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29 14:34:35瀏覽1913|回應0|推薦1 | |
中國歷代興衰 和湖泊鈦有關 【聯合報╱記者蔡宗明/台南市報導】 2007.11.02 成大博士後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周厚雲,研究湖泊中鈦的沈積量,發現與中國歷代盛衰、朝代更替有關;鈦量多時,氣候乾旱多戰亂,容易改朝換代,含鈦量低時,雨水豐沛國力強,多屬昇平盛世,成為古氣候科學研究新發現。 成大地球動力系統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厚雲專研古氣候變遷,他的「湖光岩沈積物中的鈦指示冬季季風嗎?」研究,登上11月國際知名期刊「Nature」雜誌。 他以華南沿海廣東省的瑪爾湖為研究基地,發現寒冷乾旱期的湖光岩沈積物中,鈦的含量高,而高溫多雨季節,鈦的含量相對減少。 他從歷史學家提供的中國歷代盛衰變遷資料,印證湖泊中鈦含量直接與氣候變化有關,得到「鈦含量高,農業民生凋敝,戰亂多易改朝換代;鈦含量低,呈現社會富饒、國力強盛」現象。 德國學者Yancheva et al今年1月發表於「Nature」的「間熱帶合區對東亞季風之影響」論文,也指出湖泊沈積物的鈦濃度,反應中國歷代盛衰及瑪雅文化的變遷歷史;雨水豐沛期國力強盛,社會富饒,乾旱期則多戰亂,論點與周厚雲相同。 周厚雲指出,Yancheva et al應用華南沿海湖光岩湖泊沉積物中的鈦含量,高精度重建16000年以來的冬季季風演化,說明中國歷代盛衰受冬季季風影響。 他研究發現湖光岩中的鈦,主要來自湖泊流域,鈦含量與湖泊水文變化有關,是古氣候科學研究的新發現,進而推翻Yancheva et al指華南地區湖泊來自流域的汰少,沉積物應是風力從中國北方乾旱區搬運而來的論點。 他指出,華南沿海高溫多雨,風化和侵蝕相當強烈,在湖光岩流域中發育的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及風化紅土,具有較高的鈦含量,應該是鈦的重要來源。 【2007/11/02 聯合報】(原文) 聯合滋事庫轉貼讀者指正,聯合報至今無回應。 leontheconfessor 發言於2007-11-02 08:06:38 這篇報導的記者麻煩作點功課,"et al" 不是名字的一部份,而是拉丁文的縮寫et alii,英文的意思是and others,中文就是及其它人,也就是說文章是由德國學者Yancheva及其它人所寫,因為作者眾多,所以用Yancheva et al Durant 發言於2007-11-02 18:10:25 同意下文作者所說, 而且要指出, 記者本文標題"中國歷代興衰 和湖泊鈦有關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