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大眾儒學”的點滴淺思
2010/06/03 10:24:03瀏覽1426|回應0|推薦47

    一、“大眾儒學”的提出。針對儒學的再次興起的需要,針對儒學正本清源的需要,針對當前對儒學的理解需要,而提出;

    二、首先,應認識到:儒學就是做人的學問,其中包括治世的學問。但是,決不是維護統治階級的學問。只不過是被歷代統治階級所利用(包括歪曲)。如:孔子提出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與距孔子三百多年之後的漢武帝時期,由董仲舒等人提出的“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本人認為這絕不是一個概念而是歪曲的利用!

    三、儒學既然是做人的學問,那就必須回答做人的標準、和如何做人這樣兩個問題。這也就是儒學之所以一再興起的原因,也是儒學需要正本清源的原因,還是當前對儒學理解需要的原因。這正是本人試圖從對“四書”的學習中,要談的點滴淺思;

    四、《中庸》回答了做人的標準,那就是兩個字“中和”。“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聖人也難做到,但是“和”婦孺皆能為之,其中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包括人與自然界的關系。也必將成為地球人的做人的標準;

    五、《大學》回答了如何做人的問題,那還是兩個字“修身”。“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孔子的這段論述,完整的、準確回答了如何做人的問題,那就是“修身”;

    六、那麽修身具體從哪入手那?《論語》回答了這個問題,就是一個字“恕”。“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自己不希望他人對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本人認為:這是做人(仁)的基本要求,也是修身最初的開始;

    七、那麽修身最終要修到什麽程度那?《孟子》回答了這個問題,就是一個“善”字。“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愧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猶如有四體也。”就是一個“善”字,《大學》論述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八、“善”是人的本性,但是由於塵世間惡欲誘惑的存在,所以才需要通過修身來達到抵制惡欲,恢復人的本性“善”。做到了“善”,為人才能真誠,辦事才能實際,才能做到“隱惡揚善,執兩用中”,從而,達到“中和”的標準。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unzhe&aid=4092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