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3/12 19:55:33瀏覽3269|回應0|推薦4 | |
和音樂史上偉大的作曲家比起來,葛利格不具有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他沒有足以傲人的交響曲大作,雖然他也寫過一首《c小調交響曲》,但是和比才或是法朗克唯一的交響曲比起來,其知名度卻遠遠瞠乎其後,他僅有的一首《鋼琴協奏曲》在舒曼強烈的光環下,份量也顯得輕了許多,他的室內樂作品充其量只能拿來以珠玉小品來演奏,和他同時代也是國民樂派作曲家德弗札克相比,他只不過是一位擅於創作旋律優美、清新作品的作曲家,這種說法對葛利格而言似乎有欠公允。葛利格的作品當中大型的管絃樂曲數量遠少於他的鋼琴曲和歌曲,部分原因是因為他一開始便以鋼琴演奏家馳名,直至四十歲才以指揮的身份首度在家鄉卑爾根嶄露頭角,之後則以客席指揮游走於歐洲許多城市,另一個原因是他創作小曲的興趣似乎遠大於大曲的寫作,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拿他絕大多數的管絃樂作品來做例子,他通常是以成對的曲子,或者組曲的形式來構成一首作品,譬如《兩首悲傷的旋律》、《兩首旋律》、《兩首挪威的旋律》,或是《四首挪威舞曲》、《四首交響舞曲》等,又如《皮爾金組》、《十字軍士西格爾組曲》以及《從霍爾堡時代起組曲》等等,這些曲子當然也包括原先是鋼琴曲或歌曲,後來才改編成管絃樂版在內,而單獨的作品也都是演奏時間不超過二十分鐘的短曲,事實上他更有多達兩三百首的鋼琴小曲和歌曲集,數量頗為驚人,但是在份量上卻無法和其他重量級的作曲家相比擬!而葛利格之所以是挪威最偉大的作曲家,也是唯一在國際樂壇上出名的挪威作曲家,他的作品並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除了他迷人的旋律、嚴整的結構和對和聲敏銳的感覺之外,他作品理採用挪威民歌或舞曲的元素進而創造出獨特的風格,也是他歷久不衰的主因。 關於樂曲 在葛利格的作品中,管絃樂曲所佔的比例很少,不過他最著名也最討人喜歡的作品大都是來自管絃樂曲,這些作品或改編曲大部分情況是為絃樂團而作,對於喜歡寫作小編制作品的葛利格來說,絃樂合奏曲是很適合的一種表達媒介,這種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逐漸被忽視的形式,多少也因為葛利格而得到復興,不過,葛利格所作的絃樂曲並非今天大家熟悉的,不是為由十幾個人組成的「室內合奏團」(Chamber Orchestra)而作,他心中的絃樂團是以整個交響樂團作藍本,因此,這些曲子裡才有著豐富的音響和色彩效果。組曲《從霍爾堡年代起》作品四十,就是一般人所稱的《霍爾堡組曲》,此曲是葛利格於1884年為十二月在卑爾根舉行的,紀念戲劇作家霍爾堡(Ludvig Holberg,1684-1754)誕辰兩百週年而作,霍爾堡出生在卑爾根,由於十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