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理寓言》孩子在為誰而玩
2009/01/28 00:19:55瀏覽505|回應0|推薦7

這個故事一樣是來自網路的信件轉寄,讓我感動的部分來自於,他點出了人做任何事的價值,如果斤斤計較於自己會得到多少,就會像蘋果樹一樣失去了成長的機會,蘋果樹的果實是帶的走的,然而成長的經驗卻是別人帶不走的。

進而這個玩樂的故事,讓我想起我的學習歷程,國中開始我所養成的讀書動機,不是來自於分數,而是來自於我自己想學習,不是天資聰穎的我,有機會、有時間可以讀自己喜歡的、有興趣的書,心裡面一直有個念頭是:『我讀書是為了自己!』真的!!當人是真心為自己而做的每一件事情時,才會開心。

猶記得,我考研究所的第一年,讀著生硬的統計、心理學課本,忍不住問了大學老師一句話:「為什麼人要讀書?」老師很妙的回答說我:「你也可以不要讀阿!那些種田養家的人,也沒有讀很多書阿。」;哈哈果然很心理學家式的回答,然而我心裡知道,老師是在告訴我:『你要找到自己的讀書動機。』

現在回頭來看,自己終於懂了,我當時讀書的痛苦,來自於我是「為了考上研究所而讀的。」這並不完全是為自己而讀書,因此後來當我考上研究所之後,不管是寫課堂的大大小小報告,我都可以知道自己在每一堂課的學習是不是為了自己而讀,因為那種為自己想讀書而讀的書、而做的報告,跟自己都有一份不同的情感在。

希望我的孩子們也可以找到為自己而讀書、而存在的內在動機!〈by滋滋〉

心理寓言》孩子在為誰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 25 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 15 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 15 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 5 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 5 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心理點評】 你在為誰而“玩”

這個寓言是 蘋果樹寓言 的更深一層的答案:蘋果樹為什麼會自斷經脈,因為它不是為自己而“玩”。

人的動機分兩種: 內部動機 和 外部動機 。如果按照內部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為它的奴隸。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算計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闆、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資、獎金等各種各樣的外部獎勵?

如將外部評價當作參考座標,我們的情緒就很容易出現波動。因為,外部因素我們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離我們的內部期望,讓我們不滿,讓我們牢騷滿腹。不滿和牢騷等負性情緒讓我們痛苦,為了減少痛苦,我們就只好降低內部期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減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個人之所以會形成外部評價體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歡控制他。父母太喜歡使用口頭獎懲、物質獎懲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會孩子自己的動機。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記了自己的原初動機,做什麼都很在乎外部的評價。上學時,他忘記了 學習的原初動機—好奇心和學習的快樂 ;工作後,他又忘記了 工作的原初動機—成長的快樂 ,上司的評價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樂和痛苦的源頭。

切記:外部評價系統經常是一種家族遺傳,但 你完全可以打破它 ,從現在開始培育自己的內部評價體系, 讓學習和工作變成“為自己而玩”

資料來源:網路轉寄信件

心理寓言》小貓逃開影子的招數

心理寓言》把一張紙折疊51

 

心理寓言》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