世間一切的美好與醜陋皆是暫時的,又如經文如此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聽見西藏》這本書收錄了作者在西藏行走五十幾天的心路歷程及行走經驗,五十歲的生日禮物藏在西藏的天空裡,其中的意義也許只有作者才能真切地去體會。閱讀著清新優美的文字,似乎也是一次心靈的洗滌,文字敘述裡放入了景緻宜人的照片,引領著讀者進入更為立體的空間,猶如跟隨作者的腳步身歷其境了一番,其中有許多個人的心靈成長與修持的部份很值得學習之。常說或常聽說:一切隨緣,隨緣啦!在書中後記有一段話: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強求,不過度,不躁進;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讀完這本書,多了知識,廣了視野還増了智慧,多讀好書獲益良多。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auty19660511&aid=40311204

 回應文章

黎恩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2/30 16:40
「慢下來,注意自己的內外空間」,我有好深的同感......
走過慢下來,體感自己內外空間的生活,真的才能覺察箇中蘊藏的故事,關於生命、際遇、內心,各種層面。
「隨」當中的順其自然與把握機緣 ,看似衝突卻實則和諧。
生命的旅途中,也許我們總在某些執念間,而錯失了慢下來與隨的選擇。
這篇文章,我總反覆著回來閱讀。
2016即將到來,祝福媺媺 平安.喜樂 :) 
媺媺 (beauty19660511) 於 2015-12-30 21:16 回覆:

外在環境快速行進、變遷的時候,

如果我們不懂得慢下來,就是在隨波逐流,

我們將會被強勁的水流帶走,

被激流帶到我們原本不想去的地方。

 

我們在格子裡給彼此的回應似乎都在同一個點上,

我想,在「隨」裡面,不躁進,

更不是全部的承攬,而是有選擇的。

在某些事情上,把握機緣很重要,

甚至更積極些是去創造機會。

順其自然與把握機緣當作適時調整,

因事因人因物如何調整,端看「心」如何去抉擇。

 

謝謝黎恩那麼用心的在讀文,

這讓我再度思考了「隨」這個字。

謝謝黎恩~

祝福 新年快樂


詹于萱(瑀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2/27 14:19

最真 最美的也是心靈的對話

這樣的書內容真得很有深度

當我們每個人都到這個年紀時

想的也是也是同樣的~只是為了找到自己

謝謝' 嬍嬍分享~祝福 新年快樂

媺媺 (beauty19660511) 於 2015-12-28 20:57 回覆:

一個人的旅行,開啟與自己對話的空間,

外在的境界經由是視覺觸感進入到內心,

這過程一再地咀嚼、嚥下、消化,

不太用邏輯性的思考,也不過於感性,

心懷對萬物的謙卑,經行於神佛的國度,

似乎也遊歷了一次烏托邦似的境地。

這大概是我把西藏想像得太浪漫了~^^

謝謝瑀璇~

祝福 新年快樂

媺媺 (beauty19660511) 於 2015-12-29 07:34 回覆:
更正:...經由視覺觸感進入到內心,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2/26 13:48

空靈絕美的景觀
離囂隔塵的人文
聽見的西藏

是迴盪在心靈深處的自我對話

媺媺 (beauty19660511) 於 2015-12-26 15:07 回覆:

讀了兩本有關藏地高原的遊記,

深深被文圖並茂的筆觸所吸引著。

西藏緊鄰著西康,

那也就是我想讀《消失的西康》的原因。

與世無爭的優美境地您也曾經造訪過,

只是地點不同罷了。

謝謝多多~

祝福  如意平安


慎卿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2/26 00:04
此篇內容很豐富,所談生死認知非常深入,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可比擬佛家說的果報,人到了五十歲,當瞭解命運的軌跡和該承擔的責任;更當清楚人生定位,文中提到《隨在你—放心的智慧》相關禪定打坐一段和《莊子逍遙遊》的精神內容相符,可見〝道〞都是相通的。
媺媺 (beauty19660511) 於 2015-12-26 14:53 回覆:

道能相通,不刻板,不設框框,人人皆能習之。

動靜皆宜,只在方法與實踐(以前從來沒想到過我是個實踐者)。

跑步中不懂得調整呼吸,將會跑得上氣不接下氣,

身體運動的同時還能關注到自己的呼吸,

內外在兼顧,心無雜念,專注力就在,

那也就是活在當下了。

這樣的回覆,不知道有沒有離了題?

謝謝慎卿~

祝福  順安如意


笑笑-綠洲 明湖 故鄉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2/25 15:24

媺媺這篇大作內容太豐美了!

每一段都對人生有著大啟示!笑笑想先與您談談[天葬]的由來!

過去有人以為西藏天葬是來源莊子,因為莊書記載莊子將死,弟子擬厚葬之!

莊子告訴他們,將大體放在山上即可!讓飛鳥食之!

其他輍後有時間再談!

媺媺 (beauty19660511) 於 2015-12-26 14:41 回覆:

這段莊子說,媺媺讀過,只是一時之間不知段落在哪兒,

找呀找,終於在〈列禦寇〉裡找到了。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

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

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

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

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

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

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可見,莊子遵循大自然法則,行「道」之徹底。

 

謝謝笑爸~ 天冷,保重喔!

 

祝福  順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