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駁斥原能會主委以核養綠不正確說法
2018/10/15 19:50:49瀏覽272|回應0|推薦16

一、修改電業法配合以核養綠有何難?

     原能會主委謝曉星在“立法院”表示,2025非核家園是既定政策,就是2025年所有核電廠停止運轉,在電業法相關規定之下,沒有“以核養綠”的任何可能空間,除非修該《電業法》。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說得很好,她說現在的執政黨,政策都可能改變,事實上民進黨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及對經濟蕭條的無能,2020大選很可能換懂能源的新總統,改電業法有何難?讓人民脫離貧窮及缺電的恐懼更為重要。

     原能會主委的道義與官位考量是令人遺憾的!其實原能會上屆主委任內,核四是可運轉的,耗時冗長的審查雖然舉著核安大旗,但高層主管放話他未退休時核四別想運轉,可見置國家利益在個人意識之上。原能會主委謝曉星上台後,明確地說:「廢核是新政府主張,我一定會遂行。」台灣的能源政策就這樣死不瞑目。

二、確實有國家是有“以核養綠”的作法

()德國能源轉型靠增加煤電及緩慢廢核

       原能會主委謝曉星說到目前為止,從未有一個國家是有“以核養綠”的說法,事實上立委柯志恩的頭腦比較清楚,柯志恩說以核養綠是一個發展再生能源的過程,這是沒錯的,核能可抑減再生能源的高電價,核能可彌補再生能源不穩定的特質。事實上,世界上只有台灣政府愚蠢到花三千億蓋好的核四廠不用,花上兆元去追尋無法作為基載的離岸風力發電,自己訂下一個不合宜的2025廢核時限,土地狹小的台灣無法迅速擴充太陽能及風力發電,若倉促廢核自然會缺電,所以黃士修提出以核養綠的說法是要用核能做為緩衝,綠能慢慢增後核能慢慢減,不要受限2025年一定要全面非核,這才是萬全之計,若公投過了代表大多數民意支持乾淨的核能,政府就要修電業法,民進黨執政後隨意設機關及修法條,哪有甚麼不能改?

          2011年福島核事故前,德國有17座核電機組,供給德國25%電力,福島事故後德國還有7座核電機組運轉,決定在2022年前關閉全部17所核電站,雖然德國再生能源發展迅速,德國土地面積也比台灣大,德國還是慢慢減少核能,留下緩衝時間,但德國可大量使用燃煤發電,至2013年,德國褐煤發電量比例已從2011年的45%上升到52%,所以說靠污染嚴重的燃煤發電及再生能源發展,德國也無法一下立刻廢核,台灣不可能用52%燃煤去污染空氣又怕缺電,當然只好以核養綠了。

()中國的以核養綠

今年96日,在海拔4000米的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續邁鄉,隨著幾聲哨音響起,數十米高的鑽景平台鑽頭開始緩緩下落,這代表中國核電第一個地熱發電項目---西藏尼木續邁16MW地熱發電項目開工,開啟了中國核電發展地熱產業打造新經濟的序幕,尼目地熱項目是中國核電協助綠能的開始。

 

二、以核養綠及核綠共存的真諦
   
稍微具能源常識的人都知道,電力的供應要有一個基載電力,這個基載電力必須夠穩定、量夠大及夠便宜才能維持經濟成長需求,日常電力使用的變化包括尖峰用電需用基載外調節的方式,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既不穩定又不便宜,根本不能當作基載,所以蔡政府的20% 綠能根本是大災難,綠能的裝機容量並不等於發電量,例如台灣夏季無風,還是要靠火力備載,所以在地狹人稠的台灣,綠能最多8%較合理。各種能源都有其優缺點,所以在沒有天然資源的台灣不能放棄任何能源,只是能源配比多少的問題,台灣的核能配比建議應要27%,天然氣35%及燃煤30%,綠能8%較宜。
    以核養綠是不得已作法,其實以核養綠讓人感覺綠能是主要能源,綠能比核能重要,這是錯誤的,應該用核綠共生的說法較完美,就像自然界生態一樣,大樹與小草都各有所用,不該強制消滅一種。各種能源都有它的用處,要視各國能源的條件做適當比例的分配,在台灣要達到溫室氣體減排、能源不受颱風及敵軍封鎖及合理電價就不可廢棄核能發電。

三、 中國大陸的能源革命vs台灣的非核家園

    中國大陸推動四項“能源革命”:(1)推動能源的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費(2)推動能源的供給革命,建立多元能源供應体系(3)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4)推動能源體制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這四項“能源革命”不僅適用於大陸也適用於台灣,只不過台灣的政治人物對能源問題缺乏正確的認知及遠見。中國大陸已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應,能源多元化可免除雞蛋放在同一籃子的風險。可是台灣反核聲勢浩大,非核家園更是喊得漫天價響,形成台灣的能源過度依賴昂貴的天然氣,由於天然氣存量僅7~14天,造成台灣的能源既貴又不穩定!而且大陸風力發電及太陽能設備都自己製造,核能工業也能技術自主,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在中國大陸可創造許多財富及提供就業機會,反觀台灣發展風力發電卻進口外國風機,從不思建立自己的能源工業,核四封存並將除役核一、二、三廠,自然無法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由於台灣政治人物不懂能源、不關心能源自然無法推動能源體制革命,也不會拼經濟,這就是目前兩岸領導人視野的對比,也說明為何台灣日趨衰弱而大陸日趨強盛的原因。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17905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