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試談“共軍面對國軍陣地常驅趕無辜百姓作先鋒”的說法
2011/05/15 21:45:19瀏覽1719|回應4|推薦6
 

試談“共軍面對國軍陣地常驅趕無辜百姓作先鋒”說法

市長為了回擊美化解放軍的所謂文選,重拳出擊,其實,我是很為這種摩擦痛心的,我們要做的事太多了,在這些事情上費心費力,值得嗎?

不過我想到前幾天關於“朝鮮戰爭拿傅作義的軍隊當炮灰”的討論,我覺得還是有意義的。起碼,那次討論過後,沒有人再堅持“凍死的多為投共的國軍”這種說法了,現在討論討論“共軍面對國軍陣地常驅趕無辜百姓作先鋒”這個說法,對於澄清事實,糾正一些不實說法,應當也是有益的。

這種說法的來源,主要是1946416日上海《大公報》的一社評,其次還有國民黨大佬梁肅戎提到過。其他比如龍應台的大江大海、辛灝年等人的有關說法,屬於二傳手,也沒什麼根據,就不置評了。

先說《大公報》的社評,那段話是那樣說的:

說起來真是令人傷心。我們的所謂軍事衝突,實已到了最傷天害理的程度。進攻的戰術,以機槍迫炮在後面督戰。徒手的先鋒隊成堆成群的倒了,消耗了對方的火力以後,才正式作戰。請問這是什麼戰術?殘忍到極點,也可恥到極點。世界水準已進步到原子彈的時代,我們還在驅市人為戰,縱使勝了,又有什麼面子?難道真要把全國同胞犧牲了二萬萬以爭勝負嗎?請快軟軟心腸放下屠刀吧!

這篇社評發表的第二天,《新華日版》就給予了駁斥,《新華日版》社論質問:“你從什麼地方知道東北民主聯軍用這樣的戰術?拆穿了說,除了專門造謠反共反人民的特務機關那裏以外,除了從國民黨的‘素有經驗的特工同志’辦的報上抄來以外,世界上找不出這樣的戰術。”

許多年後,《新華日報》這篇社論的作者陸定一說:對這篇文字,大公報照例應當反駁。但是大公報始終不敢反駁。這也算一件奇事吧!”

的確,如果《大公報》所說屬實,應當能夠舉出一些具體實例。比如至少說明在哪一場戰鬥中,共軍的哪個部隊驅使大約多少民眾沖向國軍哪個部隊的陣地,這樣才有說服力。如果只是道聼塗説,就很難讓人相信了。

實際上,這種傳說很少具體化過,因為只要一具體,可能就會被戳穿,。朝鮮戰場“凍死的多為國軍”之所以被戳穿,就是因為具體到了傅作義的軍隊身上,而傅作義的軍隊參加朝鮮戰爭的過程,完全是有歷史記載可以考證的。

有一個人把這種傳說具體化了,梁肅戎提出共軍攻打四平使用過這個戰術。

梁肅戎是這樣說的:民國三十七年三月,共軍三度進攻四平,計有五波攻勢。這次共軍發動人海戰術,把老百姓組成隊伍,一波波的往前趕,打得老百姓的屍體堆積如山。國軍也不忍心再打下去,共軍則踏著死屍,攻進四平。

這種說法是很難讓人相信的。首先,共軍攻打四平是城市攻堅戰,不是陣地戰,共軍需要的是拔除碉堡、摧毀工事,清除雷場和障碍物,人海戰術根本用不上。其次,當時林彪集中了三個縱隊(相當於軍)和一個獨立師的軍隊,四平市內僅有國71軍第88師及一些地方武裝守備力量,力量懸殊太大了,根本沒有必要採用這樣的戰術。當時林彪集中了大批火砲,轟擊四十分鐘後一舉突破城防,僅用23小時就結束了戰鬥。所以,梁肅戎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如果還有人能舉出另外的具體事例,我們還可以共同探討。

我只所以不相信這種傳說,是因為根據瞭解接觸,我相信解放軍不會這樣做。當年的共軍和國軍不一樣,國軍代表的是地主士紳有錢人官僚還有依附他們的知識份子的利益,共軍代表的是貧苦農民和勞工的利益,國軍講究抓丁和徵兵吃糧,共軍講究訪貧問苦鬧革命,講究參軍光榮。這種區別在內戰中表現尤其明顯,國軍戰士可能帽子還沒摘,就調轉槍口成了解放軍。共軍能取得勝利,就是因為他是“窮人的隊伍”,當年的解放軍戰士大多數就是穿上軍裝的農民,支前的民夫往往比軍隊還多。

解放軍的紀律也嚴,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不可違犯的,長征途中毛澤東的小舅子、十七歲的賀敏仁因為偷拿了老百姓的銀元而被師長決定槍斃、在大別山劉伯承小平槍斃了偷拿商鋪花布和粉條的一個副連長,這個人還是個有名的戰鬥英雄。

這樣一支軍隊,打仗的時候會用老百姓做擋箭牌衝鋒麼?只要稍微瞭解一下解放軍的宗旨和紀律,都不會相信這種傳說,有些人堅持這種說法,只是為六十年前戰場的失利開脫罷了,還能有別的解釋嗎?

最後說一遍,我是極不情願在這些事情上閒磕牙的,現在花費一點時間,只是為了澄清事實,糾正不說法而已,沒有其他想法,同時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原文和網友討論:

https://city.udn.com/3011/4103848?cate_no=0&pno=3&tpno=27&f_ORDER_BY=#reply

 

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三大紀律是 

  一切行動聽指揮,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一切繳獲要歸公。 

  八項注意是: 

  說話和氣, 

  買賣公平, 

  借東西要還, 

  損壞東西要賠, 

  不打人罵人, 

  不損壞莊稼 

不調戲婦女 

       不虐待俘虜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zml&aid=5215168

 回應文章

战争风云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1
2014/01/16 22:04
我也可以说宋美龄跑去美国跟美国政要议员等陪睡换取美援

ocean9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先鋒
2012/09/13 00:49
小時候的一位住南港眷村的山東籍同學父親曾參加過濟南保衛戰﹐日後才知是王耀武將軍指揮下的國共之戰﹐據他口述﹐共軍攻城時﹐前幾波是手抱稻(麥)草的百姓﹐後面是上刺刀的陳毅部隊及其所屬的裝甲部隊(第13裝甲旅)﹐目的是要將濟南城外圍的防戰車深壕填滿﹐反覆衝殺屍積如山﹐後濟南城陷。 至於﹐共軍利用百姓在前以填溝壑﹐真實性有多少就不得而知。

後來毛的中國各種政治運動及天災所折損及冤死的人命不計其數﹐以人擋子彈之說﹐應有其可討論之處(合理的懷疑)。
岐客(zzml) 於 2013-02-16 13:40 回覆:
很有意思,看來中國老百姓的性命真不值錢,如果說用民眾擋子彈還有那麼一點可操作性的話,用民眾抱稻草填壕溝連一絲可操作性都沒有。

濟南戰役是純粹的攻堅戰,面對大量的工事碉堡大量的機槍火炮火焰噴射器,攻城部隊的犧牲是巨大的,有的團最後甚至只剩下了两三個排。您認為,在這樣強大的火力面前,老百姓能夠到達深壕邊麼?有人想驅使老百姓抱著稻草去填溝能夠做得到麼?

並且,整個戰役出動坦克只有一次,共四輛,攻的是永固門前開闊地上的地堡群,根本沒有不可通過的壕溝要填。

懷疑可以,但要成為一個結論,必須拿出實實在在的證據來。

岐客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部分重要回應
2011/05/15 22:06
公孫刀湯㊣:

中共黨軍所使用的無辜平民炮灰戰術(兩份證詞)

臺灣名作家馬森教授在2005年一月轉述了一份證詞,六四學生領袖王丹也在2005年一月轉述了一份證詞。這是中共黨軍所使用的無辜平民炮灰戰術。

美化自己的歷史是人情之常。中共瞎美化自己的歷史是全世界鼎鼎有名的。

中共最醜陋最沒有人性的醜史當然在中共自己提供的史料裡找不到證據。這種證據只能外求。中共的擁護者當然不能一句話說這種證據沒有根據或者提出證據的人人品有問題就了事。

二十世紀人類醜史的主要貢獻者只有垮掉之後這些不可思議的醜惡世人才有可能知道。奧許維玆集中營是例子。卡廷森林也是例子。毛澤東早年屠殺好幾萬自己人的AB團事件也一樣。中共再持續當權二十年,世界上就再也沒有活著的中共最大醜史的見證人了,這是地球文明世界的悲哀。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0502.htm
《北京之春》月刊2005年2月號
社長的話

共產黨是這樣長大的
王丹
2005年1月31日20:32

記得兩個月前,在耶魯大學跟一位朋友聊天,他說其實很多現代史是需要重新寫的,因為中共隱瞞了太多的東西,「六四」真相在大陸的命運就是一例。他還提到,在國內的時候,聽一些鄉下的老人說,當初中共軍隊贏得淮海戰役的時候,採取的戰術其實很簡單,就是驅趕老人孩子走在衝鋒隊伍前面,使得國民黨軍隊無法開槍;這種事情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和當事人指控,所以還需要進一步調查。

說實話,當時我聽了雖然很震驚,但還是有一些存疑,因為從來沒有聽過這種說法。在台北的時候,看到2005年一月的文學期刊《印刻》上有一篇旅居加拿大的老作家馬森的散文《我的三次「解放」》,其中有這麼一段對1945年中共軍隊收復淪陷區時搶奪城池的回憶:「但那時最令我心驚的是,聽玉春表哥的描述,解放軍攻城時走在軍人前頭的都是烏壓壓一片手無寸鐵的老弱農民,以至使守城的偽軍無法開槍,才讓解放軍輕易地爬上城來。」這段回憶直接印證了耶魯大學那位朋友的聽聞,而且證明早在淮海戰役之前,中共軍隊已經採用這種「比較誰最無人性,或者看誰最殘酷,誰才有獲勝的契機」(馬森語)的戰術。

現在提到這段過去的事情,是因為,第一,中共統治近六十年,真是有太多的真相被掩埋了,早晚有一天,整個現代史都會面臨一個重新書寫的問題;第二,所謂「從小看大」,中共既然是這樣「長大」的,它以後的殘暴其實就是有跡可尋的了。
岐客(zzml) 於 2011-05-15 22:07 回覆:
拜托你具體說一下是在什麽時間什麽地點,是在哪一場戰鬥中,共軍的哪個部隊驅使大約多少民眾沖向國軍哪個部隊的陣地,這樣才有說服力,如果只是泛泛一說,扣個帽子,沒有具體内容,就沒有必要浪費時間了。

不管是王丹還是什麽人,這種只有標題和帽子,沒有具體内容的説法,都是無法讓人信服的。作為證詞,更是需要很具體很確切,你見過沒有確切内容的證詞麽?

岐客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部分重要回應
2011/05/15 22:05
部分重要回應
不要删我的ID:

89年《明报月刊》11期
作者 何家骅

胡琏将军是国军名将,共方当时内部传达命令,国军有五大主力,应避不与战,胡将军所率之十八军便是其中之一。胡将军任驻越南大使时,来往西贡台北,必经香港,换机要停一天,每次均约我长谈。
    有一次,胡将军叹口气说:“当年我在沂蒙山区与共军作战,亲眼看见他们驱使老百姓带两手榴弹来冲锋;我守军用机枪扫射,眼见死的都是老百姓,自然不忍打下去,这时共军正规军就上来了。”
  我说:“这叫人海战术。胡将军点头说:”我知道人海战术,但我们能用吗?我们宁可认输。”

王鼎鈞回憶錄(關山奪路)

......共軍士兵看見飢民跪拜痛哭,也流下眼淚,但是他們堅決執行命令,飢民不聽話,照樣開槍打,他也看見帶傷流血的尸體。他說共產黨真厲害,怎麼能把兵訓練成那個樣子,「人民的軍隊愛人民」,多年的訓練可以一夕翻轉,執行任務時可以違反原則,違背良心。他說國軍官兵無論如何辦不到,格老子傷陰德,老子不幹,他會偷偷的放過飢民,或者自己偷偷的跑掉。他說黃泛區會戰的時候,共軍用「人海戰術」進攻,死傷太多,國軍打到手軟,射手把機槍往地上一丟:「老子不打了!」連長掏出手槍,指著射手的太陽穴,射手撲通跪下:「連長你槍斃我吧!」射手哭了,連長也哭了,說著說著「他」淚流滿面,他就是那個連長。......

梁肅戎回憶錄(大是大非)

......民國三十七年三月,共軍三度進攻四平,計有五波攻勢。這次共軍發動人海戰術,把老百姓組成隊伍,一波波的往前趕,打得老百姓的屍體堆積如山。國軍也不忍心再打下去,共軍則踏著死屍,攻進四平。最後四平淪陷日有的說是三月十二日,有的則說是三月十五日,我則清楚的記得是農曆二月二日「龍抬頭」當天。
共軍之所以能發動人海戰術,以我家鄉為例,我家鄉離四平五十華里,當時共產黨到地方上,首先開群眾大會,把地主、士紳公然處決,然後威脅這些老百姓說:「你們把國民黨的地主、士紳處決了,將來國民黨回來,你們也沒命了。」
無知的老百姓不得不跟著共產黨跑,也因而被共產黨送到前線當炮灰。......


——————————————————————————————————
岐客(zzml) 於 2011-05-15 22:05 回覆:
首先,要感謝你尋找材料,你一定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謝謝!

我仔細閲讀了你的材料,剔除與“共軍面對國軍陣地常驅趕無辜百姓作先鋒”無關的內容,如長春之戰、如王鼎鈞回憶錄,再去掉已經討論過的內容,如梁肅戎的説法。比較有討論價值的是胡璉的説法。

胡璉是這樣說的:

有一次,胡將軍歎口氣說:“當年我在沂蒙山區與共軍作戰,親眼看見他們驅使老百姓帶兩手榴彈來衝鋒;我守軍用機槍掃射,眼見死的都是老百姓,自然不忍打下去,這時共軍正規軍就上來了。”
  我說:“這叫人海戰術。胡將軍點頭說:”我知道人海戰術,但我們能用嗎?我們寧可認輸。”

不過仔細一想,就發現問題了。如果只是擋箭牌,還要給擋箭牌發手榴彈嗎?如果老百姓不得不迎著掃射的機槍往前沖,在必死無疑的情況下就不怕他們掉轉頭來向共軍甩手榴彈嗎?在魚死網破的仇恨驅使下,這應當是必然之擧。

其實,這裡有一個誤區,胡將軍不瞭解或不理解共軍的戰法和不怕犧牲的英勇, 曾看到一本書《戰場上的蒲公英》, 在這本書裏,講到了這種情況:

前面的這段橫向壕溝雖然比較短,但卻是最接近國民黨軍陣地的地方,華野 53 團的戰士們通過兩條交通壕運動到這裏,只要再沖過五十米的開闊地就能夠突破國民黨軍的防線、殺進楊橋村。

在瘋狂射擊的時候,蔡智誠發現沖在前頭的共軍士兵幾乎全都沒有拿槍,手裏只拎著幾顆手榴彈,這讓他在很長時間裏都以為共產黨是讓民兵老百姓在前面當“擋箭牌”和“替死鬼”,覺得真是殘忍。直到解放以後他才明白,這其實是土八路的戰術習慣,解放軍在實施進攻作戰的時候經常把部隊分成投彈組、火力組、突破組、梯子組 …… 遇到大的攻堅戰鬥還有投彈排、投彈連 ,他們的任務就是用手榴彈或者炸藥包打開缺口,為後續部隊創造突破陣地的條件。—— 但這五十米的開闊地段現在卻成了死亡的煉獄,傘兵的衝鋒槍、卡賓槍、火焰噴射器、火箭筒,全都對準這裏狂掃亂射,攻擊的人群一批批地沖上來、又一批批地倒了下去,這段“撕開防線的捷徑”很快就鋪滿了屍體、浸透了血跡。
為了快速通過火力封鎖區,負責投彈的戰士精簡了一切有可能妨礙奔跑的裝備,甚至包括槍械,從躍出戰壕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全力向前猛衝,因為他們完成任務的唯一希望就是在最快時間內接近敵人的陣地。
這是書中一個前國軍傘兵上尉蔡智誠描繪的他所看到的淮海戰役的一個場面,這種場面到了胡璉們的眼裏,就成了人海戰術,成了“驅使老百姓帶兩手榴彈來衝鋒”,甚至變成了“共軍面對國軍陣地常驅趕無辜百姓作先鋒”。
我敢說,一個“常驅趕無辜百姓作先鋒”的軍隊是不可能節節勝利的,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還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