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悅讀~《春神跳舞的森林》-1
2020/10/26 21:28:23瀏覽2024|回應0|推薦107

 

 

 

 

94.11.24

 

                                                             

 

《春神跳舞的森林》文 嚴淑女 圖 張又然

//前言

繪本不只是藉由一幅幅畫作或文字令讀者「說故事」或「看故事」而已,有時候繪本也是誘發參與創作的好媒介,當自己的想法及動機契合時,或許也會激發創意而做出屬於自己的繪本。於現在非常流行的藝術治療裡的繪畫自療法,應該也是抒發內在情緒的另一種管道。繪本雖然頁數少、字數也少,但是,每篇的繪圖與文字都是作者與繪者嘔心瀝血所創作出來的結晶。作者第一次上山就被這片美麗的山林感動得給震攝住了,大自然中的每一花、每一草、每一樹都充滿著神秘的美感,於是有了創作這本書的動機。

 

//作者簡介

文字作者:嚴淑女,1969年11月生於台南縣楠西鄉。大學主修商業設計,因為喜歡在大自然裡寫故事和畫畫,跑到台東去念兒童文學研究所,在幼教系教圖畫書設計的課程。自寫自畫的圖畫書有《爸爸的花園》和兒童散文《藍色啤酒海》、《睫毛上的彩虹》得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

繪圖作者:張又然,1968年生於台北市景美區。他熱愛畫畫、熱愛大自然,他的心願是走遍台灣各地,尋找美的角落,再用畫筆把對這片地的感動和讚頌,呈現在讀這眼前。

 

//作者的創作原點

書後內頁〈再現美麗的森林〉中兩位作者說,他們前前後後用了六年的時間完成這本書,在這段時間裡他們曾經多次造訪阿里山,去搜尋、探訪與體會阿里山山林的人文、歷史、生態。在經過九二一的震撼後,原本不怎麼安定的森林更是改變了原貌,阿里山車站垮了,眠月線上的石猴消失了,崩塌的稜線如萬蛇鑽動爬滿了這片青翠蓊鬱的山林。再次回到山林的感覺,是要使大家更堅定,讓更多人知道這片山林曾有的美麗,以及喚醒保護這片土地的意識。

 

//繪者的圖畫風格和元素

在圖畫風格的呈現上,選用水彩、壓克力、色鉛筆等多種媒材,配合喧染和層疊的技法,描繪阿里山濃鬱的森林氣息。繪本裡包涵了阿里山的人文、歷史、小火車、阿里山櫻花、鄒族神話及文化。繪者還將鄒族神話和代表性圖騰隱藏在畫面中,增加畫面的豐富性和敘述性。故事中大量出現的原住民神話人物,皆取材自鄒族口傳文學。而為了特別強調本土性文化,還特別選用台灣原生特有種的「阿里山櫻」當另一個主角。創作者透過繪本能在大家心中種下一顆愛護自然的種子,更是作者想要傳達的重要理想。


 

//關於鄒族

鄒族居住於臺灣中部的玉山西南方,以嘉義縣阿里山鄉為中心,部分在南投縣信義鄉久美村,往南則因遷徙而到達高雄市那瑪夏區。在鄒族的傳說中,大神哈默用楓葉創造鄒族人跟瑪雅人,再用茄苳的葉子創造平地人,並從玉山逐漸遷徙到現居地。鄒族分布在嘉義縣阿里山山區曾文溪流域、濁水溪流域的上游;有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特富野,與南投縣信義鄉久美的魯夫都群三大社。

鄒族傳統經濟生活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近代由於觀光產業的發展,使部落服務業也成為新的產業,像是經營達娜伊谷生態保育公園、觀光山莊民宿等。農作產業則受市場經濟影響,也開始種植山葵、高山茶、愛玉子、水蜜桃等作物。鄒族的竹筒飯相當有名。

鄒族男女傳統服飾 男子皮帽上的數根羽毛彰顯勇敢英武 傳統服裝的使用材料,男性使用的材料以皮革為主,女性使用棉布、絲或綢緞布為主,顏色上常用紅、白、黑、藍等色,尤其是在男子盛裝時多穿著紅色。男子服裝有獸皮帽、胸衣、長袖上衣、獸皮背心、獸皮後敞褲、獸皮鞋等;帽飾具有重要意義,戴上獸皮帽代表成年,能夠承擔部落與家庭責任,盛裝時插上鷹、藍腹閑鳥、帝雉、鷲羽毛數根,彰顯勇敢英武。女子服裝有黑色頭巾、胸兜、長袖短上衣、長裙、護腳布。鄒族人按照年齡、身份穿著不同服裝,像是頭目或征帥等具有勇士資格者,帽子前緣可以附加紅色紋飾帶,並用珠玉和貝殼片裝飾。捕獲過山豬的人,除了銅製手環與臂飾外,還可以穿戴山豬牙對圈的臂飾。 

鄒族年間的祭典與小米的種植及收穫有關,每年收穫後會舉行小米收穫祭。另外特富野與達邦兩個大社會在年中舉行凱旋祭,又稱戰祭,具有弔念過去歷史、祈求未來征戰順利與團結族人的意涵。(資訊摘錄自網路)

//神話與傳說

鄒族有許多藝術文化與玉山有密切的關聯,太古時代的天神「哈莫」從天上降落在玉山製造人類,因此族人視「玉山」為聖山,是始祖發源地,也是文化初創的萌芽之地。 族人所禁食的食物頗多,其中禁忌吃繡眼畫眉,牠是許多原住民族群及鄒族人的占卜鳥,被族人視為神鳥。 鄒族人以茅草為始祖,傳說鄒族祖先的神祇從天而降,佔據草原而居,以茅草做了茅草人,結果變成了男女真人,成為鄒族始祖。 以赤榕為神樹,因族人相信,在舉行祭典時天神、軍神會沿著赤榕而下,進入會所,是神從天而降的橋樑。以木槲蘭為神花,相傳以木槲蘭為帽飾,是戰神認識的標誌,有了神花佩飾,才能得到戰神的佑助。木槲蘭生長於高山原始森林的老樹幹上,位高不易攀取,花瓣呈鮮黃色,在樹林間格外顯得高雅。於1983年獲選為達邦村的村花。資料來源:《鄒族的神話與傳說》

 

※有關鄒族史蹟,於現今網路資訊與2005年從紙本書籍中尋得的資料略有出入。

 

//讀後感

故事在富含童心的優美文字連同精緻的畫作中,帶領著讀者跟隨一位手裡握著一片乾枯櫻花瓣的鄒族少年去尋找透著銀光的銀色珍珠,以拯救快要凋零的櫻花樹。在尋找銀色珍珠的過程中,山林裡的所有動物們都紛紛出現來幫忙協尋,故事最終找到了銀色珍珠,春神甦醒了,櫻花樹復活了,滿月的櫻花祭也展開了。

繪本一次又一次的翻閱,一頁一頁的細細品讀,仍然有目光未觸及的部分。藉著繪本故事的引領,上山體驗森林深處的秘境,據說阿里山裡的動物幾乎都出現在繪本中,動物們也都以擬人化出現在這本圖畫書裡。畫中藏畫,鄒族的圖騰、神話遍佈畫中角落,探索閱讀,趣味無窮。美麗的山林禁不起一次次天災人禍的蹂躪,開發山地種植高山農作固然能提升經濟效益改善生活品質,不過,也相對的汙染了高山淨土,過度的開墾伐木、施肥灑藥,對水土保持影響甚鉅。魚與熊掌無法兼得,對土地山林環境的維護,是不容再忽視的事了。

 

**************寫於2005.11.24*****於2020.10.25.修改

 

 

 

春神跳舞的森林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  https://children.moc.gov.tw/book/214770

 

( 心情隨筆雜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auty19660511&aid=152007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