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19 13:56:16瀏覽1423|回應2|推薦32 | |
也許這陣子比較少人在注意執政集團查察哄抬物價的新聞,畢竟那鋒頭已經過了,漲了也很難立刻跌回來。不過當看到那些查察物價的官員們,真的是因為這些人呆在冷氣房太久了嗎?還是腦袋裝糨糊的? 一開始官員去大賣場查物價,那就是錯誤的開始,任誰都知道這些大賣場都是大批量合約進貨,所以物價本來就比較不受現貨市場的漲跌影響。例如說某賣場系統要進貨某牌子白米,一定是去跟該供貨商談好在某期間內以某價錢穩定進貨某個數量,若是任一方違反了合約,則通常都會有不少的違約金,所以除非供貨成本大幅提高,超過了供貨商負擔的能力,不然不會貿然做出違約的事情。即使要通知漲價,也必定是事前通知而且照著合約條款走,所以真要在大賣場找到哄抬的證據,那還真不簡單。 至於這一兩星期去大盤商查察,那樣的動作也是很奇怪,只因為被檢舉倉庫堆積如山就要去看,拜託!有點常識好不好?如果大盤商不多準備些庫存,要怎樣應付大批下游廠商的訂購出貨啊?而且這又不是訂製品,不可能下訂單才進口嘛!至少也要準備個一個月的庫存準備量才是,那些媒體也不深入報導,卻隨之人云亦云。 若是真的要查察哄抬,只要將廠商帳本與國際市場行情作比對就知道了,因為這些廠商從下訂單到進口到貨總會有個時間,而且更不會去訂現貨市場的商品,貨款也都是一兩個月後分批電匯付款。所以查察時看看廠商下訂時間點上的行情,與當時國際市場三個月期貨行情,就知道廠商有沒有說謊。 當然,這是我初步想到的,也不見得正確穩當,畢竟成本結構上還有很多要考量的。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