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氣質與環境的配對
2012/09/23 14:12:00瀏覽60|回應0|推薦0

有「好的氣質」和「不好的氣質」嗎?其實沒有。任何一個氣質向度都沒有好或壞的差別,重要的是孩子的氣質與他所處的環境之間是否能和諧配合。如果孩子的氣質與他所處的外在環境總是時時處在衝突的狀況下,長久下來,孩子就容易出現適應和情緒困擾。

例如,一個個性文靜喜愛藝術的媽媽,希望從小培養孩子的美感經驗,於是常常帶著孩子去聽兒童音樂會,參觀美術館。可是這個小朋友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經常在美術館裡跑來跑去,在音樂會的演奏中靜不下來。於是在長期被斥責、不被肯定的挫折經驗之下,孩子很可能會發展出負向的自我概念,認為自己是個糟糕、不聽話、調皮的孩子。

同樣的這個孩子,如果正好有一個喜愛運動的爸爸,經常陪著他四處玩耍和運動,他可能會是同年齡的孩子中最早學會騎腳踏車、最快學會游泳的一個。他的自信和樂觀也會在許多正向的經驗中,點點滴滴的培養出來。

所以,孩子周遭重要他人的氣質和價值觀以及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和態度,才是會左右孩子心理健康與否的重要關鍵。因此,了解孩子的氣質越早越好,可以提供給那些經常和小孩互動的照顧者參考。父母和老師的教養方式如果能夠配合孩子的特定氣質,每個孩子都能快樂的長成他自己的樣子。 在我們了解孩子氣質的同時,也要覺察自己的氣質以及對孩子的期待,是不是和孩子與生俱來的個性相衝突和抵觸。所以在以下的各個章節中,也分別針對家長的氣質設計了簡單的題目,用來幫助家長提昇對自己的了解。

如何面對強烈的情緒反應
孩子強烈的情緒反應常令父母生氣,難以忍受,但也代表著孩子對父母的信心,他希望父母能因為他的憤怒或哭泣而改變。一個失去信心的寶寶是不會生氣的,他只會停止想望,或是用悲慘幻滅的方式哭泣,或開始用頭撞枕頭,撞牆壁或地板,用各種方式傷害自己。

孩子大哭大鬧時,仍維持心平氣和,是需要修練的功課。父母平靜的情緒,有助於孩子穩定自己。孩子在情緒之下,往往已經喪失自我控制能力,這時,外在的力量就相對重要。如果父母被孩子強烈的情緒和哭鬧的噪音激怒,也出現情緒反應,和孩子之間會彼此影響,讓情緒一直升溫,到最後則以嚴厲的體罰做為結束,這不是一個好的處理方式。

平常可以教孩子學習用正常的語言表達來溝通他的想法和感受,降低音量,不需要哭泣,用語言表達代替哭鬧。當孩子做到時,家長就要立即反應,給予增強。孩子要學會不必用激烈的方式,父母就可以聽到而有所回應,而且不是因為他的大聲哭鬧,父母就會妥協。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學會成熟的情緒反應方式,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和練習,孩子自然會形成情緒反應的正向迴路,從一個小野人,變成一個小紳士、小淑女。

情緒反應強的孩子,經常會在傍晚出現情緒失控的情形。因為孩子在學校裡,已經為了配合外在的要求和作息,用盡了所有的適應能量。看到父母之後,自然有許多情緒想要宣洩。這時,媽媽說A,他就要B,媽媽說B,他就要A,說穿了,只是故意找機會發發脾氣。這時候就不要再和孩子爭論或講道理,也不要再安排耗費精神的活動,因為孩子已經累了,而且情緒也已經氾濫,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鬧什麼情緒。晚上的時光,最好能規律、輕鬆的度過。

反應強度強而且堅持度高的孩子,會需要很長時間的宣洩情緒,常常無法快速轉移情緒。因此,可以提供他一個空間,好好哭個夠,接納他的情緒。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傷心,我就在你旁邊,等你哭完了,隨時可以來找我。如果你需要抱抱,可以隨時告訴我。」如果孩子已經明顯失去控制,請不要放任他自己收拾情緒,要幫助他整理內在狀態,提供結構化的外在情境安撫情緒,如,「來,你已經哭很久了,我們一起出去走一走,去喝杯水。」轉換情緒,也同時重新找回父母的控制感。

Q
:三歲的幼兒很喜歡打人,該如何教導他?
A
三歲的幼兒還無法運用語言來表達感受或是需求,所以在天生氣質上反應強度強、較急躁衝動的孩子,會用打人的行為來替代。幼兒打人並非故意攻擊或是暴力,只是反映出他沒辦法用說的來表達情緒,或是解決問題。

父母只要心平氣和的引導,孩子會逐漸以較成熟的情緒行為模式來取代打人的行為。情緒教育的核心概念是「情緒感受沒有對錯,所有的情緒都可以被接納。但表達情緒的方式有的恰當,有的不恰當。「我們要教孩子學會分辨感覺與行為是不同的。任何感覺都是可以的,但有的行為可以,有的行為不可以。」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有生氣、害怕、難過、高興,或是嫉妒、失望等各種感覺,但感覺與行為不同,感覺是我們的一部分,感覺是自然產生的,並沒有對錯,但是有些行為是不可以的。不能因為我不高興,就可以去打人。

1.
當孩子出現打人、咬人、踢東西或是丟東西等行為時,必須立即介入制止,不能袖手旁觀或是忽略,否則孩子會以為你默許且接受他的行為,而繼續使用這種行為來達到目的。
2.
但是你也不用氣急敗壞的處罰他,尤其要避免用打人的方式處罰打人的行為。身教重於言教,你平常是如何處罰孩子的?孩子會學習模仿你的行為,而不是你說話的內容。
3.
你可以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你可以生氣,但是不可以打人」。讓孩子學會情緒沒有對錯,但表達的方式有恰當不恰當的觀念。溫和而堅定的握住孩子的手,制止打人的行為。稍微把孩子帶開打人的情境,幫助他把情緒說出來:「你好生氣喔!你快要氣炸了!」
4.
教孩子用講的, 學習用語言表達感受和需求: 你可以說: 『我好生氣!』」「你可以說:『我也想要玩這個,我們可以輪流嗎?』」 
5.
觀察孩子通常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打人的行為,孩子當下一定有一個問題解決的困難。教孩子搶玩具或是遇到衝突時,可以用猜拳、輪流、交換等方式來解決問題。建立正向的行為習慣,取代打人的行為。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x99&aid=688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