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涯典範》冠上台灣之光 太沉重
2010/05/08 10:47:52瀏覽532|回應0|推薦0

看見這篇新聞後  我心中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當我們一直希望孩子做好生涯規劃  拿出許許多多的當代名人範例的時候

往往忘記  我們只有在能夠真實做自己的時候才會快樂

如果我們也希望自己能夠從做自己中找到自己人生中的目標

那又怎麼能拿著百大名人範例  去督促孩子

我們該做  不就是 引導孩子認識自己   做真實的自己嗎?

我喜歡  記者說菊嬤的態度是 懂的事情就去說 不懂的事情也不會裝懂!!!!

也喜歡  記者說建仔那種我就是喜歡打棒球的感覺

人只有在每個當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才能由內而外地彰顯出個人的意義

對滋滋來說  當輔導老師也是這種感覺

當我看見孩子的需要    我能協助他更認識自己  協助他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我看見弱勢的孩子   我能協助他找到社會資源介入  提供服務管道

當我看見孩子的困擾    我能幫助他在生命的暫時不穩定處  重新找到平衡

當我做這些事情之時    我都能感覺到自己是充滿能量與喜悅的

從這些過程中  我發現我是這樣真真實實地喜歡輔導這個工作


冠上台灣之光 太沉重

更新日期:2010/05/08 02:29 龔邦華

中國時報【龔邦華】

不知道「台灣之光」這4個字是否始自王建民?總之自從建仔在洋基表現超乎預期後,這4個字就常在媒體出現。因為知道建仔本人從沒把自己當作「台灣之光」,所以不管做電視報導或寫專欄,幾乎從沒這樣形容他。

記得2007年建仔當選《時代雜誌》最有影響力的百人時,問他有何感想?他第1個反應是:「那是什麼東西呀?」完全不掩飾自己並不知有這本刊物,更沒聽過什麼全球百人的殊榮。

那時我的感想是,在這樣的社會還能找到這種完全不造作的稀有動物嗎?要他說兩句獲選感言好像在折磨他。後來他願接受電視訪問,完全是因知道媒體也是為了工作而不得已。我記得他說了兩句:「嗯,這是個榮譽。」然後就接不下去了,還問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說?那種渾身不自在的模樣也讓我印象深刻。

對建仔來說,他不過是喜歡棒球,除了投球外沒想過其他的事。這種天上掉下來的榮耀,既不是自己祈求來的,也不是踏入這行的初衷。外界要怎麼去評斷他的影響力,媒體要怎麼去做文章,只要出發點是好意,他可以理解。但要他打心底去感激或認同,就不是他這種人的個性。

這兩天在紐約又碰到另一個大家認同的「台灣之光」陳樹菊,問她聽到入選時代雜誌最有影響力的百人時有何感想?她的反應讓我想起建仔。她說:「我正在揀菜,是別人告訴我的,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之前那個什麼士(富比士)也一樣。我也是在揀菜,人家告訴我的,我哪知道那是什麼?」

建仔和阿菊姐,兩人除了外界硬要冠上「台灣之光」頭銜外,有個最大共同點就是「實實在在」。這種實實在在的人,最不喜歡記者拿著麥克風與鏡頭圍過來,會讓他們馬上神情緊張、不知所措。其實他們私下頗為健談與爆笑,尤其談論自己最有興趣的話題時。

後來和阿菊姐熟一點,談到買衣服怎麼殺價?賣菜怎麼喊價?就見識到她的功力。對懂的事極有主見;對不懂的事,一點也不去裝懂;說真的,她一點興趣都沒有。建仔亦然,對這兩位只想把工作做好的人,不管外界給他們冠上什麼頭銜?都只讓他們感到彆扭而已。

每次採訪台灣之光的話題都覺得很累,因為要實在的人不做自己是一件很累的事。那種累,比賣18個小時的菜、投9局的球都要累。

樂於當「台灣之光」的人,通常不見得符合這個頭銜。不在乎這4個字的人,偏偏影響力無遠弗屆;因為他們是用行動,不是言語來啟發人心。怪不得阿菊姐最想做的事是:「趕快回台灣賣菜。」建仔最想做的事是回球場投球。對他們來說,做自己,最快樂!


文章引用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08/4/25ae3.html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iping2005&aid=401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