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9.6.7.黑龍江省-哈爾濱(一)
2021/11/05 20:33:21瀏覽264|回應0|推薦0

清晨在南方迎著晨曦,轉青島,經萬里飛航,來到哈爾濱已過正午。

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省會,位於該省中南部,三大山脤環抱,地理位置優越,透過水運,北通鄂霍次克海,透過鐵路,南達長春、沈陽、大連。

飛機上看下去,一望無際、縱橫交錯的農田,松花江穿越,黑土滋潤,是著名的松嫩平原,也是北大倉。

興許是仲夏,平淡無奇的北國風光,並未激起旅人心中的漣漪。出了哈爾濱太平機場,搭上機場大巴前往市區。約莫三十分鐘,映入眼簾的各式建築,高高低低,斑駁雜錯,面對一個素有冰城美譽的城市,如此素面相見,著實有些後悔安排了這一趟旅程。

在中央大街附近的車站下了車,開始尋找此行三天兩夜的住宿地。

中央大街,始建於1898年,全長1450米,位於當地人所稱的道里(市區)。極目所見很少中國色彩,幾乎全是東歐白石房屋,街上歐式及仿歐式建築約71棟,過去的哈爾濱,又被稱為「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

一百多年前,哈爾濱,滿語詞的意思「乾漁網」,原是松花江畔的小漁村,卻因一條鐵路的興建,一躍而成東北地區的交通樞紐。

小小的漁村,是如何發展成「東方小巴黎」?說起來,實在有段辛酸史。

1895年甲午戰後簽定《馬關條約》,內外交困的清廷將台灣及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然而國際間錯綜複雜的情勢,卻發生了三國(俄、德、法)出面強迫日本退還遼東半島。三國干涉還遼事件,使清政府的當權人物對俄國感激涕零。

1896年,俄國利用清廷急欲「聯俄制日」的心理,迫誘當時出使俄國的李鴻章簽下《中俄密約》,密約中約定俄軍戰時可進入中國境內協防,並允許其建造「中清鐵路」(亦稱東清鐵路)和擁有經營管理權,東可至綏芬河,南至旅順,這條鐵路也是俄國連結西伯利亞鐵路的一部分。

在中國的土地,利用中國的資源,興建俄國專用鐵路,並准其任意收購土地、興建房屋、建立電線,經營貨物運輸,甚至用來從事軍事補給。

如此一來,俄國不費一槍一彈,只憑恐嚇及詐術,就獲得東北地區莫大的利益。

1898年中東鐵路動工,大批不同國籍的工程人員進入哈爾濱,俄國人最多。俄國人在鐵路工地附近建了一座小鎮,規劃與建築以莫斯科為藍本,哈爾濱漸有了城市的雛形。

百年前的中央大街

1903年中東鐵路的開通,哈爾濱憑藉其交通樞紐及糧食產地的優勢,逐漸成為東北地區的經濟重鎮;1904年日俄戰爭興起,俄軍不斷移入,更使得哈爾濱成為戰時政治及軍事的中心;1917年俄國赤色革命後,大批俄國人越境逃入東北,哈爾濱雲集了一批批外國學者及藝術家,這裡漸成為「俄華雜陳」的異國風情城市。

20世紀初的哈爾濱已是東北最繁華的都市之一,被很多人稱為亞洲第二大城市,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餘僑民聚集於此,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舘。

哈爾濱工業大學

值得一提,孫運璿先生少年曾在哈爾濱就學,13歲進入當地中學學習俄文,22歲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他所處的時期正是俄國與日本接連殖民哈爾濱之時(1925~1934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孫先生將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時光獻給國家社會,在國人心中,他是一個值得敬重的政治家。他早年生活困苦,原本寄望至天津南開中學唸文學從而進入大學,卻為了父親一席話,「中國需要工程及俄文人才」,離開山東蓬萊的老家,遠赴哈爾濱,飛出文學家的夢,蛻變為重科學邏輯的工程師。

他常記起父親的勉勵,「我國俄文人才太少,在外交一再吃虧,就連原來講好的中俄合建的中東鐵路管理權都被俄人霸占,你要好好讀俄文,將來進中東鐵路附設的哈爾濱工大,把我國權利爭回來…」

或許正是那段履霜堅冰的砥礪茁長,成就了他一生無畏無懼的堅強意志。

悲情的血淚史,讓哈爾濱一度成為「悲情城市」,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1932年2月哈爾濱淪陷,飽受欺凌的哈爾濱人,一直到1945年才逐漸脫離日俄占領的惡夢。不過一頁殖民地的滄桑史,還是無法改變東北人豪氣萬千的性格,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哈爾濱已是人口近千萬的大城市,也擁有中國城市中最不一樣的成就與美感。

傍晚找到此行住宿地,明日還要參加旅行團到伏爾加庄園一日遊。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WENTY&aid=170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