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岸關係與國家統一
2013/04/12 06:24:21瀏覽564|回應0|推薦1

【經濟日報╱社論】 2007.09.27 03:40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4029234.shtml

亞洲開發銀行於日前公布新興亞洲經濟展望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及印度等國家強勁需求帶動下,調升日本以外的新興亞洲國家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自3月間估計的7.6%,調升為8.3%;明年則自7.7%調升為8.2%。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東亞11個國家中,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自原預估的10%,大幅調升為11.2%,創13年來新高;明年也自9.8%提升為10.8%。這對今明兩年新興亞洲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有重大貢獻。但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略自4.3%提升為4.6%,在東亞11個國家中,僅高於泰國,居倒數第二;明年只能維持原預測的4.5%,在11國中敬陪末座。兩岸經濟彼長我消的情況,愈來愈顯著。

實際上兩岸經貿彼長我消的情況,其來有自。就台灣政權輪替以來七年間(2000-06)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而言,中國大陸高達9.6%,台灣僅3.8%,不及其半。致使代表大陸經濟規模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自七年前的10,833億美元,到去年(2006)躍增至26,263億美元,七年間增加1.42倍;而台灣僅自2,988億美元,增至3,644億美元,只增加21.9%,無法相比。因此,台灣經濟規模(GDP)七年前相當大陸的3.6分之1,去年萎縮到七分之一,差距擴大一倍。雖然台灣目前每人GDP仍然遠高於大陸,但七年前台灣每人GDP是大陸的15.7倍,去年萎縮至八倍;短短七年間,兩岸差距即縮小了一半。台灣如再不求改善,照此速度縮減下去,則在可預見的未來,大陸每人GDP趕上台灣並非不可能。

其次看兩岸對外貿易;20年前的1986年,台灣出口不僅是亞洲四小龍之首,亦高於大陸出口,位居世界第11出口大國,大陸則居第16位。可是政權輪替以來的七年間,台灣出口平均每年增加率僅8.9%,只是大陸出口增加25.7%的三分之一。因此,至去年台灣出口才增至2,240億美元,不僅淪為四小龍之末,在世界出口排名,更倒退至第16位。而去年大陸出口則驟增至9,694億美元,是台灣出口的4.3倍,且躍升至世界第三出口大國,領先台灣13名之多。就今年大陸前八個月出口增長情況看,今年大陸出口超越美國,將晉升為僅次於德國的世界第二出口大國了。兩岸對外貿易的消長,如何能不讓人感嘆!

再看兩岸間的貿易往來;在大陸方面,兩岸進出口合計占大陸貿易總額的比重,自1999年的6.5%,到2002年曾升到7.2%,但此後逐年下降,至去年已降至6.1%;主要是受台灣產品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自2002年的12.9%,去年滑落到11%的影響。而且台灣產品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在過去僅次於日本高居第二位,但去年被韓國超越,退居第三名。顯然,兩岸貿易在大陸整體對外貿易中的重要性,近五年來有每下愈況之勢。

但在台灣方面,兩岸貿易在台灣整體對外貿易的重要性,卻愈來愈高。在1999年時,兩岸貿易占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為15.4%,去年提高到27.1%;其中台灣對大陸出口占總出口比重,更自24%提高到40%;尤其最近七年台灣平均每年總出口增加8.9%,其中對大陸出口貢獻高達60%。若不計大陸,台灣對其他地區出口僅增加5.2%,不及全球增加率的一半。顯然,台灣出口不僅對大陸市場的依賴愈來愈深,而且台灣產品在其他地區市場的占有率大幅下滑,出口競爭力的確出了問題。

這都歸因於鎖國政策逼台商出走、台灣經濟向邊緣化邁進。儘管台灣經濟的前景不樂觀,但跨出台灣的台商,藉對外投資進行全球布局;尤其台商在大陸的出口,近年都呈30%的速度成長;估計去年台商在海外的總出口接近2,000億美元,即將超過整個台灣的出口,今後更將隨著全球貿易的擴展不斷壯大,成為全球貿易茁壯的主導力量。台灣島如何留住台灣人,對台灣作更大的貢獻,真是對執政當局最大的考驗。

【2007/09/27 經濟日報】

 

社論-大陸GDP超越「8兆美元」的效應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3012700109.html

2013-01-27 01:23
工商時報
     中國大陸2012年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8兆美元大關,並且超過了美國GDP的半數,因而大陸對美國的競爭能力也相應升高。此一現象,正好發生在中美兩國新一屆領導層接連上台之際,它對下階段中美經濟關係,一定會有深遠影響,值得我們予以高度關注。

     大陸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2012年大陸GDP數額為人民幣51.93兆元,年增率為7.8%。雖然其年增率是近年來之最低,但絕對數額卻超越了50兆元人民幣關口。該數額若是折成美元,則按去年底大陸市場匯率6.2元人民幣兌1美元計,係折合8.38兆美元。這項數值,不但使大陸經濟規模穩坐全球第二位,而且與全球第一的美國相較,它也是首度超過美國GDP的半數,稱得上是大陸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中美兩國GDP的比較,可以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之年報資料。目前該年報尚未公布2012年資料,而就其已公布的2011年數據顯示,該年全球各國的GDP之中,美國以15.08兆美元居首位,中國大陸以7.3兆美元居第二位。這也顯示,此年大陸GDP數額已接近美國的半數。

     大陸這方面的「過半」,將發生在IMF未來公布的2012年數據上。雖然IMF會有自己的計算與比較標準,不會全然照搬各國自行公布的數據,但無論如何,中國大陸因2012年經濟增長率仍顯著高於美國,加上人民幣升值及大陸物價上漲因素,因此IMF將來所公布的此年大陸GDP數量,也可望超過8兆美元,且其和美國的差距將更為縮小。

     美國2012年的GDP數量,在IMF未來公布的資料上,估計還是在15兆餘美元的區間,已不及大陸的2倍。因美國這項增長率顯著低於中國大陸,譬如去年第三季美國經濟增長表現較佳,然其GDP增長率也就是3%。這表示中國大陸去年GDP之超過美國的半數,應已毫無疑問。

     在這個基礎上,中國大陸GDP未來會進一步追趕美國。而不管大陸追趕上美國所需時間是15年或20年,未來中美雙方的「瑜亮情結」一定會越來越重,雙方經濟關係上的「較勁成分」,也會超過「合作成分」。特別是,中美兩國的新領導層都在最近上台,即美國總統歐巴馬剛就職第二任期,中共新任總書記習近平也才上任兩月餘,兩邊的主政當局都在籌畫一番新作為,來為自己的國家創造更大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更會互別苗頭,國際政治方面是如此,國際經濟層面上也不會例外。

     從台灣經貿界的角度來看,未來中國大陸和美國之間的經濟較量,對台灣影響較大的事項,首先是中美雙方貿易戰態勢的演變。過去中美的貿易戰型態,基本上是美國站在攻擊位置,中方居於守勢。將來大陸可能隨著經濟實力的進一步提高,而卯勁反守為攻,就是經常對美國輸銷大陸的商品,施加反傾銷稅、平衡稅等制裁手段。這將給中美貿易業務領域,帶來更多的政策性風險。

     其次,台灣方面也應注意,中美經濟較量形勢的升高,會影響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美國過去常對人民幣匯率施加升值壓力,每使大陸政府的人民幣匯率政策陷於被動。這樣的施壓,將來還會繼續發生。更何況,美國歐巴馬政府最近更加大力度寬鬆國內銀根,使美元匯率走軟,以提振國內廠商的出口能力,這又使人民幣匯率面對新一波的促升壓力。然而,中共新領導層對這種壓力,預料不會照單全收,甚至有可能讓匯率擴大波動,自主升貶,以充分區隔美方的壓力。

     所以,台灣方面未來的對外經貿布局,務必要更多地考量「中美經濟較量」的因素。譬如,和大陸廠商合資生產的商品,外銷時最好分散市場,避免集中在美國,以減少挨受中美貿易戰的炮火。另外,對於人民幣匯率走勢的掌握,也要有一番新思維,最好多注意大陸政府積極提升中的「匯率政策自主性」,切莫一見到美方施壓或寬鬆貨幣,就咬定人民幣必然大升。要而言之,面對大陸和美國展開新一波經濟競賽的當頭,台灣應有一套明智的因應之道。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changel&aid=749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