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21 08:57:05瀏覽15228|回應0|推薦2 | |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也睡不著,懊惱傷懷抱。 撲簌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賞析 在一年的四個季節中,在騷人墨客的筆下,秋簡直就是哀愁煩惱的化身,在他們的文章詩詞中,幾乎千篇一律的都是埋怨一到了秋天就草木凋零,萬物蕭條,因此睹物傷情,引起了無窮的感傷,只不過因為各人才情高低不同,因而給予人不同的感受罷了,不過相同的題目,到了關漢卿手中,同樣是寫秋的惱人,而寫法卻完全不一樣了;他拋開了外界景觀的蕭條,因為秋色的惱人,是大家都看得到、體會得出的,因此撇開不談,而全力在聲上著手,要人除了用眼睛看之外,再用耳朵去體會體會秋所帶來的感受。 如果撇開視覺的感受不談,光用耳朵來聽風吹花木的聲音,當然要以柔柔風拂細細枝那種輕柔的聲音最好聽,其次疾風吹襲之下的松濤林浪也不錯,而最惱人的便是秋天那種緊一陣、一陣,強一陣、弱一陣的風了,那種忽大忽小,忽噪忽靜的風聲,實在讓人受不了,彷彿整個心神都被出沒不定的風所牽動控制,一會兒緊,一會鬆的,很是難過。再加上秋天的苦雨,一天到晚的的答答的滴個沒完,在這個情形下,就是想學陳摶高臥不起,也實在難以入眠,可是如果不睡,這聲音又吵得人心煩意躁,滿懷的懊惱都被它給勾了起來,無法排遣,自己一個人獨自感傷,眼淚忍不住簌簌的掉了下來,更讓人受不了的是整晚細雨淅零零的打在芭蕉葉上,那一葉葉、一聲聲彷彿都敲擊在人的心扉上,引起了一聲聲孤寂的回響,於是整晚就在愁聽這煩人的雨打芭蕉聲中過了,好不容易天放晴了,原以為可以耳根清淨了,誰知道白天淨是此起彼落秋蟬的聒噪,等到了夜晚,寒夜之中,又到處都是蟋蟀的叫聲,更是格外的吵人,也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夠安靜下來。 關漢卿這首〈大德歌〉,對疊字的運用非常神妙,使人看了彷彿也能聽到那些風聲、雨聲、雨打芭蕉聲,甚至淚珠輕垂的聲音也已具體化了,可是由於「便傚陳摶睡不著,懊惱傷懷抱」兩句的插入,使讀者雖然置身於這種種的聲中,除了感受那份蕭條之外,絲毫沒有煩囂的感覺,能夠極寫眾聲而不流於煩囂,正是關漢卿手段高明的地方。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051008540 相關資料 http://mail.dali.tcc.edu.tw/~chi/poem/21.htm http://www.crazyhill.com/hung/cciv/cciv15.htm 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anfa/g/guanhanching.php
關漢卿寫有十首《大德歌》,黃丕烈校本將其中四首補題為春、夏、秋、冬, 一般解釋為分寫閨中少婦四季裏的相思情懷。 〈春〉 注解 ①俏冤家:此指在外遠遊的愛人。 ②偏那裏綠楊堪系馬:偏是那裏的綠楊樹能夠拴住你的馬?此系怨詞,恨她愛人久離不歸。 ③數:每每。 ④蛾眉:彎而長的眉毛。 ⑤瘦岩岩羞戴石榴花:臉瘦得露骨,羞戴石榴花。 【評析】 該曲大膽潑辣地寫相思之情。一個“俏”字傳神至極,把愛與恨交織在一起,表面上埋怨“綠楊”,骨子裏卻怨恨愛人不知早歸,不珍惜愛情。“困坐”二句詞淺意深,清風和美,情思更濃。末兩句用典,將躁動不安的苦思托現出來。曲貴新奇,然而,這支曲子蘊藉含蓄,辭盡意未休,具有詞的風格。
描繪冬天景致,歷來是我國古代文人喜愛的一個題材,千百年來,為表現它而不惜筆墨的詩人騷客代代有之,留下的作品更是多不勝舉。優秀的作家,往往不僅能精確地揭示冬天那不同凡響的季節特徵,同時還能把它在不同地域的特殊風貌恰到好處地再現出來。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是第一個善寫冬天的作家,他筆下的冬天,北風呼嘯,筆硯凝冰,令人展卷略讀,頓生冷瑟戰慄之感,仿佛置身於塞外的冰天雪地之中。宋代文豪歐陽修對冬天也頗有獨到的認識,他的《醉翁亭記》偶然提到冬天,說是“水落而石出”,僅此一語,就把南方冬天水位下降、少雪無冰的冷寂清幽的特色,概括、形象地攤鋪在讀者面前。關漢卿所寫的冬景又與上述兩種境界不同,前四句,他緊緊扣住皚皚的白雪落筆,濃彩重抹地渲染它紛揚飄灑、蔽日遮天的迷離景象,似乎在昭示讀者,曲中的冬景是與少雪的江南無緣的。後三句,則以輕靈疏淡的筆調勾勒出晚鴉鳴噪的一帶疏林,掩映清江之上的黃蘆茅舍以及江邊停靠的垂釣小船,這裏,沒有刺骨的寒風,不見遍野的冰霜,傳輸給讀者一種寒而不烈的感受,這又與冰天雪地的塞外實在大不相同。
關漢卿,號己齋,己齋叟(或稱己齋,己齋叟),大都(今北平)人。由於戲劇作家向來不被重視,故確實的生卒年不詳,據後人考證,生年約在金宋衛紹王大安年間至宣宗貞佑初年間(AD1200~1216間);卒年約在大德年間(AD1297~1300間)。 〈秋〉 欲了解關漢卿,必得從他所寫的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套曲著手。茲錄其尾聲為代表: 這正是關漢卿生活與性格的真實寫照,多才多藝,而不以仕途功名為念,為人豁達開朗,風流倜儻,滑稽多智,熱情洋溢而不拘禮法。 關漢卿是個飽學之士,這從他的作品中一再的提及易、詩、書,春秋、周禮、禮記、四書等經書並加以詮釋可知。 而其戲劇作品的主角又多取材自歷史人物與事蹟,亦可知他對歷史典故是熟悉的。 《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當為可信。 總括而言,關漢卿作為一個有多方面藝術修養和豐富舞台藝術實踐經驗的戲劇家,很善於塑造典型人物,並充分注意到了劇本的演出效果。在他筆下的大多數人物都個性鮮明、血肉飽滿。關漢卿不僅善於在矛盾衝突中塑造人物性格,而且還非常善於通過細緻深入的內心描寫來提示人物的性格。 他對故事的剪裁,人物的集中塑造,戲劇的衝突和高潮,場景的變換和完整結構,都表現了他的匠心獨運,而詞曲語言的「當行本色」,尤為後世評論家所樂道。他非常善於吸收和提煉生活中生氣蓬勃的語言,用來豐富自己的藝術表現力。他在運用語言上十分重視語言的個性化,或豪放,或典雅,或通俗,或嫵媚,都按照人物的性格,運用得十分簋切自然。 一種新的文藝樣式往往需要偉大的作家將它提高和定型。對於元雜劇來說,關漢卿不僅是創作年代最早的作家之一,而且作品數量和類型最多,總體上的思想和藝術成就也最為傑出。他擁有以上的優點,是在元人雜劇中,是首屈一指的。 http://hk.geocities.com/xia_mun_u_assignment2/guan_han_qing.htm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