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魏源、曾國藩、左宗棠、毛澤東......一個個響亮的名字讓我們猶生敬意,他們是湖湘文化孕育出來的傑出人才。長沙,一座有着三千年曆史文化底蘊的古城。歲月的畫筆、文化的長卷,在它的曆史裏勾勒出精美壯麗的人文篇章。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清幽的船山學社,還有其它一處處記載着書院曆史的庭院,無不表現着長沙濃郁的人文氣息,爲後人精神瞻仰的指引性符号。它們像一幅波瀾壯闊的彩色畫卷,承載着長沙深厚的曆史與人文,當我們靠近它,便不由自主地被其古老的建築與塵封的往事所驚歎。它們像一部部無聲的曆史話劇,演繹着湖湘文化千年風雨裏程。現在,讓我們牽手去進行一次心靈旅行,到長沙的書院去感受的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的湖湘文化;讓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去尋覓長沙一些逝去的曆史人文。
嶽麓書院
嶽麓山下,清溪茂林之間,隐存着一座雅緻的千年庭院,青舍連綿,屋宇巍峨,這便是嶽麓書院。在嶽麓書院一個個幽深的走廊裏穿行,我的腳步邁得很輕很輕,生怕驚醒了塵封在書院青色石闆下的陳年往事。嶽麓山吹來的微風一陣陣拂過耳畔,我仿佛隐約聽到朱熹、張栻講學的聲音依舊飄蕩在書院上空。威嚴端重的講學大廳、康熙、乾隆賜送的匾幅、古樸幽深的走廊、威武而又輪廓分明的禦金閣、高高聳立的圍牆,直指雲天的古樹,無一不讓人深感震撼。
在嶽麓書院感受着它濃厚的人文曆史氛圍,我們的心靈可以得到洗禮。浮躁的心在這裏會馬上安靜下來。“名山花鳥舊知音,盡日青窗伴曉吟。曲水流清杯泛玉,赫曦台靜韻敲金。”這是康熙二十四年拔貢生黃甯峨所寫《讀書嶽麓》中的詩句。一邊朗誦着這些詩句,一邊觀賞着書院錯落有緻的樓閣與書院大門上大氣磅礴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爲盛”,那一刻,我的心完全融入了這座千年書院。
時間滾滾而去,一千年過去了,嶽麓書院依舊氣勢雄偉地坐落在嶽麓山腳下。作爲世界最早采用導師制進行傳道、授業的高等學府,嶽麓書院培養了17000餘名學生,有不少傑出人物,如陶澍、魏源、王船山、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楊昌濟、程潛等。
“不觀賞嶽麓書院,不算真正到過長沙”。厚重的人文曆史背景,千年古老建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如今,嶽麓書院已經屹然成爲了長沙這座曆史文化古城的“形象代言”,它所在的區域已經成爲了全國規模第九的大學城。
城南書院
在電視劇《恰同學少年》的拍攝場地——湖南省第一師範綠樹叢蔭的校園一角,有一塊長方形石碑孤獨地伫立在茂密的枝葉叢中,石碑上面寫着五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城南書院界,石碑經過常年的風吹雨打,已經開始出現青苔。僅僅目睹這塊石碑,人們很難想象曾經名揚大江南北的城南書院如今隻留存下來隻有如此少許的曆史遺迹。
許多事物消失後,我們隻能依靠回憶來重蒴它。城南書院也一樣。在湖南第一師範陳列館,陳列着城南書院的複原模型,其構造爲中國古代典型的園林設計,除了麗澤堂、書樓、蒙軒、月榭、卷雲亭等樓台堂榭之勝,更有綠竹成蔭的琮谷、高邱層觀的南阜、一池如碧的納湖,納湖中有聽雨舫與采菱舟藉資點綴,張栻稱之爲城南十景。城南書院幽美的讀書環境,令人神往,古詩中有一些記載。張栻《南軒詩集》中《同嚴慶胄遊城南書院兼贈别》一詩這樣寫:“炎暑盛三伏,駕言得清遊。城南才裏許,便有山林幽。崇蓮炫平堤,修竹緣高邱。言茲闵雨農,亦有清泉流。舉網鮮可食,汲井瓜自浮。絲桐發妙音,更覺風飕飕。喜無舉世累,獨有講學憂。”誦讀着這些詩句,感受城南書院昔日鼎盛時期的輝煌,再安靜地注視着城南書院西的朱張渡,聯想朱熹和張栻同舟橫渡湘江的情景,不禁讓人感慨曆史的大浪掏沙。滄桑之感頓時無限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