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環評惡法及抗爭惡行將使台灣經濟崩盤全民遭殃
2013/07/09 23:49:26瀏覽114|回應1|推薦1

 

 

 

環評惡法及抗爭惡行將使台灣經濟崩盤全民遭殃

 

一、       爭議不斷的環評

打開媒體不斷出現環評抗爭字眼,台灣政府再不正視此問題,整個投資

環境將每況愈下,失業率將大幅上升,除了屏東悠活案,爭議多年兩度停工的台東美麗灣開發案,台東縣府三月間核准美麗灣渡假村復工,居民不服向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提告,要求行政訴訟終結前不得復工,法院認為居民主張有理,裁定不得復工。美麗灣渡假村公司在2004年與台東縣府簽訂BOT案,在台東縣卑南鄉杉原海水浴場進行美麗灣開發案,但因環評和影響生態等爭議不斷,環保團體抗爭及提起行政訴訟,曾兩度停工。一個觀光旅遊建設搞了9年還在虛耗,說穿了就是環評法太爛不周延,連地方政府與法院意見也各異。另外環保署環評大會審查淡海新市鎮第二期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營建署為求環評順利過關,將開發面積縮小到六百五十五公頃;不過,環評委員們並不買帳,最後環保署長沈世宏裁示讓此案進入二階環評。環保署統計,過去十年進入二階環評的開發案共有十一起,至今沒有任何一起開發案完成環評;以二階環評程序的繁複,淡海新市鎮通過二階環評的難度很高,胎死腹中也不無可能。結論就是虛耗把台灣耗死!

         「反迫遷,護家園」,四十多名反對淡海新市鎮第二期開發的環團人士,昨天聚集在環署門口抗議。支持開發的新北市議員鄭戴麗香及立委張慶忠,昨天也帶了三十多位當地里長到場聲援。鄭戴麗香表示,淡海新市鎮未來將結合淡江大橋、桃園航空城及台北港,全面帶動淡水地區發展,「大家都等了廿多年,環評要盡速通過。」 ,淡海新市鎮開發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環評委員提出天南地北的調查都得做,將大幅增加開發單位時間和金錢成本,衝擊不亞於直接駁回案件。    依目前環評法第3條各級主管機關為審查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有關事項,應設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前項委員會任期二年,其中專家學者不得少於委員會總人數三分之二。重點在於這些委員的產生無須經考試或選舉 ,亦不須為錯誤決定負責,環保官員亦可躲在環評委員會後面不必負責,因此無人在為國家的長遠發展負責,政黨或政客可藉環評委員誕生操控政治議題,置國家建設於不顧。所以任何英明的政府一定要修改環評法,政策的決定應由執政黨的環保官員負責,但仍可成立環評會供參考及公開審議。政府應勇於修改環評法,努力建設國家

馬政府應勇於修正環評法,向民眾說明真環保與假環保差異,被趕到越南的台塑煉鋼廠給越南人民帶來財富,但是煉鋼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仍將隨大氣空氣飄至台灣上空,這就是假環保。而南韓重工業發達,大煉鋼廠、汽車、造船工業發達,理論上排出的二氧化碳應較多,但依據國際能源署(IEA)2012年的調查,實際上台灣的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為11.66/人,南韓反較低,這就是因為南韓有23部核電機組在運轉,大幅抑減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這就是真環保。若台灣發展重工業可用核能作海水淡化,解決用水的問題,核能的電力可應付耗能工業。環評法規應合理化,不能縱容有權無責的外聘環評委員天馬行空亂提問題刁 難投資建設甚至嚇跑外商。

 

二、       抗爭不斷殺死政府威信嚇跑投資廠商

苗栗縣議會昨天在縣府國際文化觀光局中正堂辦說明會,湧進上千民眾

會場懸掛「大埔的事,由大埔人自己做主」、「拜託縣長,給大埔人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等布條標語。苗栗大埔拆遷爭議,府院高層已確認「並無失信問題」,定調由苗栗縣政府全權處理;苗栗縣議會也力挺縣府依法行政,議長游忠鈿表示,如果不拆,將發動三千人到內政部聲援;自救會則表示會持續抗爭。台北市文林苑都市更新爭議已讓台北市政府及馬政府威信大損,該案因私人小利妨害台北市大利,執法前未深思,執法中未堅決,執法後政府態度又變化,這就是傳統儒家優柔寡斷的實例,一旦民眾嘗到甜頭看破政府的威信,則推行任何政策困難度都會大增,政府施政效率自然不好了!現在又發生大埔農地爭議,行政院認為剩餘四戶不符保留原則,函文苗栗縣政府後,都認為要拆。行政院則是支持內政部立場,並尊重地方政府權責,副總統吳敦義則為了個人以前的承諾,一夕推翻行政院的決策,重傷政府威信。而前些日子朝野聯手夜襲會計法修正案,因漏字讓教授無法除罪;對立法院造成的烏龍,行政院第一時間聲明「不提覆議」,沒想到馬總統親自召開記者會,要求行政院向立法院提覆議,行政院的威信受到總統府嚴重的傷害,不知道馬總統及吳敦義有否讀過商鞅變法的故事,商鞅把貧窮弱小的秦國變成併吞六國的最強大國家,憑藉的就是國家對人民的威信,國家對人民要講信用,執行公權力要有權威,總結商鞅變法成功有五個重要因素:鞏固行政權力,建立政府權威,建立信用,加惠人民及採漸進式。

       缺乏公信力,施政及變法都很難成功,施政或變法成功必須要有民眾支持響應,這就是公信力。也就是說,權力是用對來付體制内的反對派;公信力是用來號召普通百姓。商鞅在變法前,搞了一個“千金徙木”,給當時無法制信用的秦國老百姓上了一課,“立信”之后,才正式發表施政命令。商鞅動了很多腦筋,法家就有這個本事,知道要去因勢利導,儒家總是吹噓不腳踏實地一板一眼去做,根本不去考慮大眾的感受,最后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這段話正是馬政府當今施政的敗筆寫照,政令朝令夕改如何取信於民,如12年國教既未深思熟率,又未公開討論利弊,實施過程一改再改,這怎會成功?少數既得利益者或別有動機者上街頭抗爭,再找些無知學生或媒體鬧場,就能改變政府的決策,以後有樣學樣,紛爭不斷,所以簡單說馬總統學法律卻不懂法家治國基本道理就是依法執政,鐵面無私,法若有漏洞應趕快修補,執政黨應在立法院依法表決,朝野協商並不符依法行政,人民不信任政府就是亂政來源,朝野協商就是立法院的亂源。

  

三、       結語

遇有抗爭中央政府不能在旁邊看戲,不合理的抗爭要積極以公權力排之,

並對滋事懲處,對於合理的抗爭則須儘早溝通舒解。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7912566

 回應文章

小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7/11 21:03

建設與破壞永遠對立  很難分出哪一方對或錯

台灣確實沒有內耗的本錢  加上民粹可用 政客私心貪得無厭的嘴臉  令人極反

我們的心有如強驽之末


舉杯邀君醉一回,忘情山水來共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