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獨幕劇場(序)
2005/12/28 09:23:24瀏覽289|回應2|推薦4
關於…

歷史

  文字發明以前稱為史前時代,文字發明以後稱為歷史時代,但並不是史前時代就沒有歷史,只是沒有文字記錄罷了。有了文字以後,更能豐富地記載著人類的愛恨情仇、恩怨成敗、悲歡離合……

  我常常會在讀歷史的時候,想著「歷史」對我而言有什麼意義呢?是一個聽來的故事、書上的一段文字、考卷上的一道題目、或是其他……

  很多時候,在史書上只是一句話,卻是那個人花了一輩子所得的結果,他在當時根本不會知道自己的下一步將會怎樣,他也經歷過和你我一般的不安、掙扎、努力、怠惰、快樂、悲傷……

  歷史記錄了某人曾經那樣活過,他在自己的時空裡走著、掙扎著,然後成為過客。後人看著他的故事,或許感動,或許敬佩,或許唾棄,或許……

  文字保存了很多過去,但是沒保存的更多,因為再怎麼詳盡的史書,也要刪掉很多被認為是不必要記錄的事實,因此,如果能在簡短的記錄中,看到一些文字所不及的東西,那也是另一種收穫。


小說

  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記載先秦諸子有十家,即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

  書中評論小說家:「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註)

  還說了:「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於是人們將小說家除外的九家稱為「九流」,若再加上小說家則為「十家」。

  張火慶老師著有《不入流的智慧》一書,記述一些他讀傳統小說的心得。自序中有這樣的話:「從古到今,小說雖然不入流、不立教;卻最能貫通九流,總持三教,並且落實於生活,根源於民間,成為最具性格、最富現實經驗的文化景觀。」

  我覺得不論古今學者如何評論小說,小說都一直在距離我們很近的地方,滿足人們的情感與想像。

  我喜歡讀小說,也嘗試創作。歷史小說是我很想寫的題材之一,但又感到無法寫得很好,畢竟史實和創造之間總存在著一些矛盾,這就是我所必須努力克服的地方了。

註:「雖小道……君子弗為也」語出《論語‧子張》,此為子夏之言,非孔子所言。


獨幕劇場

  在寫完〈長門〉之後,我曾將它寄給一位大學同學看,她覺得不錯,但是太短了,感覺就只是一個場景而已。

  我解釋在一開始的時候,我確實是想寫長篇,但是有很多史實方面的問題,讓我寫不下去。

  後來我想,或許這樣的極短篇也好,就以我的觀點去看某些歷史人物的人生舞台,想像著或許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幕,然後用第一人稱去描繪這一幕就好了,不必把他們的一生寫完。

  之所以用第一人稱敘述,是想要拉近距離,希望能有感同身受的感覺;另外,由於是以我的觀點去選擇對象,並非所有讀者都很了解那些人的故事,所以我會附上「幕後絮語」,提供人物的一些基本資料,以及我的一些感想。

  我也不知道這樣子的寫法好不好,就嘗試看看吧!希望大家能給予一些意見。謝謝^_^
( 創作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nxuan&aid=136065

 回應文章

韞諼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妳的期待
2005/12/29 09:55
貼出第一篇了。
不知不覺中,它就已經成了陳年舊作...(汗)
最近還想寫新的,卻又寫不大出來...(再汗)

謎 漾心情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期待
2005/12/28 10:13

加上妳的幕後絮語應該是加分很多的

也讓讀者更清楚明白. 期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