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31 23:14:54瀏覽240|回應0|推薦2 | |
时下以“华夏第一县”称者颇多,如宁夏吉因县钱币博物馆藏有40余万枚古钱币,被称为“华夏钱币第一县”;江苏无锡锡山区经济综合实力多年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被称为“华夏经济第一县”;新疆若羌县辖区2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浙江省,被称为“华夏面积第一县”;安徽临泉县,一个小小的县城,拥有180多万人口,被称为“华夏人口第一县”;江苏江阴在沪深股市上拥有10只股票,被称为“华夏A股第一县”,还有攸县为“华夏的哥第一县”、如皋为“华夏长寿第一县”、中阳为“华夏剪纸第一县”、鄢陵为“华夏花卉第一县”、上虞为“华夏建筑第一县”等等,不一而足,皆有其侧重点,无庸置疑。 甘肃甘谷县以“华夏第一县”称者似与县之建置历史有关,其所凭根据乃是《史记·秦本记》中“(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一语,以此一语而将秦国所置最早两县(邽县、冀县)推而扩之定名为华夏(全中国)首置县是极不严谨的,稍翻史籍即可看出其谬误。《逸周书·作雒解》云:“(周公)及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百里,南系於洛水,地因於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制效甸方六百里,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周公七年,成王元年,即公元前1036年,周公致政成王。说明西周时已出现了县的名称和县的行政建置,而且当时县已被作为西周的基本行政区划,史籍实录煌煌可见。许慎、吕祖谦、赵翼等皆持此论。《谷梁传》隐公元年十二月:“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范宁注:“寰”即古“县”字。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如《逸周书·尝麦解》:“野宰乃命冢邑县都祠于太庙”;《逸周书·史记解》:“昔者县 《史记·秦本记》云“(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只能说明当时秦国初次置县,而决不能以此说明这是“华夏”初次置县,也无法确证其他侯国当时有无“县”制。且秦国当时尚属弱小之国,直至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时才仿效各大国正式把县制推行到全国(当时秦还没有设郡),设置41县,秦武公时所置邽、冀实乃边寨。《史记·秦本纪》、《商君列传》载商鞅变法时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才出现了真正内涵完善的县制。根据诸多史籍证明:《礼记·五制第五》云:“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县内”,乃夏朝时天子所居的州界名。古称邦畿千里之地为县,亦称天子畿内都邑为县,到后来诸侯境内之地也称县。所以,“天子之县内”,即天子邦畿千里之地以内(参见刘方元等注《礼记直解》)。《礼记·王制第五》所载的上古之时“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的史实,是夏朝时之制度。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县之重要性及幅员逐渐缩小。至西周时,县已置於国之辖下,职能从西周至满清皆无大变(参见郭伟川《古县新考》)。另外,古代“邑”也有内涵相当于县之一意,王国维有《郡邑考》,古时对县令有“邑侯”之雅称,《辞海》中亦有明文释意,可以见之。据史籍所载,夏商周时已有“邑”之一称,限于篇幅,此处再不作详述。明代田汝成等引《左传》所载证郡县不始于秦之说此处更无须再论,当代著名学者周书灿郡县制起源于西周之说亦可供而参考。现在有些人将秦国置县作为“华夏”置县是不妥的,到底谁是“华夏建制第一县”还有待诸贤进一步考证,但决不能因此而把秦国所置冀或邽(今甘谷、天水)定为所谓“华夏建制第一县”。草撰此文,切盼时贤赐教完善!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