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馬未都
2018/01/16 20:50:22瀏覽576|回應0|推薦2
二十年前,馬未都以壹己之力創辦中國第壹家私人博物館:光復博物館。

 

全國共有2000多家私人博物館,這是中國唯壹壹個不花國家壹分錢的博物館。


從壹開始,馬未都把博物館的門票設計成六張書簽,二十年內,沒有壹個人往地上扔過壹張門票。

 

馬未都公開宣稱:我要將所有的東西全部捐贈,壹件不留。


此話壹出,驚駭世人,博物館裏隨便隨便挑壹件東西出來,就價值幾千萬,說捐就捐了!

 

馬未都說:人生有三個階段,年輕時趨利,中年趨名。到了名利有了,第三個階段就是安放靈魂。大部分人到了名利階段就走不動了。我不希望我這個年齡,還在為錢做事。

 

馬未都創辦博物館,只想把中國文物展現給這個世界看,讓我們了解過去。


如果沒有這些文物,中國人拿什麽去向全世界說我們曾經擁有過燦爛的文化?

 



馬未都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墻上貼著八個大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嚴肅了還能活潑,這不是扯淡嘛。


馬未都隱隱感覺,這不是他要的人生。

 

1966年,馬未都小學四年級,恰逢文革,無學可上,只好輟學。從此壹生行走江湖,個人履歷學歷那壹欄永遠都是小學四年級。

 

三年後,馬未都14歲,父親帶著他去了東北空軍五七幹校,五七幹校用廢置的機場改建而成,馬未都全家四口與另外壹家三口,分了壹間房。


由於革命需要,硬生生擠成了壹家人。

 

到東北後,天寒地凍,馬未都常常挨餓。

 

有壹天傍晚,父親帶著馬未都來到壹個廢棄的房子,支上爐子,攏上柴,安上鍋,神神秘秘從大衣口袋裏掏出幾大把黃豆。

 

父親小心翼翼炒著黃豆,馬未都餓著肚子眼巴巴看著,直掉口水。


黃豆炒好了,父親端著鐵鍋,突然手松了壹下,黃豆壹粒不剩全部扣入火中,劈裏啪啦,燒成焦黑。

 

父親出生武行,年輕時和日本人拼過刺刀,從未慫過。但只為壹鍋黃豆,父親難過至極,壹語不發、幾欲落淚。



 馬未都父親


多年後,馬未都在壹次演講中,講述父親當時的內心愧疚。馬未都話未說完,觀眾潸然淚下。

 

那是壹代人饑餓的記憶,也是壹代人的難過。

 

在五七幹校那段日子,馬未都鄰居有本《紅樓夢》,他借去讀,飯也不吃,覺也不睡。


讀到黛玉死去,寶玉出家,窗外已是北風呼嘯。他抱著書,感覺文學這東西像炸彈壹樣在他心裏炸開。

 

吹滅讀書燈,壹身都是月。

 

那天以後,馬未都嗜書成癖,只要帶字的紙,抓著就要讀得壹點不剩。


壹次在村裏看見有人拿書糊墻,就跟那人說:“您這書,給我看看吧?”

 

那人看他誠懇,就給了,馬未都拿過來壹翻,是本小說,但前幾十頁沒了,後幾十頁也沒了,他照樣津津有味看了壹路。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讀書到最後,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復雜。




世界有多復雜,人便有多寂寞,人生有多少種,書便有多少頁。馬未都讀書入癡入魔,在書裏閱覽了人間,讀懂了人性。

 

有思想的人都很寂寞,幸好還有好書可以讀。


馬未都在人生最迷茫的時候,常用讀書來安慰自己,讀著讀著便從書中走出壹個新的自己來。

 

1975年底,馬未都返京,被分配到航天無人部當銑床銑工。凡有時間,便泡到圖書館,如壹根草藥泡入酒中,書就是馬未都全部的酒。

                                                            

80年代初,文學熱,全國三個青年,兩個半搞創作。


馬未都身高壹米八,體重就100來斤。因為人瘦毛長,故取筆名瘦馬。

 

1981年,馬未都26歲。在《中國青年報》發表了小說《今夜月兒圓》。寫的是壹個車工被車間女神愛上的故事。

 

那年代,愛情是個稀缺品,人見人愛。


文學被禁錮十余年後,剛剛開閘放水,全民沸騰。


當年《中國青年報》的發行量500萬份,每人傳閱10次,閱讀累積5000萬人次。馬未都的《今夜月兒圓》就成了最頂級的爆款。

 

馬未都從此壹炮而紅,從小學四年級輟學的小青年,壹把逆襲成了全國最知名的大作家。



 馬未都淘來的壹張舊照片,把自己身著中山裝的舊照PS上去了


大火之後,讀者來信雪片般從祖國大地撲面而來。


馬未都第壹天收到了幾十封,“瘦馬”趴下來寫了壹天回信。


第二天,馬未都打開家門,郵局直接拉來壹卡車讀者來信。

 

太可怕了!

 

馬未都後來說:當時,我想壹封封回信的,後來我發現,這根本無法完成,因為光看信都要用掉半年時間。

 

馬未都徹底感覺自己紅了,走在首都的馬路上,他腳下生風,瞇著小眼,十分迷醉。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unzhe&aid=10992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