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10 14:46:30瀏覽1744|回應1|推薦4 | |
聖誕假日,看了「吹動大麥的風」這部與愛爾蘭獨立戰爭有關的電影。沒有哭,可是感覺很沈重。我在網路上搜尋,發現還真有不少討論,各家影評觀點有同有異,而之間的差異可以完全是左右相反,很有趣。 這讓我想起法國著名電影導演尚雷諾瓦(Jean Renoir)說:「當上千人走出電影院,如果所有人對剛剛看的電影觀點一致,那它是一部爛片;若其中五百人哈欠連連,那就是一部泛泛之作;可是如果一千人中有一千個看法,而且人們會嘰嘰喳喳地討論,那很可能這就是一部曠世經典之作了。」 我並不能確定這部電影達到了這個階級,不過政治立場不同的台灣觀眾都會因「它」而認為自己做出了正確的政治解讀。在網路上讀到林濁水看完此片後淚眼婆娑,哽咽難言,還有人解讀他第二天辭去立委,跟觀看此片有關。 縱觀網際上許多網友熱烈談論「吹動大麥的風」這部電影。一般網友多傾向把愛爾蘭獨立陣線裡哥哥和弟弟的分道揚鑣、對立比喻成今日台灣內部的「統獨」之爭(或台灣與中國的戰爭)。 我發現自己的想法好像有些孤獨。因為我看到的是台灣綠色政治陣營的寫照。 電影中,以哥哥為代表的愛爾蘭獨立陣營屈服於「現實」,接受英軍的大幅度讓步,表面上雖然得到了大部分的國家自主權力,然而「延襲英國舊制」的政府運作,沒有做到愛爾蘭獨立綱領的要點,當他們為了「撲殺」國內反對勢力時,到民宅搜索的景象,除了士兵身上的衣服顏色不同之外,跟英國兵的實際作為幾乎沒什麼不同。 還有,當年自己人法院裁定一位財主犯了「放高利貸」之罪,但哥哥為了得到財主提供購買軍火的經費,反而協助他迴避還錢給貧困農婦。這些都讓我想到了目前的民進黨。 另一方面,堅守「完全獨立」的弟弟陣營在與願意接受「停戰條約」的革命伙伴們辯論時的一些言論,令我印象深刻。 弟弟說:「如果我們通過停戰條約就會喪失最近選舉得到兩項寶貴成果:第一是體現了民意,要求徹底的自由,而不是折衷的自由。第二、通過民主主義綱領,以大眾福利高於個人福利的宗旨。若通過停戰條約,那是加強富人對窮人的控制,英國可以如用鎖鍊般拴住我們的傀儡議會,一切都還會是老樣子,工人在工廠裡加班加點,小伙子找不到工作!」 其中另一位成員,丹,他的話有如暮鼓晨鐘。他從口袋裡拿出一張皺巴巴的紙片,朗誦了抄自民主綱領的一段話: 「國家的主權不僅涉及全體男女國民,也涉及國家擁有的所有物質。包括國家領土和其上的所有資源,也包括國內所有財富以及所有產生財富的過程。」 他繼續表示,此綱領的意思是國家的所有財富屬於每一位國人同胞。大家就是因為這個信念才投票給愛爾蘭下議院的,如果繼續努力,全國的每個孩子都可以得到平等的機會,如果停止奮鬥,孩子們到了地獄裡也找不到機會。 最令我沈思的是他的結語:「如果我們通過停戰條約,能改變的只是當權者的口音和國旗的顏色!」 電影前半段,在英軍監獄中,弟弟和丹第一次深談時,弟弟覆述愛爾蘭社會主義運動領袖詹姆斯˙康納利的演講:「即使你趕走了英國軍隊,在都柏林城堡升起了綠色旗幟,除非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共和國,你的一切努力都將化為烏有…」,丹接口說完:「而英國還將統治你,憑藉他的地主、資本家和財團。」 這裡的「英國」讓我想到以前和現今的國民黨,而宛如目前民進黨的哥哥不正是在「追隨」他們嗎?現今被媒體指為「台獨基本教義派」者是在為了「改變當權者的口音和國旗的顏色」而戰嗎?如果台獨基本教義者追求的是國家主權,「給予孩子們平等的機會」是不是捍衛國家主權的最重要「原典」呢? 弟弟被槍決的前夕,寫了一封遺書給女朋友,其中提到了已經身亡的丹對他說過的一句話: 「人很容易知道自己反對的是什麼,卻很難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 電影中的弟弟角色讓我連想到「台獨基本教義派」 。這些「愛獨基本教義派」繼續戰鬥,然而他們用的方法也是「沿襲」對付英軍的方法。當他們開第一槍時,哥哥派的愛爾蘭士兵驚呼:「你殺了自己人!」,而弟弟等人以暴力方式進入庫房搶奪武器的場景,也跟當年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當年在英軍監獄裡,有一位英愛混血英軍幫助他們越獄,而在自己人的庫房裡,愛爾蘭士兵從背後打死了已經放下武器的自己人。 為何不管哪一方,都在「沿襲舊制」,重蹈悲劇呢?難道這中間沒有其他新道路可以到達勝利廣場,升起給孩子們公義的綠色旗幟嗎?電影裡沒給答案,只有呈現「事實」。 在現實裡,台獨基本教義派真的存在嗎?口口聲聲自稱「台獨基本教義派」的人知道自己的作為在反對什麼嗎?又有多少是走在追求的「原典」之道呢? 我個人淺見是如弟弟那般「台獨基本教義派」的聲音很微弱(寧願不要民進黨或嚴厲檢討陳總統的聲音是被「綠營」壓抑的!) ,不管有沒有想清楚「台獨基本教義原典」為何物,許多人似乎都在老路上轉圓圈,唱著老舊的調子。 綠營、民進黨內外正有許多同志互相從背後開槍中,為何而戰?如何在戰?!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