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神州行
(
新版
)
首頁
文章創作
個人相簿
訪客簿
作家簡介
加入好友
|
推薦此部落格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作家:萬點落英
作家
萬點落英
文章推薦人
(0)
其他創作
‧
南嶽衡山
‧
岳陽小喬墓
‧
嶽麓書院
‧
洞庭湖
‧
過汨羅
‧
长沙岳麓山
‧
长沙橘子洲
‧
君山二妃墓
‧
岳陽樓
‧
長沙天心閣
最新創作
‧
陽明山花季
‧
老龍頭
‧
聖誕節快樂 !
‧
祥雲繚繞玉皇頂
‧
才離黃河去,又到長江邊。
字體:
小
中
大
长沙岳麓山
2008/12/12 11:15:14
瀏覽
222
|回應
0
|推薦
0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1 推薦)
刪除
留言 1
/ 3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萬點落英
(原始留言)
傳送時間: 11/6/2008 10:24
七絕
岳
麓山
層巒疊翠大江邊,
慢步循幽謁古賢。
草創民國挥熱血,
青山綠水伴長眠。
2008-05-23 湖南長沙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2
/ 3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萬點落英
傳送時間: 11/6/2008 10:25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3
/ 3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萬點落英
傳送時間: 11/6/2008 10:26
岳麓山
风景名胜区
岳麓山座落在长沙城中,湘江西畔,海拔300.8米,是南岳七十二峰之尾,它不高,却被喻为“湘中明珠”;它如一块翡翠玉屏,横亘在湘江西岸,人们称它“碧嶂屏开,秀如琢玉”;它更因“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词句而赢得“岳麓之胜,甲于楚湘”的美誉。恬静秀美的岳麓山包容着中国数千年的文化思想精髓。入世与出世,中庸与霸道,无为与有为在这里竟如此地融合,让你去选择,体会和感悟。自古以来,无数湖湘子弟在这里求学、论道、解惑,一个个竟成为叱诧风云甚至改写中国历史命运的人物: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岳麓山像一个温馨的摇篮,培育和呵护着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1916年毛泽东曾寄住在岳麓山的半学斋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在岳麓山下周家台子成立了新民学会,他们经常在爱晚亭畔、桔子洲头探讨国家大事,寻求革命真理,从事革命活动。并于1920年冬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形成于数百万年前。相传在公元前22世纪末21世纪初,大禹治水,曾经经过这里,此后,美丽的风景,逐渐为世人知晓,到了唐宋时代,已普遍受到文人称慕。唐代文学家、诗人韩愈曾吟诗赞誉:“长沙千里平,胜地犹在险。况当江阔处,斗起势起浅。深林高玲珑,青山上琬琰。”玲珑而险峻的山色,像美丽的玉石一样触动着他的心灵,因而他传达给世人的景象,有着淋漓恣肆的气势、变幻无穷的气象、高贵无比的气度,千年以后的今天,仍然能够捕捉到自然物象的真实。如果说韩愈纯粹是以纪实的手法描绘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美丽的景色,那么朱熹的《怀岳麓》,则从自我的感悟入手,来谈自己对岳麓山的看法:“风月平生意,江湖自有身。年华供转徙,眼界得清新。试问西山雨,何如湘水春。悠然一长笑,妙绝两无伦。”大意是说,我平生之间在风光月色之中,眼界却得到了开阔,思想也能进入清新的境界,若要问我对烟雨中的岳麓山和春波淼淼的湘江的看法,我会告诉你那两个地方在天下都是绝妙无双的。朱熹时代,由于交通闭塞,许多山水没有机会看到,难免以偏概全,但与同时代文人比较,他无疑是一个见多识广者,由此可见岳麓山在当时的文化人心中的良好印象以及无可替代的地位。
风景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云麓峰——白鹤泉——清风峡一带仍保存着大片原生性常绿阔叶次生林,以及皂荚、银杏、白玉兰等珍贵的濒危树种,其中树龄最大的要数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罗汉松,这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是十分罕见的。不但如此,景区内奇花异草随处可见,野生动物长期栖息在此。
“夫山川奇异,与人文互相映发”,岳麓山不仅有着迷人的自然景观,更有着魅力无穷的人文景观。禹碑峰、云麓峰、北极峰等山峰秀如璀璨的明珠,撒落在麓山的怀抱之中;穿石坡、响鼓岭、清风峡等景观串联期间,既有大山之峻阔,又有名山之深幽。而核心景区内,更汇萃了众多的文物瑰宝:历史悠久的佛教名塔——舍利塔,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以及著名的禹王碑、白鹤泉、二南诗刻。此外,这里还留传着许多动人的民间故事,如笑啼崖、自来钟、飞来石、蟒蛇洞、响鼓岭、禹迹溪等。
作为一座文化名山,其最大特色体现在儒、佛、道三教共存。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的形成,其历史虽然可以像《岳麓书院志》那样追溯到“神禹开疆”,但真正形成气候,则始于西晋之初麓山寺的创立。佛教位于半山腰,是湖南佛教文化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比南岳著名的福严寺还早300多年,是湖南地区的第一座寺庙。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称。而唐代书法家李邕所书《麓山寺碑》,世称“三绝碑”,至今仍为文人墨客所感叹。由于历代高僧的经营与修持,岳麓山的佛教文化逐渐形成态势,发展十分迅速,到唐代曾出现了“寺庙相踵、院墙云连”的宏伟壮观的局面,寺庙总计达十数处。与佛教文化同时出现的还有道教文化,早在西晋以前,便有道士在此修炼,并在云麓峰建云麓宫,宫观建筑渐成规模,一些著名的道士在此修练并羽化升天而去,云麓峰被道教封为“第二十三洞真墟福地”。继佛、道文化之后,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了现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儒教胜地岳麓书院正式创立,跃居当时北宋四大书院之中,历代的著名学者和生徒就像葵花向阳一样,随着岳麓文化起伏转动,岳麓山也从此成为儒家名胜而名扬天下,被称之为“潇湘洙泗”、“道南正脉”。由于儒教的安家落户,最终完成了岳麓山三教合流的格局,岳麓文化景观也在儒、佛、道三家的共同管理下,走上了共存共荣的和谐发展之路,为今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清末至民国期间,在今日景区的区域内,又再添了两大文化景观,其一是
名人墓葬群的出现;“青山有幸埋忠骨”,近代史上那些著名的英烈如黄兴、蔡锷、蒋翊武、陈天华、姚宏业、刘道一等人的墓均修建于此,在这里他们与天地融为了一体,青山绿水也因此增添了一份灵性之美。
其二是革命纪念地的诞生。这两大文化景观的出现,打破了岳麓文化儒、佛、道三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文化景点的多向效应,岳麓文化景观就像入画的星群,各自放射出自己独特的光芒。
自然与人文历史的双璧辉映,折射出了岳麓山风景区持久不变的魅力。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一旦与神奇的自然溶为一体,就能产生恒久不变的磁场,从而,使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远千里万里向它靠近,栖息在它的羽翼之下。这种磁场,大概就是古代哲学家苦苦追寻的“天人合一”,是的,是“天人合一”,这是评判一切事物最高精神的标准,也是今日岳麓山的灵魂。如果说一个风景名胜区可以用得上这四个字的话,岳麓山是当之无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岳麓山的风景,即便在眼界如此开阔的今天,也仍然有它的独一无二性,那么。到岳麓山风景区旅游,就必定会有所收益,不负来者也不虚此行。
(
休閒生活
|
旅人手札
)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n1565&aid=246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