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07 18:04:37瀏覽4587|回應0|推薦0 | |
雨 霖 鈴 柳 永 文苑吟唱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注釋①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後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 ② 淒切:形容叫聲悲涼。 驟雨:陣雨。 ③都門帳飲:在汴京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 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④ 留戀處:一作“方留亦處”。⑤ 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後用作船的美稱。⑥ 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一作“凝咽”。 ⑦ 去去:重複言之,表示行程之遠。念去去:一面想,一面走,走呀走呀,越走越遠。煙波:霧色迷濛的水路。⑧ 暮靄:傍晚的雲氣。 沈沈:深厚的樣子。 暮氣籠罩著遼闊的南方大地。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故稱。⑨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再加上是清冷的秋季離別,就更讓人不能承受。節 : 指季節。 10.經年:一年又一年。 11. 風情:好心情,興致。這首詞寫柳永離開汴京(今河南開封)向南方飄泊,與所愛的女子分別的情景。通過難分難捨的離情,寫出了平民社會少男少女平等而刻骨銘心的愛情。上片寫分別時的情景,下片設想分別後的情景,各分三層。上片前三句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和環境,運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寒蟬、秋雨、日暮,看似寫景,實際是創造了淒涼的氣氛。「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具體描寫臨別情景,筵間心緒、船家催促、執手淚別,帶有很強的敘事成分。這裡全用白描,把一件件事情明明白白寫出,擺在讀者面前就行了,不借助象徵、比喻或隱旨等手法,但細緻生動,使人覺得如親眼見到一般。上片的最後兩句點明所去地點,設想楚地景象。 下片以議論開頭,作為對上片的總結:這秋天的分別更讓人難以承受。「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設想別後次日清晨的景象,用的是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只見楊柳、曉風、殘月,卻不見所愛的人,孤單淒涼之感全由景中透露出來。「此去經年」以下仍是寫別後情景,是設想久別後的孤單了。時的心情和別後的孤單,敘事與抒情結合起來了。層次既清楚,又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樣的經典名句使全詞生色。柳永是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本詞又成了婉約派風格的標本,「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俞文豹《吹劍續錄》)這種纏綿悱惻的詞,只該讓妙齡女郎拿著檀木拍板擊節歌唱。整首詞是寫情寫景交錯進行,寫了送別的環境、分別的過程。《雨霖鈴》原為唐教坊曲,據《樂府雜錄》載,唐明皇幸蜀期間,大雨不斷,過棧道時聞見鈴聲,勾起對楊貴妃的思慕,命樂人作《雨霖鈴曲》寄恨(霖雨即大雨),故此曲哀怨。前後片各五仄韻,例用入聲部韻。意境:此為一秋日敘別詞。作者以冷落的秋天景色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離別的情意,進而自憐自己的身世飄泊不定。其實,從這首詞中,不難看出作者在仕途上失意,不得不離開京城而遠行。柳永在仕途上抑鬱失歡的心情,再加上與情人分別的苦痛,教知在一起,令他更覺生命的無常,而有感懷傷心的情懷在詞中流洩出。簡析:此詞當作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人的惜別之作。全詞以秋景為襯托,抒寫委婉 淒惻的離情,可謂淋漓盡致,讀之令人動容。詞的上片寫送別的情景;下片寫別 後的情景。層次分明,先寫離別的時間、地點、周圍環境,送別宴飲與難捨難分的情狀;再寫設想別後的遠行、思念和傷情。全詞如行雲如流水,無縫連之痕跡。記事、繪景,抒情,皆平實自然,又融而為一,白描手法使意境深遠,為柳詞代表作。 簡析: 這首詞把飄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結合起來,表達了對於愛情至死不悔的執著態度。上片寫春日倚樓盼人引起的相思之苦;下片寫“春愁”的纏綿,無法排遣,點明了“愁”的具體內容。全詞抒情寫景,感情真摯,激情無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品評】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