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1/22 21:01:17瀏覽3194|回應0|推薦13 | |
兩位田徑教練 互尬鉛球的啟示 紅葉少棒練習法 小時候因住鄉下魚塭房舍,周遭500公尺內無鄰居,閒來無事便和哥哥一同拿磚頭當鉛球用,來練習推鉛球(讓我想起紅葉少棒隊練習模式)。也常拿石頭面向魚塭擲遠,落點處水花激起即知擲遠距離,也因此常練習後參加學校校慶運動會得獎後入選學甲鎮國小田徑代表隊之推鉛球與壘球擲遠代表隊選手。 集訓的狀況 要參加台南縣縣運前有兩個月的集訓,每日從郊區中洲國小騎5公里自行車到學甲市區東陽國小集訓。雖是訓練推鉛球與壘球,但每日也從基本功體能訓練跑步相關活動練起,約用掉一半時間,另半時間是個別項目練習,於是練鉛球就到樹下練習場地練習。 傻眼的劇情 某日專屬指導教練指導我及另位選手時,另外來了一位其他項目教練,看到我們練習時便提出糾正姿勢的指導:原教練指導推鉛球出手霎那間不必要交叉換步;而臨時指導教練則認為一定要交叉換步才能推得更遠。結果令人傻眼的事發生了:兩位教練竟當場爭得面紅耳赤,僵持不下,最後兩人竟然互相尬(互不認輸且當場比賽,還不忘貶對手)起來,比賽誰推得遠,一次又一次的比賽,但互有領先,我兩被訓練選手也傻住,愣在那而不知如何是好? 當時一頭霧水的思緒,也不知如何是好?最後當然以原本指導教練的方式去練,結果縣運成績屬中等並未得獎。 續航力才珍貴 但不代表故事結束,從此自己不斷摸索最佳方式,再去看電視比賽選手姿勢,原來自小學生初練習起就要"交叉換步"此是基本動作(這時尚不需要前置繞圈動作)於是私下再練習,上國中後,竟然一年進步近4公尺多,達13米97,一直拿金或銀牌至唸師專,而師專五年校慶運動會, 鉛球得到五連霸,被同學取外號稱為”鐵人”,連同練鐵餅也四連霸。 畢業後調至台北縣(後升格新北市)重陽國小當老師,接下體育組長, 順指導田徑隊,同樣指導學生推鉛球 ,有位積極上進的選手叫李*祥,原先成績從7米多練習到9米多去參賽三重區賽只拿第九名,原已放棄她報名縣賽,他竟私下練到10公尺多,於是答應他持續訓練,並申請縣賽參賽資格證明,再集訓3-4個月後參加台北縣縣賽得全縣第一名,當時成績竟超越13公尺。當年還申請到全國最優十六位小學生體育傑出獎三千元獎學金。該位學生也被光榮國中(北縣國中田徑重點學校)挖角到他們學校田徑代表隊。 ˊˊ 學習關鍵拼圖 不可能每位學生,都會遇到願意付出奉獻的好老師,即使有心付出的老師也不一定是專業領域的專家。這時必須自我判斷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否則像迷途羔羊,很難再突破的。家長願以自己較成熟的認知,必要時請教專家避免閉門造車並和小朋友一同尋求解決之道。一時失志不要怨嘆(台語歌"愛拚才會贏"勵志歌詞),當成學習歷程等待東山再起,最怕懷憂喪志,一厥不振。 老師們的教法,或許有差異,甚至教科書所列方法不一定是最棒(筆者師專同班同學,編輯數學南一版多年多冊,二重同事也編藝術與人文教科書,我女兒也跟她學過畫畫,他們也不敢說編輯的內容及解題方法是最佳的,必要時也該修正) 但ㄧ定要判別哪個方法是最正確且最佳對自我最有幫助又最易理解的。看過不少同事教法出問題又硬逼學生採用(十五年前學校有位同學年即將退休的老師因學生數學解題用不同解題法,竟把考卷揉成一團塞入學生嘴巴,聽到消息令人心寒不已,或許學生真錯了或硬湊答案,但是否該耐心解釋,以德服人,此舉造成學生內心潛在傷害很大。) 學習啟發:再次強調學生要多思考如何活用現有的學習資源,成功往往給認真學習又懂變通的人的。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