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05 15:27:31瀏覽919|回應2|推薦38 | |
***───── 鱷魚的黃眼睛 ─────*** ── The Yellow Eyes of Crocodiles ── 導演:法國 Cecile Telerman 演員:茱麗迪巴狄厄/艾曼紐琵雅/派屈克布瑞爾
那天下午在長春等了整整四個小時才到進場時間,不過看完電影之後,感覺等得還真值得。法國片,一向不賣弄場景的精緻豪華,即使是如「莫札特的姐姐」那樣經常得出入皇宮,都不刻意去美化皇宮裡的門框和窗台,凡爾賽宮殿裡,門上掉漆的地方都原味呈現。
身為觀眾,不明白法國導演們拍片的這種手法,是他們早就對自己的文化底蘊習以為常了呢?還是有意炫耀他們能夠以平常心來看待人們心目中所崇慕的那份高貴和奢華?不過在与好萊塢電影絕對亮麗週全的外觀相比之下,份外給人親切溫馨的真實感受,倒是相當肯定的。
這部影片裡的場景和氛圍,全都雅致不俗,卻沒有炫耀的光鮮,我想可能連燈光都力求柔和?一切顯得自然自在,就是一個真實故事可能發生的真實場景。這點倒是遠勝於多數好萊塢的造作噱頭。 主要背景幾乎都在室內,兩處是住家,只有高級一些和平民一些的差別。另一處就是辦公室,也不過一般,不是什麼態勢逼人的氣派。還有一處是公共圖書館,那可是實際的圖書館,正好看到一般民眾的生活樣貌。而整個故事的情節就在這幾個主要背景之中穿插上演,自然流暢。
故事的情節是感人的,同時也相當敗興。怎麼說呢?因為太真實地表現了人生的節奏、人性的自私和颟頇。如果能力所及,就把弱勢的一方吃個夠夠,如此或許才能解釋為什麼取名「鱷魚的黃眼睛」。那黃眼睛看似無傷,卻總在觀察總在伺機而動,因為觀察得夠深入,一動就是至命的一擊。 這是否就是電影名稱<与書本同名>之所從來?
親情和友情的冷暖,不論外人認為應該如何發展,其實都有它的一個潛在的定律,總是有人吃虧忍讓,總也有人機敏地佔盡便宜。然而到底最後贏得裡子又贏得面子的是哪一方呢?在觀影的過程中,總讓我們有一再轉折的外在視界觀察和內在心理的感受。
喬和愛莉是從小感情很好的一對姐妹,喬的個性內向,而愛莉從小愛出鋒頭,似乎天生知道如何得人喜愛。成長之後,喬肯默默啃書,專研法國中世紀風物民情,是法國國家研究員。在家她是個守本份盡責任的家庭主婦,但卻經常灰頭土臉的不知修飾,導至先生和小孩都視她如無物。而愛莉因為外型亮麗,她先生對她一見鍾情。而且先生事業有成,過著富裕奢華的生活。但是兩人的個性仍和小時候一樣,喬可以百般忍讓,愛莉總自覺應該高人一等。
人怕中年,四十四歲的愛莉,認為她的人生似乎太平淡了,每天除了購物和八掛之外,簡直連自己都覺得無聊。而他那位事業有成的丈夫杜。菲利普,對她的外在美貌習以為常之後,在人生這個逐日成熟的階段,時不時竟在眼梢嘴角透露一點嘲諷。這讓她受不了,想當年她可是美國常青大學電影系的高材生。聰明的她當然了解,如今什麼物質和名聲的優渥都是她先生的,她不過就是一個幸福的杜太太。
於是總急於想做點什麼,來証明自己一向的資質無疑仍是高高在上的。在一個偶然的社交場合,她吹牛自己正在寫一本書。由於她的美貌和她先生成功的社經地位,出版商一口答應要幫她出版,而且可以先付一半稿費。 這下她自知撞了禍,因她絞盡腦汁也只能寫個三行兩句而已,這該怎麼辦?
這時愛莉想起了那個內向的妹妹喬。此時喬的丈夫已離她而去,還讓她背了一身債,正要獨力撫養兩個女兒,經濟上的壓力肯定不小。於是要求喬來代筆捉刀,幫自己寫一本小說。背景選在法國十二世紀的種種,也是喬最在行最熟悉的歷史專業,而作者則必須掛上愛麗之名。至於稿酬所得,會全數交給喬,因為在愛麗而言,根本不須要,但是對喬來說,倒正是及時雨。
故事就在這個引線下進展,並且延伸到他們整個家庭的人際關係。主要角色都選得十分恰當。尤其是喬的大女兒,人小鬼大的那份傲慢和機伶,外型的佼好与對角色的融入,讓人眼睛一亮,但那份刁鑽、現實和勢力,也惹人氣惱。若以演出的自然,可能是未來的一顆新星,前途未可限量。喬這個角色,為了要彰顯她的沒自信、總是妥協的個性,從頭到尾就是低著頭拱著背,給人一副老好人好欺負的印象。而姐姐愛麗,可是一舉手一轉身,都魅力無限,她深深明白自己的魅力所在,就更是無時無刻不表現得淋漓盡致。而週遭的人對她不是羨慕就是嫉妒,何況她那對看起來天真無邪、藍中帶紫的大眼睛幾乎舉世無雙。
這篇閑聊的重點不在重述故事的細節,倒是想談談我對這部影片主題的觀感。一般而言,很多小說或電影總傾向於維護家庭價值,不論男女雙方感情和睦恩愛与否,都不應跨越雷池一步。而如果有外來的第三者,則不論雙方多麼傾心,最後一定要給他們扣上一頂罪該萬死的帽子,讓他們走在路上都要被人亂石砸死。
而在這部影片裡,好像什麼都可以顛倒,似乎頗有點黑白不分的味道。這也是法國電影和美國清教徒式的人生規則一個很大的分野。婚姻的實質与可貴之處,在於對自我、對對方都坦誠以待。如果雙方不能夠坦誠,不如各自分飛來得合情合理。否則吃虧受害的永遠是被背叛的一方,還得為此隱忍,真是天理何在?愛情也好,婚姻也好,全看雙方是否真的有那份真情摯愛,而不必假假地維繫法律之前、宗教之下過於僵化的死守名份。這種雙方忠貞互動的觀點和守則,相信只會越來越走紅得勢,不再成為男人和女人之間相處的困擾。
婚姻与愛情的本質,如果只是表面功夫,做給別人看,該多無聊,當事人又該忍受多少的痛苦。西方人比較看得開,我們東方人可是忍功一流。女人尤甚,將就考慮了週遭所有的人一圈,卻總把自我排在最後不起眼,甚至全被忽略的位置。
故事裡喬和愛麗的繼父和她們的母親,就是這樣一對在婚姻裡暗自角力的代表。她們的母親對這位繼父從頭嫌到尾,惟有對他豐厚的財產不嫌。當然彼此心中沒有一絲一點的愛情火花。最後這位繼父与他的女祕書竟然假戲真做,愛到須臾難分,還盼著有個愛情結晶。 如果人們真心誠意要維繫婚姻的美滿,那麼這情況該怎麼評論?是否應該完全歸咎於出軌的一方?還是要責備較佔優勢的一方,在不自知甚或有意的端高姿態之下,讓婚姻走進了尾聲呢?
一般對於姐姐愛麗逼妹妹代筆捉刀,都說她卑鄙自私,出發點完全出於愛慕虛榮。然而我倒是滿同情愛麗的心情。她錯在以為錢財萬能,可以擺平一切,之後竟還有意一而再的使用這個請妹妹代筆的技倆。 她也錯在結婚之後就整個地放棄了自我,一心一意只以杜太太的面貌來面對生活。待感覺到日子空虛的時候,她自我個性中再大的才賦再狂熱的激情,都已經一去不再復返。她一向被嬌寵慣了,想法也偏差了,隨口編了個故事,最後卻把自己害得好慘。
至於她的妹妹喬,以自己的歷史專長為底,為姐姐代寫了一本小說,雖沒具名,但收入全包。這種事雖然並不名譽,但既然是她們姐妹之間事前兩相同意的約定,也就沒什麼好怨的了。可是書成之後,她的心情卻又恨又悔,在緊要關頭洩露了消息,也沒想想這種代筆的祕密被揭開之後,她姐姐面對的將會是個什麼樣的慘狀? 如果她不願意姐姐冒她的名,一開始就應該堅持不做槍手。否則既然約定在先,稿酬也全都歸她所有,只要之後不再答應不再重復這樣的約定,純粹為自己的興趣而寫,這次的損失也就可算減到最低的程度。 退一步說,她那不自知的寫作潛能,竟然在這種情況之下被逼了出來,應該還會有點喜不自勝才對。可能每個作者的心理就是難捨自己的創作不放上自己的名字?這份難捨難分的情愫,可能連她自己都始料未及吧?
最後喬的女兒打著護衛母親版權權益的大旗,在電視節目中大義滅親地剖白了她阿姨愛麗的假面,究竟觀眾是應該為這個十五歲女孩的勇氣和智謀高興?還是在綜合了所有細微的蛛絲馬跡,以及她平日如何巴著這個阿姨而擁有這個那個物品之後,看出她內心只是在為「自我」利益算計的一種現實表現?
喬的丈夫離開她之後,到非洲去飼養鱷魚。時不時看著那些龐大體積的爬蟲類黃黃的眼睛,即使在夜色迷濛之下,也一閃一閃地亮著算計的微光。鱷魚靜止不動的時候多,但是鎖定目標之後,一出手就很少失算。基於這種穩紮穩打的攻擊天性,應該是鱷魚能夠從遠古時代一直存活到現在的本錢和本能。
衡之於現實世界,人与人之間的關係,難免利害衝突,也就難免不像鱷魚那樣,總睜著那對黃眼睛,終日對獵物窺伺觀察?真是令人不寒而慄的恐怖隱喻。雖然故事流轉的當下,未必讓你聯想到這種自洪荒開始就存在的物種生存規則。
看完電影之後,我又閱讀了這本同名的小說,足足有542頁,還真超出平日自我容許的厚度。讀完了更佩服編劇的精簡,在兩個小時之內,讓觀眾享受了視聽之娛的同時,沒有損及整本書的內涵和精神,可以說,原著中一切的精彩都在電影裡完美呈現。飾演的各個角色,在舉手投足、眼波流轉之際,竟然把書中每一個人的魂魄都精準再現。 書本的扉頁之中,對角色的心理轉折描述得更為深入,還把喬所寫小說的概況都加以敘述。其實整體而言,這段附加的故事頗有畫蛇添足的多餘,電影編劇把它大刀一砍,是聰明的抉擇。該為導演、編劇和演員們擊掌喝彩。
*** 鱷魚的黃眼睛 *** 作者:凱瑟琳。彭歌──譯者:黃荭/曹丹紅──出版:商周文化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