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沉之際,我帶著宿醉醒了過來,頭痛欲裂的不適感,讓我不禁皺起眉頭。
映入眼中的景象朦朦朧朧,看了一眼躺在身旁的女人,她依然沉睡著。她叫什麼名字呢?一時之間實在想不起來,也就不勉強自己去想,其實她就如同古今各地的名妓一般,在色藝俱佳時教人捧上了天;當繁華落盡之後,就會被人們毫不留情地遺忘了。
不舒服的感覺慢慢地散去,我漸漸地想起一些關於她的事,有她自己說的,當然也有別人說的,拼成一個不大完整,但總算是有個輪廓的故事。
她小時候就被賣到這裡了,為了能夠求得溫飽,自小就要懂得察言觀色、努力學習琴藝,心中即使是苦的,臉上也要笑得很甜。成為名妓之後,雖然有想要從良的心願,卻總是不順遂……
在心中輕嘆了一口氣,雖然想不起她的名字,但這並不妨礙她的存在,因為至少我和她現在是活著的躺在一起,她那動聽的聲音、過人的琴藝、脫俗的美麗與深沉的哀愁,我都聽到、看到了。
想著想著,那女人翻了個身,也醒了,面向著我,對我微微一笑:「柳先生醒啦,不多睡會兒嗎?」
「睡不著了。」我也笑了。
「那我叫人打水來給你梳洗。」她說著就要起身。
「不急。」我拉住她,將她擁入懷中,她很溫暖。我總是在酒醒的時候,相當強烈地感覺到自己的孤單與脆弱,然後渴望從別人那裡得到一點溫暖,就算是很短暫的也好。
「?」
「沒事了,請人打水過來吧。」
她雖然覺得奇怪,卻沒問什麼。看著她起身下床的身影,她之所以會在這裡,是因為不能給她幸福的父母把她帶來,而理想中可以給她幸福的良人還沒來將她帶走;那麼,我自己又是為了什麼而會在這裡呢?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遊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我在心裡默默念著這闋影響我人生很大的詞。
因為這闋詞,我在科舉路上屢遭挫敗,故作瀟灑地自稱是「奉旨填詞柳三變」,到處為人填詞。沒有浮名的我,清楚地讀到了許多平凡人真實的掙扎和努力,而這些都是聖賢書中不會記載的事。
這樣一路走來,說是灑脫卻也相當狼狽。於是,懷才不遇的男人和命途多舛的女人,在這煙花巷陌中的丹青屏障後,倚偎著短暫的慰藉,醉醒之際,都是一片狼藉。
唉!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 * * * *
奉旨填詞幕後絮語
人物簡介
柳永(987?~1053?)原名三變,字景莊,後因病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又稱「柳七」。柳永於仁宗景祐元年(1034)進士,皇祐中,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
關於柳永的傳聞有很多,其中「弔柳七」和「奉旨填詞」都流傳甚廣。「弔柳七」是說柳永晚年淪落貧困,死後無人替他埋葬,歌妓們遂合資將他埋葬。
而「奉旨填詞」則是說柳永曾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因為落榜而作了一首《鶴沖天》。當時的皇帝宋仁宗,深斥浮艷虛薄之文,科舉放榜時不願錄取他,就引這首詞的句子:「此人風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柳永因此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詞的體製,習慣上有「小令」、「中調」和「長調」的分別。促成慢詞或長調在北宋詞壇上流行的人是柳永。柳永的詞雖然流傳甚廣,但《宋史》並沒有為他立傳。
韞諼的碎碎唸
該如何說柳永這個人呢?雖然《宋史》沒有替他立傳,但是許多宋人的筆記卻很喜歡記載他的軼事,儘管這些記錄中有部份是與事實不符的,卻可以從中看出一些他的為人。
雖然他在詞作中寫著「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但他並沒有真的放得下浮名,還是一再地在科舉上失落、在仕途中漂泊。
宋人對柳永有著兩極化的評價,但大家都肯定他的作品音律協美,然而這些原本可以唱的詞,已經輾轉成不復流行的平仄,我們現在已經不知道該如何去唱他的詞了。
我想,不論在正史上有沒有傳、仕途順不順遂、旁人給的評價好不好,柳永能夠在他的時代裡做到「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就已經是相當厲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