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30 12:13:34瀏覽1875|回應0|推薦7 | |
三十三觀音之二十七 〈普慈觀音〉 〝普慈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之中位列第二十七尊。〝應身相〞為普慈觀音的〝化身相〞有說是〝大自在天身〞的示現,亦有說是〝夜叉身〞的示現。「普慈觀音」也稱之為「普悲觀音」。行者行塵,醒世、救世、渡世,以刻苦耐勞來生慈,無忍即不生慈。以捨己來渡世,是為行悲。 《大智度論》卷二十七曰:「菩薩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之苦。」 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予樂為「慈」;憐憫眾生,拔苦為「悲」,即是「慈悲」雙運之義。慈悲乃一切佛道之根本。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缺口,也因為這道缺口即啟大悲心,讓福氣流向別人,也是利己利他之美德。觀音菩薩初轉法輪之時,曾立下普門示現,誓願普渡六道眾生。 普慈觀音法相特徵,一般流通所見都是雙手疊於腹前,並且隱藏在法衣之內, 站於山頭上或立於山丘之上。然而,末學查閱文獻,並未查閱到任何提及普慈觀音與雙手必需疊於腹前,並且隱藏在法衣之內的相關記載,以及是否有任何特徵之意義存在並無詳細記載? 雖然普慈觀音造型,沒有一個特定的形象,但末學依然綜合了所有畫師,所繪製的普慈觀音之形象與特色,創作出一尊别出心裁的普慈觀音。末學所創作的普慈觀音法相,是雙手疊於腹前,並且立於連台上,飄遊於山谷之間。 末學的工筆畫法之上色技巧,由於過去是學西畫的,因此,在技巧上比較慣用西畫技巧。西畫人物畫法,是先將人物五官輪廓的立體感呈現出來。畫菩薩,開面最重要,且也是最費時間的部份。面部細微修飾後,顯得更加立體了。
這尊觀音的頭部大小尺寸,相當於末學的拇指般大小,因此工相當細。末學有時常常感嘆,人本來就無法阻擋老年退化的來臨。所以像這樣細緻的作品,恐怕再過幾年後就無法再畫了。到時候這些作品,將會是末學一生中,畫工最細緻的代表作了。 「普慈觀音」亦「普悲觀音」。《大智度論》卷二十七曰:「菩薩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之苦。」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予樂為「慈」;憐憫眾生,拔苦為「悲」,即是「慈悲」雙運之義。末學認為「世間眾生自困,苦多過於樂。」 快樂就別說了,痛苦才是眾生常見的業障,而配以觀音平等普遍之慈悲,應將此法相稱之為普悲觀音得當。因此,此法相完成後,末學將「普慈觀音」名稱落款為「普悲觀音」,更顯化觀音慈悲的願力。 |
|
( 創作|繪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