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嶽麓書院
2008/12/12 11:52:24瀏覽257|回應0|推薦0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1 / 10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  (原始留言)傳送時間: 5/6/2008 9:52

嶽麓書院

 

惟楚有材矜自誇,

于斯爲盛知有涯。

實事求是足可訓,

五湖四海興中華。

  2008-05-23 長沙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2 / 10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5/6/2008 9:54
DSCN0232.jpg picture by stella789_2007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3 / 10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5/6/2008 10:07
DSCN0234.jpg picture by stella789_2007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4 / 10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5/6/2008 10:13

轉貼:

惟楚有材,于斯爲盛——訪長沙古書院


http://www.hxonl.com 07-12-22  湖湘網
 

    陶澍、魏源、曾國藩、左宗棠、毛澤東......一個個響亮的名字讓我們猶生敬意,他們是湖湘文化孕育出來的傑出人才。長沙,一座有着三千年曆史文化底蘊的古城。歲月的畫筆、文化的長卷,在它的曆史裏勾勒出精美壯麗的人文篇章。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清幽的船山學社,還有其它一處處記載着書院曆史的庭院,無不表現着長沙濃郁的人文氣息,爲後人精神瞻仰的指引性符号。它們像一幅波瀾壯闊的彩色畫卷,承載着長沙深厚的曆史與人文,當我們靠近它,便不由自主地被其古老的建築與塵封的往事所驚歎。它們像一部部無聲的曆史話劇,演繹着湖湘文化千年風雨裏程。現在,讓我們牽手去進行一次心靈旅行,到長沙的書院去感受的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的湖湘文化;讓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去尋覓長沙一些逝去的曆史人文。

嶽麓書院

  嶽麓山下,清溪茂林之間,隐存着一座雅緻的千年庭院,青舍連綿,屋宇巍峨,這便是嶽麓書院。在嶽麓書院一個個幽深的走廊裏穿行,我的腳步邁得很輕很輕,生怕驚醒了塵封在書院青色石闆下的陳年往事。嶽麓山吹來的微風一陣陣拂過耳畔,我仿佛隐約聽到朱熹、張栻講學的聲音依舊飄蕩在書院上空。威嚴端重的講學大廳、康熙、乾隆賜送的匾幅、古樸幽深的走廊、威武而又輪廓分明的禦金閣、高高聳立的圍牆,直指雲天的古樹,無一不讓人深感震撼。

  在嶽麓書院感受着它濃厚的人文曆史氛圍,我們的心靈可以得到洗禮。浮躁的心在這裏會馬上安靜下來。“名山花鳥舊知音,盡日青窗伴曉吟。曲水流清杯泛玉,赫曦台靜韻敲金。”這是康熙二十四年拔貢生黃甯峨所寫《讀書嶽麓》中的詩句。一邊朗誦着這些詩句,一邊觀賞着書院錯落有緻的樓閣與書院大門上大氣磅礴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爲盛”,那一刻,我的心完全融入了這座千年書院。

  時間滾滾而去,一千年過去了,嶽麓書院依舊氣勢雄偉地坐落在嶽麓山腳下。作爲世界最早采用導師制進行傳道、授業的高等學府,嶽麓書院培養了17000餘名學生,有不少傑出人物,如陶澍、魏源、王船山、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楊昌濟、程潛等。

  “不觀賞嶽麓書院,不算真正到過長沙”。厚重的人文曆史背景,千年古老建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如今,嶽麓書院已經屹然成爲了長沙這座曆史文化古城的“形象代言”,它所在的區域已經成爲了全國規模第九的大學城。

城南書院

  在電視劇《恰同學少年》的拍攝場地——湖南省第一師範綠樹叢蔭的校園一角,有一塊長方形石碑孤獨地伫立在茂密的枝葉叢中,石碑上面寫着五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城南書院界,石碑經過常年的風吹雨打,已經開始出現青苔。僅僅目睹這塊石碑,人們很難想象曾經名揚大江南北的城南書院如今隻留存下來隻有如此少許的曆史遺迹。

  許多事物消失後,我們隻能依靠回憶來重蒴它。城南書院也一樣。在湖南第一師範陳列館,陳列着城南書院的複原模型,其構造爲中國古代典型的園林設計,除了麗澤堂、書樓、蒙軒、月榭、卷雲亭等樓台堂榭之勝,更有綠竹成蔭的琮谷、高邱層觀的南阜、一池如碧的納湖,納湖中有聽雨舫與采菱舟藉資點綴,張栻稱之爲城南十景。城南書院幽美的讀書環境,令人神往,古詩中有一些記載。張栻《南軒詩集》中《同嚴慶胄遊城南書院兼贈别》一詩這樣寫:“炎暑盛三伏,駕言得清遊。城南才裏許,便有山林幽。崇蓮炫平堤,修竹緣高邱。言茲闵雨農,亦有清泉流。舉網鮮可食,汲井瓜自浮。絲桐發妙音,更覺風飕飕。喜無舉世累,獨有講學憂。”誦讀着這些詩句,感受城南書院昔日鼎盛時期的輝煌,再安靜地注視着城南書院西的朱張渡,聯想朱熹和張栻同舟橫渡湘江的情景,不禁讓人感慨曆史的大浪掏沙。滄桑之感頓時無限蔓延。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5 / 10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6/6/2008 9:40
 [转帖]
 
狂妄自大湖南人 
 
近来在网上不断看到有湖南人发一些牛气冲天的文章出来,一味地夸耀湖南,全然不顾全国人民的观感,惹得外省人生厌,本省人脸红。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看到贴后的对骂,本人也难为情得很,为维护湖南人印象计,决定打击打击这“一小撮”自负过头的湖南人。另外也提醒一下看不过眼的外省人们:反击时不要说湖南人是“土匪”,湖南人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要说湖南“小姐”多,湖南人一般理解为“湖南美女多”;不要说湖南现在经济差,湖南人多数认为是“政策不好”、“湘材粤用”。要形成“有效打击”,必须针锋相对,且看我的。


先说名句。网上湖南人常引的那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乃出自杨度的《湖南歌》,歌中“名句”还有:“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够牛气的吧?然则杨度何许人也?清末湘潭狂生也!所谓王婆卖瓜,他的话怎作得数?此人号称“旷代逸才”,我看未免名不符实,同为“立宪派”的梁启超就比他大气,人家可不来写什么“广东歌”,却写了一篇《少年中国说》,放眼全国而非拘于一省,立意就高明得多,所以后来被选在全国的语文课本里,让我辈小子人人都能读到。杨度晚年虽入党,但早年却是有名的“帝制余孽”,后来又投靠杜月笙,其“历史地位”比之梁任公可差得远了。


还有一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经常见到网上的湖南人提起,其中的“楚”倒的确有湖南的份,只不过后来真正亡秦的“楚人”,却不是湖南人,彼“楚”非此“楚”也!再说了,以前的“楚”如何,都与现在的湖南人一点关系没有,大家都知“湖广填四川”,可别忘了“血洗湖南”的事。


岳麓书院那幅“惟楚有材,於斯为盛”的对联,听得可多了。不过我在湖南时可没将这个放在心上,当年去岳麓山上闲逛,于山坡上各处墓碑读了不少,却不曾留意这劳什子的对联。只是后来一再听人提起,才翻了翻书,原来这对联还是“王婆卖瓜”的性质:上联系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所出(语出《左传》),下联由书院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惟”“於”也者,语助而已。当然,岳麓书院出的湖南牛人也不少(近代有王夫之、陶澎、贺长龄、魏源、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陈天华、程潜),所以被鬼子炸了之前,挂在那儿全国人民倒也没啥意见,现在嘛,意见可大了。


再说名人。说到湖南的历史名人,我在湖南出生、长大,到十九岁离湘,对此都还不甚了了,真是惭愧得紧。后来到了广东,才开始去了解、记忆,免得聊天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湖南最大的名人当然就是毛主席了,初中时就被组织到韶山冲参观过,另外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五大书记”“十大元帅”中的人物,在《中国革命史》里有介绍,自然都知道。但其实我县就有名人——蔡和森,他的纪念馆就在县城中心,可我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位老乡并不是一个“小角色”的(只是死得太早,“知名度”低)。船山故居、荷叶塘都离我家不远,但我对它们过去主人的认识也是近几年才脱出历史课本的范畴。或者是我历史书也读得不大认真吧,先前我竟不知王夫之是湖南人,不知他就是“船山先生”,而对曾国藩则印象极坏,因为课本上说他不仅外号“曾剃头”,杀了不少“革命群众”,而且被太平军打得跳湖自杀,可谓无能之极,这样的人物,咱们“共产主义接班人”自然瞧他不起。从课本中知道的还有不少,比如:魏源、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宋教仁、陈天华、章士钊、张治中、谢觉哉、李维汉、夏明翰、向警予(蔡和森妻)、李富春(蔡畅夫)、陶铸、王震、胡耀邦、田汉、齐白石、沈从文、雷锋、欧阳海、罗盛教、向秀丽等,不过其中大多数我可是最近几年才知道他们是湖南人的,先前可没留意他们的省籍。


按说历史名人也不是说不得的,追慕前人,“望风怀想”,可以抒怀,可以励志。但网上的某些湖南人,说起这些历史人物来,往往不是为了追思前贤、继其遗志,而是为了夸耀一番、自豪一把,以突出湘省之特别,贬抑其余,这就难免要挑起地域之争,让他省人得出湖南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印象来。虽说这些人倒也颇有些自知之明,将“名人大比拼”的时间限在“清季以降”,殊不知即令“清季以降”,湖南也没有多少优势。不信我就来比较一番吧。


先说湖南“第一名人”毛泽东,且不论其是非功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老*毛的确了不起。不过前有广东孙中山,后有四川邓小平,还有一个死对头——浙江的蒋介石。孙是“国父”,推翻帝制第一人,邓是“总设计师”,“毛在,毛说了算,我在,我说了算”的人物,蒋虽落败,48年以前却是大占羸面的。
再说中共集团内除毛以外的人物,湖南也并不占优,尽可从他省找到可与之匹敌的。将帅方面,人数不如四川、善战不如林粟;文官方面,刘少奇一倒台,湖南能拿得出手压得住台的人物,只有后来的耀邦了。嗯,李富春也可算一个。这里忍不住要说一句,彭帅和耀邦,乃是湖南的骄傲。


回到晚清,“四大名臣”中张、李就不是湖南人,尤其是李鸿章,是曾的门生辈,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不遑多让。曾国藩于满清虽功勋卓著,然其所率湘勇残贼东南诸省,一路烧杀抢略,于国人可谓罪孽深重,连谭嗣同都“至耻恶”之,今日之湖南人实不宜称其“军功”。倒是他治家有道、教子有方(弟曾国荃、子曾纪泽都还算个人物),抢回的金银也没有独吞,对于湖南的教育发展颇有贡献,私德方面也还可称。至于左宗棠,却是湖南人自负的典范,此人自称“今亮”,做两江总督时嫌两江地小,不够他施展呢!不过他有收复新疆、抗法的功劳,倒比曾国藩更值得称道。其实湘军还有两个了不起的人物:胡林翼、彭玉麟,许多湖南人却并不知道。胡林翼与曾并称“曾胡”,左、李都赖他两个多次推举,惜乎英年早逝,其名不称。彭玉麟是湘军水师统领,却不象“九帅”曾国荃那样贪婪好杀,其人淡泊名利、重情重义,妻死不续,怎么看都跟金庸小说中的某些男主人公似的,若将他的故事拍出电视来,一定有不少女Fans的。湘军人才不少,太平军人才也自不少,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等可均非湘籍,湘军就多次败在他们手里,最后太平天国虽然败亡,却不可说他省无人才啊!实是“湘粤纷争满人笑”,成者王侯败为寇而已!何况后来湘军“平捻”大败而回,曾家兄弟也只好自请“下台”,让位于李鸿章的淮军,可见,“无湘不成军”的金字招牌响亮没几年就砸在曾国藩自己手里了。


接下来到了清末民初,先是维新,再是大革命、二次革命,这一段历史可真是风起云涌、天翻地覆。其时全国如沸,各省豪杰并起,湖南又如何呢?近来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近代中国的革命是“广东人立言、江淅人出钱、湖南人流血”。广东得风气之先,先有康梁,后有孙文,立言之说倒也不虚;江淅富庶,开明商人为“破封入资”踊跃出钱出力,从维新到北伐那都是有的;湘人好勇斗狠,民风强悍,兼抱经世致用之学,流血的事,“有之,请自嗣同始”。百日维新一败涂地,康梁走之,嗣同死之,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开始了湖南人的“流血”(学历史时看到这一节,觉得谭嗣同死得很可惜:文武双全的一个有为青年,只因“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竟把个大好头颅毫无价值地送给了风雨飘摇的满清!)。自此湘中子弟流血不止,却不再是“与虎谋皮”,唐才常、林圭、禹之漠、焦达峰、陈作新、宁调元等前仆后继,“尽掷头颅不足痛”,都为要革满清的命了。不过湖南固流血,他省也皆流血:江淅也流血,如徐锡麟、秋瑾(秋瑾虽为敝县王家媳妇,但人家生、死都在绍兴,实与湖南无涉),广东也流血,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些人的名头可比以上湖南诸子还大呢。应该说,南方各省都在为革命流血,非仅湖南一省而已。当然,湖南在这一时期表现还是不俗的,出了不少牛人,如“无公即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的黄兴、发起护国军反袁的蔡锷、“为宪法流血第一人”的宋教仁、为唤醒国人在日本蹈海的陈天华、投黄浦江的姚宏业、痛心黄花岗之败投大西洋殉国的杨毓麟等等。


活着的湖南人,名气最大的当然要算老朱了。不过,人民如何评价,还要拭目以待,现在看来,可是毁誉参半,比不得耀邦、紫阳啊!何况老朱前有江李,后有胡温,要夸耀也轮不到湖南了。现在的湖南,还有什么人物,恕我孤陋寡闻,没听说过。至于宋楚瑜、马英九等人,你要说他是湖南人,人家只怕不会认了,我看就算了吧?


以上说的都是军政人物,科学、文艺等方面我知之甚少,也很少见网上的湖南人“以此自矜”,想必是“更无足称”了。


唉!我说现在“湖南无人”这句话是有些过了,毕竟不是非要“大人物”才能算人才,小人物如何xx、王x、李尚平等也都有其价值啊!关天的十年砍柴、石扉客等写得一手好文,也是人才呵。


湖南人有湖南人的特点,这点我不否认。比如长沙人章士钊说湘人“好持其理之所自信,而行其心之所能安;势之顺逆,人之毁誉,不遑顾也”,桃源人宋教仁说“湖南之民族,坚强忍耐富于敢死排外性质之民族也”。这些性格特点,有的是优点,有的是缺点,有时是优点,有时却成了致命缺点。对照湖南的代表人物,看得出来,这些评价大致是不差的。但并非说所有湖南人都是这样的,你若因此以为所有湖南人都有血性、所有湖南人都好勇斗狠、所有湖南人都团结排外,那就大错特错。就象敝县以前有一两个乡的少数人外出补鞋为生,便有人认为全国补鞋的都是敝县的,现在有一两个镇的少数人外出做假证件为生,便有人称敝县一县都是做假证件的,甚至推而广之,认为湖南假文凭盛行,真是搞笑得很。所以过份强调地域、特别是省籍,目空一切,唯我独尊,视天下如无物,不过是笑料罢了!这正如南北之争,以往是北方较阔,近代却是南方较好,也不过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罢了,谈不上南人北人谁更厉害。


还是那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湖南人既自认“敢为天下先”,当带头为天下人谋福利,为民主自由作表率。怕只怕,湖南的“狠角色”,都投进了公检法,搞得湖南乌烟瘴气,就不免要天下人被耻笑了!


湖南啊湖南,我的湖南!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6 / 10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6/6/2008 9:52

 [轉帖]  

 

狂妄自大湖南人 

 

近來在網上不斷看到有湖南人發一些牛氣沖天的文章出來,一味地誇耀湖南,全然不顧全國人民的觀感,惹得外省人生厭,本省人臉紅。作爲土生土長的湖南人,看到貼後的對罵,本人也難爲情得很,爲維護湖南人印象計,決定打擊打擊這一小撮自負過頭的湖南人。另外也提醒一下看不過眼的外省人們:反擊時不要說湖南人是土匪,湖南人對此不以爲恥反以爲榮;不要說湖南小姐多,湖南人一般理解爲湖南美女多;不要說湖南現在經濟差,湖南人多數認爲是政策不好湘材粵用。要形成有效打擊,必須針鋒相對,且看我的。
先說名句。網上湖南人常引的那句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乃出自楊度的《湖南歌》,歌中名句還有:中國如今是希臘,湖南當作斯巴達,中國將爲德意志,湖南當作普魯士,夠牛氣的吧?然則楊度何許人也?清末湘潭狂生也!所謂王婆賣瓜,他的話怎作得數?此人號稱曠代逸才,我看未免名不符實,同爲立憲派的梁啓超就比他大氣,人家可不來寫什麽廣東歌,卻寫了一篇《少年中國說》,放眼全國而非拘於一省,立意就高明得多,所以後來被選在全國的語文課本裏,讓我輩小子人人都能讀到。楊度晚年雖入黨,但早年卻是有名的帝制餘孽,後來又投靠杜月笙,其歷史地位比之梁任公可差得遠了。
還有一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經常見到網上的湖南人提起,其中的倒的確有湖南的份,只不過後來真正亡秦的楚人,卻不是湖南人,彼非此也!再說了,以前的如何,都與現在的湖南人一點關係沒有,大家都知湖廣填四川,可別忘了血洗湖南的事。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7 / 10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6/6/2008 9:53
嶽麓書院那幅“  惟楚有材,於斯爲盛  的對聯,聽得可多了。不過我在湖南時可沒將這個放在心上,當年去嶽麓山上閒逛,於山坡上各處墓碑讀了不少,卻不曾留意這勞什子的對聯。只是後來一再聽人提起,才翻了翻書,原來這對聯還是王婆賣瓜的性質:上聯繫嶽麓書院山長袁名曜所出(語出《左傳》),下聯由書院學生張中階所對(語出《論語》),”“也者,語助而已。當然,嶽麓書院出的湖南牛人也不少(近代有王夫之、陶澎、賀長齡、魏源、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燾、陳天華、程潛),所以被鬼子炸了之前,挂在那兒全國人民倒也沒啥意見,現在嘛,意見可大了。
再說名人。說到湖南的歷史名人,我在湖南出生、長大,到十九歲離湘,對此都還不甚了了,真是慚愧得緊。後來到了廣東,才開始去瞭解、記憶。
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湖南最大的名人當然就是毛主席了,初中時就被組織到韶山沖參觀過,另外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羅榮桓,五大書記”“十大元帥中的人物,在《中國革命史》裏有介紹,自然都知道。但其實我縣就有名人——蔡和森,他的紀念館就在縣城中心,可我也是後來才知道這位老鄉並不是一個小角色的(只是死得太早,知名度低)。船山故居、荷葉塘都離我家不遠,但我對它們過去主人的認識也是近幾年才脫出歷史課本的範疇。或者是我歷史書也讀得不大認真吧,先前我竟不知王夫之是湖南人,不知他就是船山先生,而對曾國藩則印象極壞,因爲課本上說他不僅外號曾剃頭,殺了不少革命群衆,而且被太平軍打得跳湖自殺,可謂無能之極,這樣的人物,咱們共産主義接班人自然瞧他不起。從課本中知道的還有不少,比如:魏源、左宗棠、譚嗣同、黃興、蔡鍔、宋教仁、陳天華、章士釗、張治中、謝覺哉、李維漢、夏明翰、向警予(蔡和森妻)、李富春(蔡暢夫)、陶鑄、王震、胡耀邦、田漢、齊白石、沈從文、雷鋒、歐陽海、羅盛教、向秀麗等,不過其中大多數我可是最近幾年才知道他們是湖南人的,先前可沒留意他們的省籍。
按說歷史名人也不是說不得的,追慕前人,望風懷想,可以抒懷,可以勵志。但網上的某些湖南人,說起這些歷史人物來,往往不是爲了追思前賢、繼其遺志,而是爲了誇耀一番、自豪一把,以突出湘省之特別,貶抑其餘,這就難免要挑起地域之爭,讓他省人得出湖南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印象來。雖說這些人倒也頗有些自知之明,將名人大比拼的時間限在清季以降,殊不知即令清季以降,湖南也沒有多少優勢。不信我就來比較一番吧。
先說湖南第一名人毛澤東,且不論其是非功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老*毛的確了不起。不過前有廣東孫中山,後有四川鄧小平,還有一個死對頭——浙江的蔣介石。孫是國父,推翻帝制第一人,鄧是總設計師毛在,毛說了算,我在,我說了算的人物,蔣雖落敗,48年以前卻是大占羸面的。
再說中共集團內除毛以外的人物,湖南也並不占優,盡可從他省找到可與之匹敵的。將帥方面,人數不如四川、善戰不如林粟;文官方面,劉少奇一倒臺,湖南能拿得出手壓得住台的人物,只有後來的耀邦了。嗯,李富春也可算一個。這裏忍不住要說一句,彭帥和耀邦,乃是湖南的驕傲。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8 / 10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6/6/2008 9:54
回到晚清,四大名臣中張、李就不是湖南人,尤其是李鴻章,是曾的門生輩,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後來居上,不遑多讓。曾國藩于滿清雖功勳卓著,然其所率湘勇殘賊東南諸省,一路燒殺搶略,於國人可謂罪孽深重,連譚嗣同都至恥惡之,今日之湖南人實不宜稱其軍功。倒是他治家有道、教子有方(弟曾國荃、子曾紀澤都還算個人物),搶回的金銀也沒有獨吞,對於湖南的教育發展頗有貢獻,私德方面也還可稱。至於左宗棠,卻是湖南人自負的典範,此人自稱今亮,做兩江總督時嫌兩江地小,不夠他施展呢!不過他有收復新疆、抗法的功勞,倒比曾國藩更值得稱道。其實湘軍還有兩個了不起的人物:胡林翼、彭玉麟,許多湖南人卻並不知道。胡林翼與曾並稱曾胡,左、李都賴他兩個多次推舉,惜乎英年早逝,其名不稱。彭玉麟是湘軍水師統領,卻不象九帥曾國荃那樣貪婪好殺,其人淡泊名利、重情重義,妻死不續,怎麽看都跟金庸小說中的某些男主人公似的,若將他的故事拍出電視來,一定有不少女Fans的。湘軍人才不少,太平軍人才也自不少,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等可均非湘籍,湘軍就多次敗在他們手裏,最後太平天國雖然敗亡,卻不可說他省無人才啊!實是湘粵紛爭滿人笑,成者王侯敗爲寇而已!何況後來湘軍平撚大敗而回,曾家兄弟也只好自請下臺,讓位于李鴻章的淮軍,可見,無湘不成軍的金字招牌響亮沒幾年就砸在曾國藩自己手裏了。
接下來到了清末民初,先是維新,再是大革命、二次革命,這一段歷史可真是風起雲湧、天翻地覆。其時全國如沸,各省豪傑並起,湖南又如何呢?近來在網上看到一句話,說近代中國的革命是廣東人立言、江淅人出錢、湖南人流血。廣東得風氣之先,先有康梁,後有孫文,立言之說倒也不虛;江淅富庶,開明商人爲破封入資踴躍出錢出力,從維新到北伐那都是有的;湘人好勇鬥狠,民風強悍,兼抱經世致用之學,流血的事,有之,請自嗣同始。百日維新一敗塗地,康梁走之,嗣同死之,一句我自橫刀向天笑,開始了湖南人的流血(學歷史時看到這一節,覺得譚嗣同死得很可惜:文武雙全的一個有爲青年,只因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竟把個大好頭顱毫無價值地送給了風雨飄搖的滿清!)。自此湘中子弟流血不止,卻不再是與虎謀皮,唐才常、林圭、禹之漠、焦達峰、陳作新、寧調元等前仆後繼,盡擲頭顱不足痛,都爲要革滿清的命了。不過湖南固流血,他省也皆流血:江淅也流血,如徐錫麟、秋瑾(秋瑾雖爲敝縣王家媳婦,但人家生、死都在紹興,實與湖南無涉),廣東也流血,如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些人的名頭可比以上湖南諸子還大呢。應該說,南方各省都在爲革命流血,非僅湖南一省而已。當然,湖南在這一時期表現還是不俗的,出了不少牛人,如無公即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的黃興、發起護國軍反袁的蔡鍔、爲憲法流血第一人的宋教仁、爲喚醒國人在日本蹈海的陳天華、投黃浦江的姚宏業、痛心黃花崗之敗投大西洋殉國的楊毓麟等等。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9 / 10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6/6/2008 9:54
活著的湖南人,名氣最大的當然要算老朱了。不過,人民如何評價,還要拭目以待,現在看來,可是毀譽參半,比不得耀邦、紫陽啊!何況老朱前有江李,後有胡溫,要誇耀也輪不到湖南了。現在的湖南,還有什麽人物,恕我孤陋寡聞,沒聽說過。至於宋楚瑜、馬英九等人,你要說他是湖南人,人家只怕不會認了,我看就算了吧?
以上說的都是軍政人物,科學、文藝等方面我知之甚少,也很少見網上的湖南人以此自矜,想必是更無足稱了。
唉!我說現在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n1565&aid=2466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