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1/12/03 20:18:43瀏覽281|回應0|推薦0 | |
假期最後一天,前往省博物舘,千里迢迢來到極北之地,不看個飽,總不甘心。 起個大早,搭上公交車,途經許多不知名的俄式建築,忽然間,一座似曾相識的建築從眼角閃過,我眼睛都亮了起來,啊!哈爾濱火車站!中東鐵路的歷史在腦裡激盪,雖然只是驚鴻一瞥,卻使我激動不己。 (哈爾濱火車站) 我在博物館站下車。 定睛一看,自己正站在多條環形車道和一個中心島旁,四周商廈林立,車輛絡繹不絕。 環顧四周,開始尋找宏偉壯觀、氣勢恢宏的建築物。然而,反覆走在紅軍街上,到處都是些陳舊樓面,心想這裡那有什麼博物舘?找到路人問了一下,原來身後那幢我完全沒正眼瞧過的俄式老建築竟然掛著黑底金字"黑龍江省博物舘"。 收起驚呆之情,仔細瞧瞧這棟建築物,其實更像一個有年代感的劇場。 這座博物館建於1906年,原來是最早的俄羅斯商場,一百多年前可是位在哈爾濱的黃金地段,而在博物館旁邊,環形車道中心處,也曾佇立著一座大教堂。 (聖.尼古拉教堂) 聖尼古拉教堂是俄國興建中東鐵路時所附建的,1899年完工後,教堂廣場的周圍陸續修建了中東鐵路行政中心、哈爾濱車站、鐵路局官員私邸以及莫斯科商場(即現今博物館)等著名建築。 (伏爾加莊園內重建教堂之內部圖) 它不僅是哈爾濱歷史上最宏偉的木結構建築,並以其藝術造型之美,成為世界卓越建築作品之一 1966年8月23日那天,數不清的紅衛兵爬上了教堂的屋頂,搖旗吶喊,折騰了好久也沒能將十字架拆掉,後來有人開來消防車,用鋼纜,隨後,東方莫斯科逐漸被肢解了。 走過日俄戰爭,走過二次大戰,卻沒走過文化大革命 從此之後,聖尼古拉教堂的鐘聲,不再迴盪人們的耳邊 (黑龍江省博物舘) 看完館外風景,再將話題轉回館內。 這個博物舘非常特別,參觀者極少,在門口索取免費門票,跟著屈指可數的遊客魚貫而入。 走進磚木結構的內廳,局促空蕩,看了我的心都涼了半截。兩層樓的建築,占地不大,順著木梯上了二層,二層設有"黑龍江歷史文物陳列"的展廳,這應該是該舘最重要的展出了。我步入了一個個展廳,瀏覽《黑龍江的原始文化》《唐代渤海時期的黑龍江》《遼金時期的黑龍江》《元明清時期的黑龍江》《俄僑文化文物展》。 回溯歷史,自有記載以來,黑龍江流域住著很多原始的野蠻部落,除了漢族,還有肅慎、扶餘、東胡、鮮卑等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女真一族。 女真,是兩度統治過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 女真人的祖先,在舜禹湯文武時期稱「肅慎」。周武王滅商後,肅慎曾入貢"楛矢石砮",楛矢,即樺木做成的箭矢;石砮,為青石打造的箭鏃。周武王將之當做宣傳品,告訴異性諸侯,希望他們像肅慎一樣無忘臣服,因而有了"楛矢石砮"的故事。 肅慎人在白山黑水,從事漁獵,兼事農耕,居住在半地穴,沒有文字,過著原始如土著般的生活 後來,這群民族陸續以其他的名字出現在歷史上,肅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滿洲 最讓我驚訝的是,唐朝竟有個鄰居叫「渤海國」!它的都城,就在現在黑龍江省的寧安市。渤海國,跟當時的日本、韓國一樣仰慕盛唐文化,派遣許多人到長安學習,舉凡典章制度,宮殿樓閣,衣食住行,皆仿唐制,用漢文,重儒,崇佛,書法、繪畫、音樂及舞蹈等藝術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加上與中原各地往來頻繁,促進經貿繁榮,創造了「海東盛國」的輝煌局面! 渤海國(698年-926年) 渤海,也是女真民族的祖先。 女真在唐朝,稱為靺鞨,共七部,其中粟末靺鞨,於武則天朝建立「渤海國」,後亡於契丹的耶律阿保機。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客使圖》,現存於陝西歷史博物舘。圖中共有六人,左三者為唐朝鴻臚寺(專門接待外賓的部門)的官員,後面有三名使者,分別為東羅馬帝國使者,日本或高麗使者,最右者 渤海國使者。 渤海王子曾入唐學習,學成歸國時,好朋友温庭筠曾寫詩相贈 《歡笑渤海王子歸本國》:疆海雖重海,車書本一家,盛勛歸舊國,佳句在中華,定界分秋漲,開帆到曙霞,九門風月好,回首是天涯。 送渤海王子歸國圖 渤海遺址出土的唐三彩碗、罐、絞胎枕,女俑 渤海國遺址出土佛像 渤海天門軍之印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金朝(1115年~1234年) 女真人用了十二年的時間壯大自己,從一個小部落,變成一個大帝國 岳飛也用了十二年的時間,將所向無敵的金兵打得大敗而逃 心驚膽顫的金朝,用起中國的老招數 建立偽齊,以漢制漢 設下離間計,讓岳飛枉死 紹興合議,以秦嶺准河為界,讓南宋倒貼,用金錢買和平 後來,南宋、金之間維持了近二十年的太平日子 金 銅坐龍 金 釘式耳環 金 馬鐙 金在上京(哈爾濱),經歷太祖,太宗,熙宗三個皇帝,歷時38年 等到海陵王完顏亮要遷都到燕京(北京),一把火燒了上京,逼族人南遷,氣魄之大,不遜於荒淫殘暴的楊廣 1153年,完顏亮正式遷都,改燕京為中都,在遼南京城基礎下擴建,所以現在到北京,還能見到金王陵,也能見到金中都遺跡 北京房山金陵,共葬金代始祖至章宗共17皇帝、后妃及諸王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這首美麗的詞,讀的人不覺醉了 完顏亮讀完這首詞,特令畫工至江南繪「風物圖」,而且在上面題了兩句詩 「移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1161年,完顏亮撕毀紹興和議,大舉南犯,好戰暴虐的他,竟敗於南宋小文官虞允文,且慘死於自家部下之手 野蠻征服文明,卻往往被文明同化 漢化甚深的金章宗,治國無道,國力日益衰弱 後來,金宣宗受到蒙古人所迫而遷都開封,1234年亡於蒙古 金章宗《女史箴圖》所作瘦金體題跋 明朝末年,沉寂了三百年的女真人又悄然崛起,開創了中國最後一個帝國時代 「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一個人一生將近百年的悲苦與歡樂,與千古以來朝代的興亡,好像一時都能在這裡看到 辛棄疾早年生長在北宋淪陷區的山東濟南 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大舉南犯,辛棄疾聚眾參加起義軍,擊敗敵營後投靠南宋 然而南歸四十多年中,不被朝廷重用,眼看國家這座大廈日益傾頹,明為擎天之柱,有力挽狂瀾於既倒,但是「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 晚年隱居鄉野,對於個人生命與宇宙之間的對話,雖有怨悱不平,更有立身行事的通脫曠達 當我走出黑龍江博物館 回首過往 雖然此行屢次顛覆我的預想與期待 然而,路不會白走 短暫三天,一眼千年 我滿心歡喜,踏向歸途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