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個統計學的弔詭
2020/09/29 14:50:10瀏覽150|回應0|推薦1

一個統計學的弔詭

§ 前言

我在中學教書30多年,常常考完試,有些老師為了某些原因,要加分。

最離奇的是原始分數開根號,乘以10,再加幾分。

所以每次教學研討會幾乎都會有一個題目:如何讓命題合理化?

這個故事已有10多年了。

這一天,教學研究會,一位老師說:x老師,你出題也很難啊。

§ 突發奇想

剛好那次期末考,國三數學由我命題。我有以下如是想法。

我命了一份題目,25小題,每題4分。

我考前對每個小題給一個「預估答對率」,考完試後,作「實際答對率」,然後做兩者之間的相關係數(註1)。

我覺得這樣做,有種種好處。

  1. 如果要求老師命題合理化,那麼,應該設定「預估答對率」中,對試題的難易度有所取捨。
    例如:命題老師「讓」考題中有30%的題目「預估答對率」為80%,50%的題目「預估答對率」為60%,剩下20%的題目「預估答對率」為30%,則預估的平均分數為60分。
  2. 如果老師的整體預估答對率相當低,表示這位老師想開殺戒。
  3. 如果老師的整體預估答對率非常高,表示這位老師想放水。
  4. 最重要的是最後的試題分析。 例如,某個題目,我預估75%會做對,但實際上只有30%的人做對;或者預估30%會做對,但實際上有70%的人做對。
    這都表是老師對學生學習程度的認知值得商榷。

實務上的做法,可以設計一個電腦程式來直接算相關係數與試題分析。

事隔多年,我只記得該分考卷的預估答對率與實際答對率兩者間的相關係數為0.67,而且有3道題目,預估答對率與實際答對率有較大的偏差。

其中有一個題目是這樣的:

如右圖,一圓心角60度的扇形OAB,半徑為R,其內切圓C的半徑為r,則r/R =

我覺得這個題目相當簡單,因此預估75%的答對率,但是實際答對率只有30%,後來每次教到圓的單元,我都會測試一下,每次學生都不太會,因此可以肯定這是一道不容易的題目。身為老師的我應該有如此認知。

§ 意外的結局

我覺得以上所述的相關係數的論述與做法是非常科學的,不管是以個人或學校的立場,老師都應該適時做一下。

因此,我在後來的教學研究會提了出來。

結果是,沒有老師贊同。

會後,我問一位老師,為什麼不支持。

他說:考完就考完了嘛!

為什麼老師不支持這樣做?其實學校也蠻冷漠的,不只是第一線老師不願意做 學校行政單位也不願意施行。

後來我終於明白,"如何讓命題合理化"其實是一個假命題。

§ 後記

我把上述情況告訴同學陳宏教授,他說:這對岀題老師基本上是一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搞不好是一種懲罰,所以沒有老師會「搬磚砸腳」的。

統計學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但是人為因素,社會因素想必影響了台灣統計學的發展。

陳教授在台大數學系推動統計研究所的建立,歷經20多年終於在2013年成立。

最後 我也終於明白 "美豬問題 其實是政治問題 而不是科學問題"。


註1

X表示「每小題的預估答對率」,為x1,x2,…,xn ;Y表示「每小題的實際答對率」,為y1,y2,…,yn,則X,Y的相關係數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en2020&aid=1510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