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失敗的新南向政策如何拚經濟
2020/01/02 12:06:54瀏覽1202|回應2|推薦15

失敗的新南向政策如何拚經濟 

一、南向政策須吸收以前失敗的教訓

()李登輝時就提出害慘台商的南進政策

          當年聽信李登輝信口胡說,一腔熱誠遠赴東南亞打拼的臺商,賠到脫褲子!這種“南進”政策,如果沒有做好充份的調查研究,提不出投資風險評估,最好不要貿然宣佈這種不切實際的“政策”,在越南的排華暴力中,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是台灣企業。約351家工廠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190多家是台灣工廠。面對驚恐逃離越南的臺商,一直鼓吹“南進”的島內政客們,又躲在何處,有什麼話說?

()陳水扁的南向政策

李登輝及陳水扁以台獨因素搞“南進政策”,其實是以政治駕馭經濟的做法。但東南亞的投資與商業環境不佳,有不少臺商因此血本無歸,而且也阻擋不住臺商面向中國大陸的“西進潮”。進入21世紀後,東盟各國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關係不斷加強,現在東盟的RCEP即將簽訂而台灣又被排除在外,民進黨後不願台商西進卻鼓吹南進東南亞國家,而台灣最大競爭對手南韓卻大舉進軍中國大陸,僅僅十幾年光景,亞洲四小龍前兩名已換作南韓和新加坡了。

()新南向要成功必須先有穩定兩岸關係

    東南亞國家市場、法規相較於台灣相對不完整,蔡英文如果無法把握時機,透過穩定兩岸關係後加入RCEP(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新南向成功機會相當渺茫。從經濟面看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非常必要。台灣有40%的貨品是出口到中國大陸跟香港、20%到東南亞,兩個加起來佔台灣出口60%,所以和CPTPP國家比,RCEP16個國家能夠讓台灣獲利比較多。不加入RCEP,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注定失敗,包括台灣在內的亞太供應鏈主軸是兩岸供應鏈,是兩岸合作將商品銷往歐美市場。但現在的新南向政策,就意味著要尋找新的供應鏈夥伴,但仔細研究過產業後就會知道,東南亞許多產業破碎不全,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像中國大陸既提供需求又能和台灣有上下游夥伴關係。台灣和新南向的國家都沒有自貿協定,若沒有零關稅,台灣人到新南向國家投資可能就乾脆在地形成供應鏈,而不跟台灣本土廠商結合。

()不可漠視東南亞的排華運動

越南如今的投資環境究竟如何?通過排華暴亂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台商想到在越南的工廠遭到砸毀心有餘悸。前些時,越南中部沿海魚群暴斃事件波及台塑河靜鋼廠,逼台塑賠償五億美元。 

二、蔡英文南向政策錯誤的思維

()空洞的論述

     蔡英文宣布“新南向政策”,但台灣與東南亞及印度均無外交關係,國際又很現實,蔡英文一廂情願要建立關係很難,目前關係是台灣雇用東南亞外勞、菲律濱槍殺我漁民、越南漁船進犯東沙、印尼槍擊我漁船都不是甚麼好關係。

()故意忽視中國大陸對東南亞的影響力

當前亞太區域經濟處於RCEPCPTPP兩股力量的整合及角力,中國大陸與東協之間愈趨緊密的經貿關係實非胎灣所能取代。RCEP雖是東協所創但實質上是以中國大陸馬首是瞻,中國大陸與東協十國逐漸緊密的經貿關係,使得雙方經貿關係愈來愈密切,東協是中國大陸第三大貿易伙伴。台灣不透過中國大陸是很難加入RCEP的。民進黨認為中國大陸投資環境日益惡化應轉移至東亞或印度投資,然而東南亞地區先天上在語言、文化、政治、宗教上與台灣有很大的差異,中小企業台商進駐東南亞地區投資要比大陸困難,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世界都爭相搶奪此廣大市場,若蔡英文放棄大陸妄圖以落後的東南亞取代將置台灣經濟於險境。

()台灣無法從東南亞貿易彌補大陸順差

就經貿而言,過去南向政策,希望透過投資東南亞來平衡投資中國大陸熱,但顯然成效有限,新南向政策要能夠創造商機,台灣無重工業,在基礎建設方面無法與中、日、韓競爭,傳統工業如紡織業已被東南亞取代,台灣有何強項能創造商機。

()蔡英文當局把南向當成文化交流無助於改善經濟

蔡政府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並設立東協及南亞研究智庫,也將整合成立大型“東協南亞獎學金打算”,透過人才的培育與交流,想打通與東協及南亞國家關係的任督二脈。這些天真的想法無助於改善經濟,在亞洲由於台灣長年忽視重工業,附加價值高的汽車、高鐵、核能電廠及軍火業都讓中日韓搶去,台灣能從東南亞國家賺的錢很有限。

()蔡英文情願中止兩岸經貿交流,也不承認“九二共識”

用政治干預經濟是最不利台灣經濟發展,蔡英文認為南向政策若成功也就可在政治上攻破“九二共識”的“魔咒”,有利於民進黨在爭奪實現長期“執政”的幻想中,消除兩岸關聯因素的影響。但馬英九有兩岸關係及兩會協議的“紅利”可吃,蔡英文放棄大陸對台灣經濟的衝擊豈是幻想南進可彌補。

()東南亞語言文化不同、基本建設落後、政治混亂,投資風險極大

   “新南向政策”昧於國際形式,幻想多過實際。

()刻意忽視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的唇齒關係

不理兩岸關係,不但經濟不能改善且可能造成“烽火外交”導致國際寸步難行。 

三、正確的南向做法

()西向及南向不可偏廢

2014年越南排華事件,轉移經商陣地到廣西的台商莊久毅直言,若事業在大陸或台灣有根基,可向東南亞發展,但若只以東南亞作為根,則並不可行。因為台灣政府無能應對東南亞排華事件,投資將血本無歸。

()製造業及技術須根留台灣

環評惡法造成台灣工廠出走、國家漸窮、失業率升高及薪資低得可憐,台灣招外資招不到,卻趕走自己的產業,南向使產業更空洞化。台塑鋼廠產值3,828億元可創造就業4萬人被趕去越南成為越南最大外資,台塑河靜大煉鋼廠將成為東南亞最大的一貫作業煉鋼廠。河靜廠相當於中國寶鋼或韓國浦項鋼鐵,或將近三個中鋼趕去越南殊為可惜!

()台灣須建立重工業

台灣缺乏基礎建設能力,各類火車或高鐵均從日本進口,這些都是高附加價值工業產品,消耗外匯上千億元,而中國大陸車輛尤其高鐵技術除自給外尚外銷賺取外匯,東南亞各國有求於中國多而台灣少。 

四、結論

很遺憾!這次2020總統選舉,蔡英文又把南向政策端出,目的在遏制台商對大陸投資的過度依賴,李登輝與陳水扁同樣為遏制台商赴大陸考慮下啟動“南進戰略”,同樣成效不彰,政府若無視經濟規律,對市場做政治干預仍將以失敗告終。蔡英文無視大陸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視兩岸經貿合作及對台灣經濟的積極助推作用,卻不斷鼓勵“南進”,可能會無法振興台灣經濟。今天台灣地區經濟發展出現的困難與面臨的挑戰是多種原因造成的,而民進黨長期的“反中”與“閉鎖”政策是關鍵之一,“新南進政策”救不了台灣,反而會讓台灣陷入新的困境,只能加速台灣經濟的衰落。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強調經貿之外的多面向合作,但成功與否重點仍在經貿上的實質效益,倘若“新南向政策”無法解決台商在東南亞市場所面臨的高關税及投資障礙,“新南向政策”仍只是口號。   

若能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基調,善用兩岸已有的合作基礎,一同進軍東協市場,加入RCEP邁向世界才是正途。台灣若能加入亞投行及一帶一路建設,台灣金融業進軍東南亞將可服務枱商,台灣產業也可藉由参與一帶一路建設進入東南亞國家。透過在東南亞國家設置兩岸園區的合作模式,選擇兩岸產業生產優勢落實兩岸產業供應鏈合作,在兩岸園區合作中避免重複投資惡性競爭,台灣國力每況愈下,無法保護台商,越南排華就是明證,運用臺灣政府單面的力量來推動臺灣與東南亞各國的經貿關係,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本身就大有問題。企業要到哪去發展去投資,是一種市場行為,不宜用政治干預經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31459352

 回應文章

武二郎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03 15:29

好!

新南向政策->印太戰略,延伸閱讀, 蔡英文擁抱印太戰略的深入分析:

國軍將領們,不要抱怨爲日本看門--兼論印太戰略 

部分摘錄:

人類正在和一個定時炸彈賽跑,一方面石油資源在加速耗盡,另一方面,科學家正在全力研發核聚變能。後者可能永遠不成功,也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功。在這種狀況下,再去讓一個已經13億並還在無節制增長的人口大國變成另一個工業化大國,這是加速奔向那個定時炸彈。蔡當局,明智嗎?

這個小小的擁擠的地球有一個中國就足夠了。所以,除非印度在控制其爆炸的人口方面,做出認真的努力和可見的成效,不要再投資印度。13億印度人,最好還是繼續駕他們的牛車,而不是汽車,爲了全球的環保事業和減緩氣候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