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2/18 13:51:53瀏覽10852|回應0|推薦15 | |
《圖像語言的秘密:圖像的意義是如何產生的?》最早在台灣的翻譯書名為《圖畫˙話圖--知覺與構圖》,這本是早期引入台灣的圖畫書視覺圖像相關的專書,作者為美國著名圖畫作家莫麗˙邦(Molly Bang),從事兒童書插畫創作十五年後,認為自己的書雖然賣得不錯,也得過一些大獎,但如果沒有弄懂有關圖畫的構造和功能,畫作必定不會進步,因此她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探索,包括重新上繪畫課;閱讀探討藝術和藝術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仔細看圖,思索看圖時心中的感受,並且追求自己的感受和圖的結構之間的關係;還去教小孩。她將自己對於圖的思索-圖像結構和情緒的關係,整理成課程來教學,透過六年實驗教學,最後將心得歸納成這本書。 《圖像語言的秘密:圖像的意義是如何產生的?》以古典童話故事中的「小紅帽」為例,利用剪紙的方式呈現幾何圖形,再透過圖形的變化,討論基本設計原理,例如:斜線為什麼會讓人感受到充滿動感;水平線為什麼會讓人覺得平穩;紅色又為什麼代表熱情、藍色又為什麼代表冷靜等。這些視覺結構與配置的原則在書中透過「小紅帽」故事的視覺試驗,幫助大家了解圖畫的語言。 正如同視覺與藝術心理學家魯道夫˙安海姆(Rudolf Arnheim)在本書的序中所說:「它不但是一份給孩子的獨特禮物,也是使成人大開眼界的一把鑰匙。」繪本出版很蓬勃,這本書可作為欣賞入門書。 1998年楊茂秀教授即在台北新生國小教室研習會,就曾使用這本書作為談論圖像語言的教材書,當時受到很大的迴響,也促動他想將這本書翻譯介紹給台灣的讀者。事隔多年後由毛毛蟲基金會取得中文版權,並由楊茂秀擔任翻譯。中文版沿用英文版的原版書的形式,因為新版的開本設計將圖像和說明文放在同一頁面,圖也比舊版來得小,對讀者來說,圖像的猜測趣味會減低,楊教授透過關係與作者莫麗˙邦聯繫上,並取得她本人的同意使用舊版的開本,因此中文版的面貌雖然開本較小,卻回復作者原始創作的想法。 2018年,本書台譯版改由大塊文化出版,由宋珮重譯,版本開本更大,內容也進行增訂,書名該換為《圖像語言的秘密:圖像的意義是如何產生的?》。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