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入行論 正法醍醐 期末考試範圍
2008/12/22 05:53:17瀏覽1033|回應1|推薦9

《入行論》、《正法醍醐》

期末考試範圍

2008 9 4

一、《入行論》

第七品 復習題

95 節課

572 、名詞解釋:精進 懶惰

答:

1 )精進:指喜愛善法的歡喜心。心態是一種歡喜心,對境是善法,從這兩方面來下定義。

2 )懶惰:《大乘阿毗達磨》中雲:“懶惰屬於愚癡,是障礙善法的一種心法。”

575 、懶惰有哪三種? 

答:

1 )同惡懶惰:也叫推延懶惰,即把當下應做的事往後推延,以為今後還有時間,於是今日推明日,明日推後日,它是一種得過且過的做法。

2 )耽著惡事懶惰:指貪執散亂于無意義的世俗劣事,圍繞這些來虛度人生,而把修行善法擱置不顧。

3 )自輕淩懶惰:指自己輕視自己,認為自己什麼能力也沒有,什麼法也修不成,因此而自暴自棄,甘於墮落。

98 節課

584 、為什麼說佛法是一切安樂之因?你有哪些深刻體會?

答:佛法具足初善、中善、末善,三個時分中都是善妙的。誠如《隨念三寶經》所言,最初能生起信心的善妙,中間能斷除一切分別念的善妙,最後能生起解脫智慧的善妙。

佛法是引導人們趨入離苦得樂的妙道。依靠佛法的威力,能遣除我們一切的恐怖和痛苦,不說解決生生世世的輪回大事,僅僅從今生來講,它所賜予的精神力量,也是任何藥物與教言無法與之相比的。

100 節課

594 、眾生感受身心苦害的來源是什麼? 

答:眾生內心的痛苦,是由於無明邪見造成;身體受到的損害,是自己前世殺生、偷盜等罪業導致的。

101 節課

598 、學習大乘佛法的修行人,最可怕的是什麼

答:最可怕的是自私自利的心——“我”要往生極樂世界,“我”要明心見性,“我”要馬上開悟,“我”要離苦得樂……。大乘佛教是捨棄自我、利益眾生,所以為了眾生而失壞自己並不可怕,而自私自利的心就像雜毒的食物一樣非常可怕。

599 、精進利益眾生的助緣有哪六種?請一一解釋。

答:

1 )信解力:指對利益眾生的大乘佛法具有強烈的希求心。

 2 )堅毅力:踏踏實實、持之以恆、堅定不移地行持。

3 )歡喜力:對大乘佛法有不共的歡喜心。

4 )放舍力:在行持佛法的過程中,有時候身心疲倦或者身體生病,那就應該放鬆一下、休息一會兒,或者出去看看病。

5 )實行力:通過正知正念來取捨,然後在實際行動中去行持。

6 )控制力:依靠自己的智慧進行分析,令身心獲得調柔自在。

102 節課

601 、若對佛法沒有希求心,會導致什麼過失?這樣說的理由是什麼?

答:過失:

1 )會導致滅除過失方面不精進,從而失壞自己曾在諸佛菩薩上師前立下的“要淨除自他無量罪過”之誓言。

2 )自己曾發誓“成就自他解脫的眾多功德”,修成一個功德也需要一大劫時間,現在卻毫無意義地虛耗人生,真是非常不應理。

理由:自己雖已發了菩提心,但未曾對諸佛作過廣大供養;沒有以廣大喜樂施予眾生;不曾遵行如來的教法;不曾以財物受用滿足貧窮者的心願;未曾消除畏懼者心中的恐懼;也不曾使痛苦者獲得安樂,今生只是令母親飽受懷胎之苦。這些都是對佛法沒有希求心所導致的。

103 節課

603 、一切善法的根本是什麼?它是由什麼而產生的? 

答:

1 )一切善法的根本,就是對善法的信解希求。而產生它的根本,是經常思維因果報應的道理。

2 )《慧海請問經》雲:“諸善之本即信解。”如果沒有希求心,則從根本上失去了修善法的內在主動力,沒有內在推動力,那我們不可能精進修行佛法,求證菩提。

606 、學習佛法的基礎是什麼? 

答:學佛的基礎是深信因果。

607 、什麼叫引業,什麼叫滿業? 

答:引業:牽引有情轉生至某處的決定業。

滿業:引生這一過程所感受苦樂的業。

106 節課

618 、我們現在不能精進的兩大違緣是什麼?應當如何對治?

答:一是白天散亂,沒完沒了地做些無聊的事情;二是晚上睡眠過多,經常超出常人的標準線。

必須先從內心發起堅定自信,然後發起勇猛無畏的精進,如果一再為罪惡所敗,卻想超越三界,那豈不是笑話嗎?我們應當戰勝一切煩惱罪惡,而不讓任何煩惱擊敗。我們是三界獅王本師釋迦牟尼佛之子,應該堅持這種戰勝一切的信心。

107 節課

623 、在對治煩惱的過程中,上中下三等人有什麼差別?你屬於哪一種?

答:上等修行人,在遇到惡劣環境時,不僅自心不為煩惱染汙,還能通過善巧方便,對其他煩惱眾生加以調伏。

中等者,自己能把握自己的心,不被煩惱所轉,雖然沒能力度化他人,但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中呆下去。

下等者,應遠離不良環境,前往寂靜的地方。

第八品 復習題

111 節課

638 、為什麼要斷除親友、名利等世間俗事?應該怎麼樣斷除?

答:修行人如果不遠離親友名利等,身心常為這些所羈縛、干擾,那麼要舍離世間,生起出世的禪定、智慧,可以說是無有任何可能性。這些貪執都是輪回之索,如果自心不能斷除這些,則斷絕了出離輪回的希望。

依靠禪定所生的勝觀,才能滅盡種種煩惱種子。知道了這個道理後,應當首先努力去求得寂止,而想修成寂止又須先使內心遠離世間貪著。

116 節課

656 、前面講菩薩要全力攝受眾生,這裏又說要捨棄凡愚,前後是不是自相矛盾?為什麼?在此過程中,需要避免哪種誤區?

答:這並不矛盾。以前的高僧大德也講得非常清楚,如龍猛菩薩在《菩提心釋》裏說:“雖無力利他,彼意樂恒行,何者具彼心,彼實行利他。”雖然我們沒有直接利他的能力,但若具足一顆純潔的利他心,實際上已經利益眾生了。我們作為凡夫人,直接利益眾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很多大乘教典中說,倘若自己的能力尚不具足,可以通過利他的發心來利益眾生。

當然,大家也不要認為只發心就行了,即使自己有能力、有機會,也什麼事情都不做,這是不應理的。假如會受到環境的污染,那可以暫時保護自己,但如果有了不為外境所擾的修證功德,度化眾生義不容辭。

118 節課

663 、在修行的道路上,為什麼說危害最大的就是親友? 

答:對一個山裏的修行人來說,怨敵來到面前,強迫他不准修行,必須離開修行道場,他不一定會言聽計從。但親友的軟言慰語,很多人都無力抵擋。

所以,許多修行的違緣並不是外來的,而是身邊親人帶來的。藏地有些大德說:“外面的魔並不可怕,家裏的親人才可怕。”為了修行而與他們斷絕關係,才是上等修行人。

124 節課

684 、請從各方面闡述人身的不淨,並以比喻破析貪愛異性身體的妄執。

答:清朝的《欲海回狂》一書中說:一切凡夫,皆從情欲生,是“種子”不淨;本為精血和合,是“受生”不淨;住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是“居處”不淨;在胎唯飲母血,是“所食”不淨;足月之後,從陰道出,是“初生”不淨;身內膿血,九竅常流,是“舉體”不淨。因此,從果或因的方面觀察,整個身體都是不淨的。

例如,人們對糞坑裏很小的蛆蟲,通常都會極度厭惡,認為它裏裏外外都是不淨物,但人在骯髒的胎中長成形後生出,吸取腸胃中的不淨物而長大,一生之中時刻都與屎尿相伴,相比之下,蛆蟲只是小小的不淨蟲,而人卻是大大的不淨蟲!既然你對小小的不淨蟲都會噁心厭離,那對人這種大不淨蟲,為什麼要生貪欲呢?

如果認為:“人是洗乾淨的,並且塗了很多香,所以乾淨。”那麼從廁所中撈出一條蛆蟲,洗淨、噴香水後,你是否願意接觸它呢?道理是同樣的!

129 節課

703 、請簡述很多在家人雖然沒有機會前往阿蘭若,但在城市裏修行仍可解脫之理。

答:在家人雖然沒有住山瑜伽士那樣的修行機會,但如果能把握自己的時間,對身心重新作一番調整,解脫也會掌握在自己手中。

現在很多居士通過修行之後,既不看電視,也不到處去應酬,除了親人重要的請客以外,根本不與不三不四的人來往,以前的惡友全部斷交。而且平時也不逛商店,該做的事情做完後,就到佛堂去看書、聽光碟、修行,把佛堂當作阿蘭若,這也是城市裏依止寂靜的一種方法,這樣修行也有機會獲得解脫。

130 節課

708 、修行的方法有哪兩種?《入行論》是哪一種?這對我們來講有什麼必要?

答:修行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安住修,一是觀察修。

《入行論》講的菩提心修法,主要是觀察修。

觀察修對我們來講很有必要,因為很多人的分別念非常重,邪知邪見也比較多,一定要憑自己的智慧進行破析,道理上想開了、明白了,心才會自然而然趨入正道。否則很多人的習氣根深蒂固,一下子扭轉過來,讓心一下子安住下來,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通過如理的觀察,在猛厲的分別念也不堪一擊。

131 節課

716 、有些人在利益眾生的過程中,耽誤了自己的修行和成就,對這種情況應當如何看待?你自己有什麼打算?

答:阿底峽尊者在《菩提道燈論》中說:“自不樂疾速,取證大菩提,願為一有情,住到最後際。”我們不應為自己而迅速取證菩提,而是要發願即使為了救度一個有情,也要在千百萬劫中住於世間。

所以,只要是能幫助眾生,捨棄自己的成就和修行也合理,只要對眾生有一點利益,無論在輪回中住多長時間、受什麼苦都應該願意。作為修行人,千萬不要有為了自己的如毒般自私自利的心。不拋棄眾生、幫助眾生的心態很重要,麥彭仁波切也說:“寧可捨棄自性命,切莫拋棄諸眾生。從大乘角度而言,我與眾生的目的一樣、感受一樣,那我拋棄眾生而想獲得快樂,這是不合理的。而且,拋棄眾生而自己成佛,也不成立。

More detail see: 

https://city.udn.com/52754/2953590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oozworld&aid=2494268

 回應文章

岱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賞讀深思
2009/02/04 14:03

有道理

原來要捨棄自我而利益眾生

嗯值得深思

中間說修行到某個地步生病了就要休息或是看病

讓我覺得好人性化呵

^^


岱靈^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