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本蕊~插畫散步──從台北到紐約
2006/09/01 10:10:05瀏覽1131|回應0|推薦3

插畫散步──從台北到紐約

作者:黃本蕊

出版日期/20059

和英出版社

  本書是從事插畫工作近二十年的黃本蕊,分享她踏上這行的工作經驗和心路歷程。

  全書大致分為四個部份,卷一的主要內容是如何在紐約尋找插畫的工作機會,她在圖書館找到一本《文學市場》,裡頭刊登了美國所有出版社的名稱、地址、電話,編輯的姓名,以及經紀公司的資料供人參考。這裡介紹了美國的經紀人制度,及出版社如何尋找一位理想的插畫家的過程。

  卷二是本書最重要的單元,從如何創作一本書開始探討起。

  插畫的工作模式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     了解故事。

(二)     色調、風格與技法的決定。

(三)     分鏡圖。

(四)     草稿。

(五)     上色。

  在技法上,黃本蕊認為每一個畫者都有自己一套上色的技巧。她從水彩、壓克力顏料、色鉛筆、沾水筆、拼貼、混合媒材,到電腦繪圖都因應不同故事的需要而嘗試過。

   她並從自己的作品來分享創作經驗,以及創作不同類型的繪本需注意的種種細則。

30頁,「故事書還是圖畫書?」標題一文裡,她提到:「在西方的傳統裡,故事書(story book)與圖畫書(picture book,我們又稱繪本)是有分野的,故事書以文字敘述一個故事,譬如《愛麗絲夢遊仙境》和美國百年有名的《綠野仙蹤》,圖畫的存在雖可為文章增色,但文字本身自有其獨立描繪內容景緻的能力。相反的,圖畫書卻以圖文並茂,甚至圖勝於文的方式來講一個故事,它有時能補足文字所無法表達之境,有時甚至完全取而代之,成為全無一字的圖畫書,端賴圖畫自己來『說』故事。

45頁,黃本蕊舉自己的作品《馬褲先生》《狂人日記》為例,談兩書用到了混合媒材的創作方式,運用大量的「拼貼」──「方法就是一方面利用現成的報紙雜誌就地取材來剪貼,一方面也可利用紙張或布料等不同素材來黏貼,製造畫面所需的效果。這種創作的方法及過程很自然的與兒童做勞作的經驗吻合,容易與他產生共鳴而被認同。拼貼風格早已在近代畫家之中風行,他們利用現成物貼在畫面上以表現創作概念。而開始被運用兒童畫的創作上,是1963年由Ezra Jack Keats所作的「The Snowy Day」一書。他利用拼貼技法描述一個都市小孩在下雪日子裡的故事。他並因此書而得到當時的凱迪克獎(Caldecott)。

卷三是作者從插畫創作進而自己寫故事畫故事的經驗分享,黃本蕊認為有五個步驟:

第一步:先決定自己適合寫什麼?

從自己能瞭解、能溝通的世界開始掌握。

第二步:故事題材哪裡來?

黃本蕊認為:「我的故事題材來自我的世界──內心與外在的。生活中周遭的人事物經驗,一些特殊事件的感受,一些書中的啟發,有時候白日夢和夜半睡夢也可以是極好的靈感來源。……故事的題材可信手拈來,生活當中大大小小事情都蘊藏著故事。

第三步:文字與畫面配合來說故事

文字與畫面配合,就是圖畫書(picture book,也就是繪本)的形成,是一種很獨特的體裁。」作者在這段說了很多她的經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本書來閱讀,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第四步:計畫一本書

這個過程除了計畫書本尺寸和外觀的「形狀」,也跟編輯、美編及印刷等實際參與製作的部門密不可分。

第五步:讓畫面陸續地產生

這裡提到了繪本的基本形式。

一本圖畫書的標準頁數──三十二頁。一般而言,前面四頁是屬於前言(front matter)部份,之後的二十八頁就屬於故事了。你可以選擇單頁(single page)或蝴蝶頁(spread)的方式,文字可集中在一頁或安置在畫面裡,創作者常有相當自由的選擇」。

    卷四是作者從事繪畫創作一路走來的心情。另,黃本蕊的網站:www.benreihuang.com,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她的網站拜訪她。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ehin6648&aid=42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