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會不會太超過了?
2009/03/16 11:16:55瀏覽863|回應21|推薦15

                                                                        

前陣子新聞報導某國小的四年級考題出現了連李家同都搞不清楚的修辭題目。身為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也來談談我的看法

為什麼要學修辭?是為了增加寫文章的技巧;可是,現在的中小學國語文教育,似乎是把修辭學當作一門專業的科目來研究!這是我在大學的時候所做的事情。我不明白小五、小六的學生懂得「借代」與「比喻」的差別或是「類疊」與「排比」的不同對於寫文章有何幫助?

本身是讀中文系的我,對孩子的國語文教育,當然非常重視。所以,我會補充一些基本的國語文方面的東西給孩子。我始終認為,給孩子任何補充資料,都必須符合他們的程度,而且對他們的學習有幫助才有用。

例如,低年級的孩子,一定要明白的是「比喻」和「擬人法」,因為這是讓文章寫得生動的基本技巧,許多活潑的童詩都必須使用這兩種技巧。所以,這種「淺出」式的修辭是該教的,但你不必告訴他比喻的組成要件是「喻體」、「喻詞」、「喻依」,又分為「明喻」、「引喻」、「略喻」、「借喻」;你也不必告訴他「擬人」其實就是「轉化」的一種,「轉化」又分為「擬人」、「擬物」、「擬象」.......................。這些,都是我大學的時候才學到的。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我覺得,有可能是這樣的:老師補充了一些資料,出版商、安親班、補習班都覺得學校重視這一塊,於是加強教學指引的編寫內容(把修辭編寫進去~~早年的教學指引沒有這些東西)、再繼續補充;而老師看到教學指引上有這些補充資料,於是也越教越深。當然,成因的次序也有可能是相反的。總之,大家的立意都是好的,卻成了這樣的結果~~惡性循環。倒楣的,是辛苦的學生。

怎麼辦呢?我想,如果大考單位能夠明白點出這些過深的修辭內容絕對不會考,應該可以很快的解決這個問題。畢竟,台灣的教育,仍是以考試為導向,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不過,可以很快的導正嗎?我個人持悲觀的看法。

                                           

PS:二年級時,我還會教「誇飾」~~就是誇大其詞式的寫法。因為這個很簡單、有趣,而且用得上。另外,談到「春聯」時,我會教簡單的「對仗」,只是簡單的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順便介紹一些有趣的對子。這是很生活化的、會接觸到的。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小筏 ( 休息中 )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這是一種見樹不見林的教育方式
2009/03/16 13:00

學會一堆技巧不代表有能力欣賞作品, 只能說學生一定很會分析文章. 用很多技巧的文學作品也不代表就是好的作品. 可怕的是: 小學教這些還可以說是 " 補充教材 ", 上了國中這些就變成主要的教育內容了.

我們的學生雖然學了很多東西, 讀書寫作的能力反而變差. 人文素養明顯不足, 因為他們只知道一棵一棵的樹, 看不到整片森林.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 不管是非, 只管誰提出來討論. 小人物提出的問題, 投書投爛了也沒人理. 國文教育走偏了, 我不知道罵幾年了, 只是因為我不是個人物, 所以說什麼都無意義. 現在有個人物出聲了, 才終於有人討論.

我還更討厭一種題目, 就是把一首新詩拿掉其中幾個辭 ( 名詞, 動詞, 形容詞隨便 ) 叫學生填. 哇咧咧, 文學還可以這樣猜的喔? 尤其是新詩, 沒有格律可以推理, 光靠想像和運氣, 誰知道小鳥是馱著夕陽回家還是背著夕陽回家? 除非學生看過大量新詩, 知道每個人的風格或遣詞習慣, 否則就是一切憑運氣. 不過這好像是國中生的題目, 國小暫時不會遇到.

橙瓢蟲(zsps0428) 於 2009-03-16 16:28 回覆:

國小(尤其是低年級)階段只是一個啟蒙

所以著重在指導他學會基本的修辭技巧「並加以運用」(這才是重點)

(例如孩子知道了「白雲好像棉花糖」是比喻,就可以運用比喻的技巧來創作童詩或是寫簡單的生活日記,讓作品生動些)

而不是去「剖析」前人的文章~~對他們來說,太深奧了,也沒啥幫助啊!

再者,小罰說的新詩猜一猜我倒是很好奇,有空可以舉一題完整的題目給我看看嗎?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