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制鏈接]
只有培養高品質的兒童,才會有高品質的公民;有高品質的公民,才有高品質的社會與國家。─盧梭
人們通常會把性格形成與心理發展聯繫在一起。
不錯,有健康的心理才會有優秀的性格。
著名心理學家E·埃里克森通過臨床觀察與經驗總結提出了“人格發展階段論”。
他認為,人的成長歷程可以劃分為8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是心理發展的關鍵期,
是否能順利度過這8個關鍵期就決定其是否能建立積極的心理品質。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從孩子出生到6歲,這短短的6年間存在3個心理關鍵階段:
0~18個月左右,學習信任的階段;
18個月~4歲,成為自主者的階段;
4~6歲,發展主動性階段;
由此可以看出,0~6歲是孩子個性形成、行為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我們的父母能抓住這3個時期,因勢利導,順勢培養孩子的優秀性格,成功或許就把握在他的手上。
0~1歲左右學習信任的階段
“我要媽媽”——解讀寶寶的依戀情節
如果寶貝對你顯現出格外地親暱,你走在哪,他都像條小尾巴一樣跟著,要恭喜你,這表明你與他已經建立起了信任關係。孩子對你的依戀基於對你的信任。
一個新生命剛來到這個世界,恐懼和無助充斥著他的心靈,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之後,他還需要另一種感覺,這就是愛和安全。
這種安全感來自媽媽(或照顧者),實際上媽媽(或照顧者)也是小嬰兒和陌生世界之間物質和情感的聯繫。
當信任建立之後,他就會對你產生無限的依戀,一刻都不想和你分離。
這種看似平常的依戀,對於孩子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家庭這個小圈子。
當孩子從你身上知道你是可靠的,你的行為也是可以預測的,他最初的信任便從你這裡開始形成。
長大之後,他會將這種信任延伸到其他人身上,促進人際智能的發展。
對日後發展的影響
E·埃里克森的研究指出:嬰幼兒在生命的頭兩年裡,最重要的一個心理命題是信任對不信任。這個命題如果完成,孩子會發展出對人的信任,並且在青春期和成人後都更容易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如果這個命題沒有完成,孩子會很難與人相處,常常缺乏對人的信任,在成長中、成年後更有可能遭遇不良的人際關係。
給父母的話
繁忙的都市生活讓我們太疲倦而無暇顧及身邊的小生命。
對於孩子,你的心中或許已經有了百般的無奈與千般的歉疚,想著等哪天空下來,再彌補這段遺憾。
可是寶貝的成長已來不及等你“空下來”。與其等待,不如抓住與孩子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溫柔333,孩子不孤單”是目前台灣省內推行針對都市父母的一項親子活動。
再忙的父母回家也要完成下面的“功課”:每天撫摸寶貝30秒、傾聽孩子3分鐘、陪伴孩子30分鐘。
孩子對我們要求並不很多,給他買漂亮衣服和最新的玩具,不如每天花點時間與他在一起,讓他感覺愛和溫暖。
18個月~4歲成為自主者的階段
“我要自己做”——解讀寶寶的反抗行為
當寶貝會爬、會走、會自己自由 地拿東西了,你一邊欣喜他的成長,一邊又覺得這個小傢伙越來越難以讓人理喻了。
“不要”、“不好”隨時都會從他嘴裡蹦出來與你作對,讓你為難。
孩子這時種種的反抗行為都在向你表明,他已經進入了“成為自主者階段”。
他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獨立性日漸顯露,他迫不及待地在向你展現他長大的現實,急於擺脫對你的依賴。
然而,他發出的種種“我長大了”的信號你都視而不見。
你對他的能力仍表示懷疑,還是用老眼光去看待他,要求他。
你的限制和不信任都讓急於長大的他感到不滿。
於是你的不理解和他的性急產生了教育上的巨大矛盾,你和他之間的關係變緊張了,你的小可愛忽然間變成了“大魔頭”。
對日後發展的影響
心理學家認為,這一時期,孩子在掌握了大量的行為技能的同時,他們也在學習怎樣堅持和放棄,也就是說他們要接受“能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這時候,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很激烈:一方面,父母要承擔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任務;另一方面,孩子會反復用“我要”、“我不”來反抗外界的控制。
如果父母聽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利於孩子的社會化;反之,父母若教養過分嚴厲,限製過多,又會妨礙孩子自我、自主、自控能力的發展。
方法上,父母的保護和懲罰不當,孩子就會對自我能力產生懷疑,成人後容易形成膽怯、疑慮、退縮等負向性格。
給父母的話
面對寶寶老是對你說“不”其實你用不著緊張,應該恭喜你,這恰恰表明你家的寶貝長大了。
寶寶的反抗是他成長中不可欠缺的重要一環。此時的你要具備理智的忍耐精神。
包括:放手讓孩子自主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用愛心和寬容對待孩子學習成長中所犯下的錯誤;對自己情緒和情感有所控制。
你的理性引導,對於寶貝來說也是一種“意志的美德”和“自主性美德”的教育。
3~6歲發展主動性階段
“我需要讚揚”——解讀孩子期待鼓勵的心理
寶貝長大了,他越來越重視大人的評價。
每做好一件事情,他都要停下來,希望從別人那裡聽到肯定的話。
如果這種肯定給予不及時,或者不到位,他就會顯現出沮喪和不高興。
他是如此地迷戀表揚,完全不顧你“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的良苦用心。
對日後發展的影響
孩子在這一時期表現的主動探究行為如果受到鼓勵,他就會逐漸形成一種主動性,
這在將來為他成為一個敢於開拓、富有責任心的人奠定基礎。
如果大人不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對他的創造行為和想像力給予嘲諷和譏笑,孩子就會逐漸失去自信,亦步亦趨地隨同大人的想法。
成人後他們也會缺乏自己開創的主動性,更願意接受別人的安排。
給父母的話
表揚和讚賞是教育寶貝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當他還沒有學會正確的行為規範之前,需要“表揚”作為行動準則。
及時對寶貝積極一面予以肯定,表明你對他行為的態度,鼓勵他繼續朝好的方面發展。
當然,表揚的同時也要注意技巧和方法,使它發揮最大功效。
心理是行為的基礎,行為是心理的表象。
了解孩子的心理,可以幫助他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塑造成功的個性。
~關於E·埃里克森人格發展8階段論
這是一個關於自我意識發生和發展的重要理論。
他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的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8階段,這8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所決定的,但每個階段是否能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
任何年齡階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終身發展造成障礙。
這個理論同時也告訴人們,你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你的心理品質哪些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究竟是在哪個階段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