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報「別」挨罵了(49)不「準」看電視?
2008/07/09 07:28:29瀏覽685|回應0|推薦2

你說錯話了嗎?(上)
家應是每個人的避風港,卻因父母許多無心的用語,往往成為傷害孩子最大的地方,本文為你剖析父母常不當使用的6大關鍵字,對孩子可能產生哪些影響,並告訴你正確用法,以免傷及孩子的幼小心靈!
【撰文/伍偉婷;諮詢/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兼任講師 邱鏛玉、光寶文教基金會專任講師 黃兀】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也最常接觸的長輩,因此,孩子往往會將父母的話無限放大,其影響力更往往大過於常人想像。對此,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兼任講師邱鏛玉表示,父母的教養話術的確值得重視,她提醒家長,和孩子說話要避免貶低、不信賴或嘮叨數落的方式,而以具體的表達、稱讚和鼓勵為主,並學習欣賞他的長處。邱鏛玉引用「不要只叫莫札特整天算數學」,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應該放大優點,而不是只攻擊弱處,不僅親子間的教養是如此,朋友、夫妻的相處方式也應如此。

命令是家長最常出現的語言方式,光寶文教基金會專任講師黃兀表示,若是總以權威的口吻命令孩子,雖然容易收到短暫的效果,不過,其副作用將在青春期漸漸浮現,孩子會明顯的反抗父母,或是以說謊來掩飾自己的行為,以避免責罰。由此可知,父母的說話方式會帶來絕大的影響,不妨跟著我們一起檢視常脫口而出的6大關鍵字,看看自己是否也說錯話了?

關鍵字1 不準.不可以

每天從幼兒園回家之後,小宇的第1個動作就是打開電視收看他最愛的卡通,而媽咪每天回家的第1句話則是「不准看電視」,然後硬生生的將電視關掉……

解析:說明原因才正確

這種情境常在家中上演,許多大人主觀認定不好的事,都會直接跟孩子說「不可以」,有時並未告訴孩子背後的原因。邱鏛玉提醒父母,在說「不可以」前,應先清楚說明不適宜看電視節目的原因和規範,或以聊天的方式引導孩子相互討論、共同解決。也可跟孩子練習對話,像是「這個卡通要演30分鐘,可是我們等一下就要吃飯了,該怎麼辦?」

另外,黃兀也表示,不妨用正向的提醒代替負向的禁止,像是以「我們要先吃飯」來代替「不准看電視」,若總是一味的禁止,反而是提醒孩子要記得看電視,而人往往會對被禁止的事更有興趣。

解析:避免僵化

讓孩子了解背後的原因,還有另一個重點是「避免僵化」。邱鏛玉表示,曾經有過1位媽媽擔心日益惡化的治安,所以要孩子每天放學後都在家公寓大門口等她,且不能到其他人家中,當然也不能吃別人給的東西,以安全為出發點的媽咪一直要孩子這麼做,孩子也乖乖聽話,但是有天媽媽在回家途中出車禍,直接被送到醫院,孩子就這樣一直站在門口等,鄰居表示關心時,他也都不敢搭理;直到媽媽醒來後,才想到「我的孩子還在樓下等我」。邱鏛玉表示,孩子不明白在樓下等媽媽的原因,媽媽也未曾與孩子談及其他應變措施,孩子只是傻傻的聽話以避免被罵,久了就成為僵化。由此可知,一定要讓孩子了解「不可以」的真正原因。

關鍵字2 等一下

禮拜二的晚上,媽媽回到家中做完家事,往往還得在家加班。而小花總是會發現一些新鮮事想要和媽咪分享,而在一旁說個不停,媽咪卻總是跟他說「媽咪在忙,等一下,好不好?」

解析:忙碌時可先採反應式傾聽

父母和孩子說「等一下」後,就沒有下文了,父母也不會留心自己說過這句話,會留給孩子滿心期待,不管是「等一下再說」、「等一下再買」或「等一下再跟你玩」,黃兀表示,沒有下文,前後不一致的說話方式,若經常使用,會讓孩子失去信任感。邱鏛玉建議父母,忙碌時不妨先用「反應式傾聽」,即先重複孩子的語意,然後表明自己在忙,像是「聽起來,你很喜歡這個玩具耶!可是媽咪在忙,等一下再聽你說唷!」這樣的方式能讓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覺,他自然也會尊重媽咪有事情要處理,這是先安撫孩子的1種方式,但邱鏛玉提醒父母,忙完後一定要記得剛剛允諾孩子的事。

關鍵字3 嘖、吼

還在學習自己吃飯的小華,每次吃飯總是將時間拖得很長。這天,2歲的小華又用手就拿西瓜往嘴巴裡塞,滴得衣服、桌面和地面都是西瓜汁,媽媽過來大聲的吼「嘖!髒死了,吃的像豬一樣!」

解析:重視正向語言的力量

父母有權表達自己的情緒,但要特別留意自己的用字遣詞。黃兀認為,父母可稍微修正用法,像上述的情境,父母只是無心發出失去耐性的語氣詞,臉上也伴隨不滿的表情,孩子隨即知道自己做錯事而惹父母生氣了,若父母沒有進一步解釋生氣的原因,會讓孩子貶低自己。此例即可提醒孩子:「我們要用叉子吃西瓜」,或事後請孩子協助擦拭桌面及地面,如此孩子吃得開心,又可學習協助媽媽做家事。

解析:培養自尊心

此時期的孩子,自尊正在萌芽滋長,而自尊來自正面經驗的累積,切勿隨便批評及嘲諷,若父母壓抑不住情緒,直接以情緒性字眼回覆,孩子只能感受父母憤怒生氣,卻不知道錯在哪裡,時間一久,會貶低自我價值。因此,父母需要先安撫情緒及處理當時的事件,而不是先發洩個人的情緒。

此外,有時還會因為自己心煩,而對孩子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黃兀建議父母,不論自己不耐煩的原因為何,只要自己的情緒反應到孩子身上時,就應誠實的告訴他原因,如果純粹因為自己心煩,甚至需要主動向孩子道歉。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2008年6月號bobo小天才雜誌】 (看新聞原文)

聯合滋事庫轉貼讀者指正。聯合報至今無回應。

dissy 發言於2008-07-08 17:08:57

小標也錯字~很遜捏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oyoman&aid=202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