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07 18:05:58瀏覽5369|回應0|推薦0 | |
碧雲天, 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作者】 意境: 旨在描述邊愁,為范仲淹在鎮守陜西延安所寫下的一首詞。表明他在秋天思念家鄉的情懷,整首詞景多並且華麗,寫出情婉轉纏綿,前段多用景,後段多寫情,在章法上分的非常清楚。在句法上也是極盡曲折婉轉之能事,上下一起一氣呵成,為一首綿密的好詞。 【注釋】 1此調原為西域傳入唐教坊曲。 “蘇幕遮”是當時高昌國語之音譯。 宋代詞家用此調是另度新曲。又名《雲霧斂》、《鬢雲松令》。 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2黯:形容心情憂鬱。黯鄉魂: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語。 3追:追隨,可引申為糾纏。 旅思:羈旅之思。 【品評】
“秋色連波”二句,落筆于高天厚地之間的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秋波:秋色與秋波相連於天邊,而依偎著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這裏,碧雲,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山映斜陽”句複將青山攝入畫面,並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同時,“斜陽”又點出所狀者乃是薄幕時分的秋景。“ 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則隱寓其中。“芳草”歷來也是別離主題賴以生發的意象之一,如傳為蔡邕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李煜的《清平樂》:“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還生”。埋怨“芳草”無情,正見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鄉魂”二句,徑直托出作者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說只有在美好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愁。“除非”說明舍此別無可能。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了。 “明月樓高”句順承上文: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團,反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於是發出“休獨倚”之歎。歇拍二句,寫作者試圖借飲酒來消釋胸中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於失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是真情流溢、大筆振迅之作。 這首詞通過對秋景的描繪,抒寫了詞人的離鄉之愁和去國之憂。碧雲、黃葉、寒煙,與天、地、原野、綠波構成一幅秋色圖,而悠悠鄉思離情,也從這景物描寫中暗暗透出。鄉魂、旅思、愁腸、相思淚,直接抒發了沈鬱的心情。情因景觀,景因情生,情景交融。戀人惜別,自有一番難言的纏綿之情。此詞用清峻委婉的語言,描摹出一種深沉悱惻的情緒。上片用畫筆寫來,景中含情;下片用詩筆寫情,情中有景。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