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花了數年調查證實,濁水溪水系上游楠梓仙溪流域,因為列入玉山公園區獲得相當保護,近年來包括山羊、台灣水鹿、山羌等眾多哺乳類動物經常出沒,該處已命名此區為「台灣生態秘境」。
玉管處長陳隆陞說,全長卅多公里的梓仙溪林道是日治時代開闢,從東埔山莊起經塔塔加鞍部,下至溪畔的楠梓仙溪保育研究站,往南延伸到海拔高度1730公尺梅蘭鞍部,以往是台灣重要的伐木及造林作業區之一。
他說,此區納入玉山公園區後,伐木作業終止,少了人為干擾,加上玉管處保育措施,不但恢復既有生態資源多樣豐富性,現在更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玉管處今3月間,報經內政部公告,將原本為一般管制區的楠梓仙溪溪谷以南地區,專案變更為生態保護區,更可加強保護生態系資源。
玉管處所委託的台灣生態學會黃美秀教授研究發現,這裡野生動物資源的多樣和數量都讓人難以想像,大型哺乳類動物諸如水鹿、長鬃山羊、山羌等,隨時都可能和你不期而遇,且區內有大面積雲杉林,更增加神秘性,所以命名為「台灣生態秘境」。
為了保護此地區珍貴的自然資源,玉管處劃設了「中海拔闊葉林永久樣區」,長年進行監測調查,為玉山國家公園的生態體質做好定期健檢工作。
另外將原屬林務局撤棄的楠溪工作站,整修為「楠溪保育研究站」,作為研究人員長駐的基地,未來更將調整經營管理方向,進一步推廣生態保育活動,計畫將保育研究站擴展為「台灣中海拔保育研究暨訓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