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咖啡】的歷史典故,兼談我與【咖啡】超過半世紀的情緣
2022/08/12 11:14:02瀏覽1813|回應0|推薦50

   【咖啡】真正的源起已不可考,但據說西元9世紀時在非洲的衣索比亞(Ethiopia)有位牧羊人查覺他的羊群吃了某種植物的種子,就變得很興奮因而發現了「咖啡」,另有一說是野火燃燒了咖啡林地,咖啡豆爆出的香氣讓當地人發現了咖啡,在13世紀時 衣索比亞的軍隊入侵中東阿拉伯半島的葉門,也將咖啡帶進了中東地區,慢慢的傳到了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及土耳其等國,後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勢力強盛而佔領了巴爾幹半島及一些東歐國家,西元1507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攻打 維也納 因戰敗撤軍時,軍隊留下了一些咖啡豆,被一位住過土耳其的波蘭人取得,後來他利用那些咖啡豆在維也納開設了世界第一家「咖啡館」;西元15世紀前,咖啡一直被阿拉伯的商人所壟斷,因為價格不斐只有歐洲的貴族、富豪才能享用,西元1670年有位印度人到中東沙烏地阿拉伯的聖城「麥加」朝聖,他偷偷的吞下一些咖啡的種子,而帶回家鄉種植並成功的在印度繁殖,另外西元1690年一位荷蘭船長從中東的葉門帶了幾株咖啡的樹苗到荷屬東印度(現在的印尼)也繁殖成功;此外西元1727年荷屬圭亞那的一位外交官夫人將咖啡種子交給一位駐巴西的西班牙人種植,因為巴西的氣侯與土質很適合咖啡的生長,此後咖啡就在南美洲、中美洲及亞洲地區大量的生產,從而結束了阿拉伯人壟斷咖啡市場的局面;然而依據哥斯大黎加首都「聖荷西」附近【布立特咖啡工廠】的咖啡歷史解說圖,咖啡由衣索比亞傳到沙烏地阿拉伯後,於西元1615年引進義大利、1660年傳到法國,1723年傳到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法屬馬丁尼克島,1727年傳到南美洲的巴西,於1750年引進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2021年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依序為 巴西、越南、哥倫比亞、印尼及衣索比亞;但1970年代我在非洲服務時,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則是巴西、哥倫比亞及象牙海岸。

(從源頭「衣索比亞」傳到世界各地及哥斯大黎加的「咖啡傳播路徑圖」)

( 「咖啡帶」,世界的咖啡生產分佈區域,照片取自台灣咖啡協會)

(咖啡豆的生長輪迴圖)

   我是1942年在新竹市出生,從小到大早餐都是吃「稀飯」配醬菜長大,在1963年到台北市上班之前根本不知道「咖啡」是什麼東西,甚至連聽都沒聽過,現在看起來真是個「土包子」;1960年代台北市還不是很現代化的城市,街上幾乎看不到「咖啡館」,記得第一次看到「咖啡館」是在台北新公園(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旁的懷寧街,我的辦公室就在青島東路,有一天到新公園走走,順便到懷寧街的「公園號」喝酸梅湯時,看到對面「三葉莊旅社」有賣「咖啡」,當時也不知道「咖啡」是什麼東西,直到1968年參與氣象局的「聯合國防颱防洪計劃」,美國籍的計畫經理「鮑耿(Mr.Harold Bogin)」開會時請我們喝 「咖啡」,我才第一次嚐到「咖啡」的味道,老實說喝第一口「咖啡」的感覺是又苦又酸好像喝中藥一樣,那杯咖啡我加了很多方糖才勉強喝完,對咖啡實在沒有什麼好印象,想不到後來我卻是和「咖啡」結了不解之緣。

(台北公園號酸梅湯,照片取自台灣旅遊網頁)

(參加聯合國氣象組織與中央氣象局合作計畫及訓練,計畫經理為鮑耿)

   1970年我到日本參加為期二個月的國際研習,餐食都由日本政府負擔,因為學員來至世界各地,每餐都採日、洋餐點自行取用,咖啡是免不了的飲料,我偶爾也會泡杯咖啡嚐嚐但一杯都加了三塊方糖,有人笑我不是喝咖啡而是在喝「糖水」,還好那個時候不流行喝「黑咖啡」;1971~1973年我到非洲的象牙海岸共和國服務,因為被借調到象國農業部與歐洲共同市場所成立的「稻米公司」擔任水文科長,它的經費來至歐洲共同市場,主管的標配是一棟房子、一部汽車、一個司機、一個傭人,那個傭人每天早上都會幫我準備一杯咖啡、半條法國麵包和奶油,剛開始我很不習慣喝咖啡,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慢慢的克服,1970年代象牙海岸共和國是世界第三大咖啡生產國,象國咖啡隨著「雀巢咖啡」品牌行銷世界各地;1977年我到美國讀研究所時也是常會喝咖啡,尢其是趕作業時就非喝不可;1979~1982年我到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農水部擔任專家職務,阿拉伯咖啡是很有名的,阿拉伯咖啡都填加豆蔻、茴香、丁香及番紅花等調味,以特殊的阿拉伯咖啡壺沖泡,小小的一杯阿拉伯咖啡據說價格不斐,辦公室的同事偶爾會請我嚐嚐,其實我不覺得它有多好喝,沙烏地阿拉伯和象牙海岸咖啡的味道真的很不一樣,沙烏地阿拉伯辦公室的工友每個半個小時就會來幫我倒茶(加糖的紅茶),我寧可喝茶也不想去喝阿拉伯咖啡;至於咖啡樹長成什麼樣子,咖啡是怎麼製作出來?一直到2011年我去中美洲旅行時才第一次在瓜地馬拉的咖啡農場看到咖啡樹及咖啡豆,中美洲多火山,據說火山灰的地質加上溫暖的陽光很適合咖啡的生長,所以中美洲是世界咖啡的主要生產區;台灣很多的咖啡是從 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哥斯大黎加及巴拿馬等中美洲國家進口的;到哥斯大黎加旅遊時曾到「布立特咖啡工廠」參觀,二位導覽人員幽默風趣的帶領我們從咖啡的種子培育、幼苗、成株、開花、結果、採收、烘培、加工、包裝等一系列的過程詳細的解說,讓我真正的認識了咖啡;我們到越南、印尼及印度等亞洲咖啡生產國旅遊也都會帶一些咖啡回來,但對我這個咖啡白痴來說要分出咖啡的好壞真的還是很難。

(日本簡單的西式早餐)

(象牙海岸傳統雀巢咖啡)

(象牙海岸出產的咖啡)

(沙烏地阿拉伯的咖啡配椰棗等乾果,照片取自網路)

(從沙烏地阿拉伯帶回的咖啡壺)

(瓜地馬拉的咖啡園)

(瓜地馬拉婦女手工烘焙的咖啡豆)

(哥斯大黎加「布立特咖啡工廠」的入口)

(咖啡工廠的導覽員解說咖啡生產及加工過程)

(哥斯大黎加咖啡育苗)

(咖啡開花及結果)

(剥開剛摘下的咖啡豆)

(布立特咖啡工廠的烘焙及加工廠房)

(加工廠房內的機器)

   咖啡是現在世界最流行的飲料,有關咖啡對於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報告多到不勝枚舉,絕大部分的研究報告說它有提高身體基礎代謝、降低中風、抗老化等等作用有益健康,但也有持相反的研究結果,可是好像沒人在意這些研究報告,歐美人士大多習慣早餐喝一杯咖啡,有人甚至沒喝咖啡就沒辦法過活呢;咖啡經過種植、採摘、烘焙及加工,大致上咖啡分為小果咖啡(阿拉比卡),顆粒較大、酸味較低、苦味較濃的中果咖啡(羅布斯塔),還有顆粒最大的(賴比瑞亞)三大類,又因加工及填加物不同而有 濃縮咖啡、美式咖啡、卡布奇諾、拿鐵等等不同的種類,又因品種、成熟度、烘焙、填加物及市場品牌需求等不同而讓咖啡的酸度、香氣、苦味、醇值等有所不同而有「象豆」、「波旁」、「藝伎」、「卡杜拉」、「卡圖艾」等各式各樣的名字,我對於這些複雜的咖啡專有名詞實在無法弄清楚。

(從國外進口的麻布袋包裝咖啡豆,照片取自網路)

(台灣本土生產的咖啡,照片取自網路)

(台灣生產的咖啡在日本展出,照片取自網路)

(土耳其咖啡用火加溫沖泡)

( 卡不奇諾與拿鐵咖啡有何不同?照片取自網路)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tsamia&aid=17620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