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看「監委糾正5年500億」之我思
2010/04/16 00:58:14瀏覽417|回應0|推薦4

看到這篇文章,滋滋心裡有很深的感觸,我喜歡監委的這句話『學生是教育的主體』,這是我走過大學畢業後的幾份轉折後,有深刻的感受才回到教職的我,一直很真誠的去實踐,去勉勵自己的話。

同時我也要感謝我大學時期的老師,他們的認真教學,到現在我都還能記得我大學裡,某些教室裡上的科目、內容、討論與思辯的過程,他們的身影、他們的風範、他們的付出,我都感激在心。

我大學的教授們是

可以一一約時間與同學討論報告的、對課程設計與作業要求貫徹原則的、

給學生的教導是學術與生活並重的、看待學生的角度是多元化且尊重的、

引導學生的成長是能客觀、宏觀且不失教育意涵的。

如此的我,怎麼不延續這些心理系的教授們對我的指導,

讓這份心、轉化成我在教育工作裡的無限能量。


「校際M型化」 監院糾正5年500億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陳智華/台北報導】

監察院昨天認定,教育部推動5年500億計畫有多項違失,通過糾正教育部。提案監委葛永光強調,5年500億是「贏者通吃」的政策,造成大學拚命搞百大、搞頂尖研究中心、重研究不重教學、造成校際資源差距的M型化等亂象。

調查報告指出,5年500億經費從95年至97年,用在補助購置碳粉匣及墨水匣超過上億元,監委已要求教育部改進,目前該筆費用已大幅減少,98年上半年花費約9百多萬元。

監委調查發現,教育部執行5年500億計畫,主要缺失有目標定義不清、未適時修正期程及計畫、並且未依特別預算編足預算、計畫審查指標偏重科學研究、審查委員的聘任未有一致邏輯、領域配置不一等。

監委葛永光指出,教育部推動5年500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其中目標之一是「5年內至少10個研究中心或領域居亞洲一流」,但「亞洲一流的定義和標準為何?」

監委馬以工表示,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5年500億計畫,卻驅使教師朝研究方向發展,影響基礎人才的培育;即使花更多錢請國際知名的教授、講座,也只是過眼雲煙。

葛永光也說,教育部聘請諮詢委員、審議委員及審查小組委員,但委員整體平均出席率僅67%;「企業界代表」出席率不到三成。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指出,尊重監察院調查結果,將虛心檢討,第二期計畫執行時,總方向不變,但會改進缺點,第二期不再出現。

何卓飛解釋,大學如要有國際競爭力,需要特別計畫的經費「拔尖」,因此有5年500億計畫。拿不到補助的大學,教育部另有教學卓越計畫以及產學合作計畫等補助。

他也表示,第一期計畫中有一定比例的經費讓學校提升教學水準與設施,經費不只在學術研究,也使用在教學上。此外,人文社會領域評比不只用學術期刊,也加入專書作為評比指標。


文章引用自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104&f_ART_ID=244209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iping2005&aid=394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