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15 05:20:04瀏覽335|回應0|推薦0 | |
為什麼需要「他律的磨練」呢? 我認為,一個人如果無法擁有掌握自我情緒的能力的話,他的人格會產生一種傾斜。我看到有些孩子,他感謝父母給他的一切,跟別人也能和平相處,喜歡的時候盡情喜歡,不喜歡的時候爸媽也允許他隨時離開,他感覺這個世界好柔軟喔!大家都好善待他喔!這樣的孩子雖然幸福,卻是在溫室中長大的孩子,他的內在不曾滋養過抗壓性,對一件事情的追求不夠持久,便無法穿透情緒的低潮。缺乏意志力的孩子,就像是沒有骨頭的軟體動物。 在我們家,每天一定有半小時到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兩個女孩必須很安靜地坐在我面前,跟著我一字一句地念詩。當初我給啾啾讀的古詩,還是線裝書呢!我也不為她們解釋詩句的含義,主要是把《唐詩三百首》當做一項工具,讓她們可以習慣不斷地重複做一件事,不斷地深入並熟練它。練小提琴也是一樣,她們必須非常恭謹地、規律地一再練習。 有時我的要求已幾近於「斯巴達」等級,我的態度堅定、強烈而持續,她們也從我的態度充分明白到:關於意志鍛鍊這件事,是沒有轉圜餘地的。有時孩子因為太疲倦而達不到我的要求,我仍然要她們繼續調整、自我突破,現在想想,還真是挺殘忍的。不過在當時,我的確有意透過軍事化般的訓練來磨鍊她們,希望她們不管在情緒、體力,或者其他外在條件浮動的情況下,還是可以達到一定的水平。 每天這個時段,很明顯地跟一整天其他時間的氛圍是很不一樣的。她們整天都可以竭盡所能地玩樂,享受溫馨的家庭生活,爸爸是她們最好的玩伴;但是也一定會有將近一小時的時間,爸爸會呈現出最嚴厲的一面。當她們盤坐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就是她們的老師,而不是父親。 我想,這樣一個絕對嚴格的鍛鍊,或許便是形成她們內心那個爸爸是隻大猩猩、大金剛的原因。我代表了不容質疑、不能挑戰的權威。 堅定的管教,從嬰兒期就開始 我堅持要有堅定的管教。而這樣的堅持其來有自。 我在念研究所時,有一回到老師家做客,那時正逢過年期間,老師家族三代同堂,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也邀請我們幾個相熟的學生。就在準備入席的前一刻,老師弟弟的兩個小孩一聽到父母不遵守承諾帶他們去吃速食,而是在爺爺奶奶家吃飯,突然就大鬧大吵起來,無論所有的長輩如何勸說、善誘、條件交換,就是不肯善罷干休。雖然大人也沒有妥協,但當我離開老師家的時候,這件事還沒了結。這位老師是我敬重的一位儒雅學者,整個家族卻對兩個孩子束手無策。 看到這一幕,我當時就在心中摹想,假如我是孩子的父親,第一步,我會先跟孩子溝通、道歉,請他們必須諒解這是個非常時刻,我也會提出很有誠意的補償辦法。如果孩子還是一意孤行,導致整個家族的平和被挑戰與破壞,我的第二步就是提出清楚的處罰方針。假如孩子軟硬都不吃,那麼第三步就是嚴格執行我宣告的處罰方式。處罰過後,等到孩子的情緒平復了,接下來的第四步,我會帶著孩子重新回顧這整件事情的經過,讓他們看清楚前三個步驟,然後整體回歸到平靜。 父母一定要堅持有原則的管教。原則可以有緊、有鬆,但沒有原則便是個災難。
比嘎快一歲的時候,我就發現她有這種無理取鬧的傾向。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人一起吃芭樂,每個人都分到一片,比嘎的並沒有比姊姊的小,可是她就是要搶姊姊手上的那片。我立刻出面制止,還要太太在一旁用相機拍下整個過程。很多人會以為孩子還那麼小,聽不懂道理,就要大的讓小的;但我不這麼認為,我很堅定地告訴比嘎,每個人都有一片自己的芭樂,搶別人是不對的。比嘎被我這麼一說,表情變得錯綜複雜,像是自尊心受損、又拉不下臉來、又覺得委屈。我告訴她,如果她停止強奪,就還是可以吃到原來的那一片,她的表情變得想拿芭樂、又不知該不該拿。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