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瘋狂音樂節
2012/09/06 17:36:16瀏覽378|回應0|推薦0

        

在巴黎將滿十一年,只有一次實在太懶得出門了,哪兒也沒去。每年的621日音樂節都會出外逛逛看看。有的音樂會就在鄰近社區公園表演亭,或大學城草坪舉行,在戶外的幾乎是民歌,管樂團,或搖滾樂,在教堂裡的音樂會多半是合唱團,無伴奏合唱曲(a capela)是素質高的團體偏愛演唱的曲目,挑戰性很大。巴洛克時期音樂則是小型古典樂團常演奏的。             

先分享這些年聽過的幾場演出吧!一場演出是在聖雅納堂,一個手風琴音樂家竟然演奏出像是一台管風琴所呈現的豐富多變,當場讓筆者改觀。在地鐵車廂內流浪手風琴師,總是演奏固定炫技式地演奏由慢逐漸加快的以色列民歌,或吉普賽歌曲。而法國老歌有不少是手風琴伴奏,是一種浪漫的情調。

有一年的音樂節,筆者是在道明會院外的小街上,聆聽正教的修士演唱俄文歌,有宗教歌曲,也有民歌,都是四部和聲,無伴奏。偶爾還有汽車經過呢!但駕駛都很識趣,慢慢地前進,修士們演唱之後,接著是拉丁美洲團體的演出,把群眾帶到熱情的拉丁美洲。音樂就是可以如此無國界,把不同種族與文化的人們聚在一起!節目結束,時間還早,接著去到在拉丁區的聖賽維翰堂,很妙的是,聖堂外正搖滾樂大作,進到聖堂裡,厚厚的門,就這樣把搖滾樂擋在外頭。聖堂氣氛相當寧靜,原來,有泰澤祈禱,但已近尾聲。大約一刻鐘後,巴洛克音樂上場,音樂家都是非常年輕的面孔!演奏卻相當純熟。聽眾雖非一律年輕人,但對音樂的熱情卻是很年輕的!

還有一次,是在聖雅納堂的地下室小堂改的演奏廳,兩位音樂家,一位是男性彈吉他,另一位是女性,席地吹奏一個特殊的樂器,長長的管子,口徑很寬,發出低沈渾厚的聲音,完全靠吹奏者的氣息來控制音高,這世界真是無奇不有,法籍音樂家,吹奏著南美洲土著的樂器,音樂卻不是南美洲土著音樂。

...............................................................................................................................

                           

       今年,沒到聖雅納堂,或聖賽維翰堂聽音樂,而是去街頭湊熱鬧,看看到底街頭有甚麼精彩的,看看人群。那天下午才下過一場大雨,晚上九點時,天空晴朗,天色仍亮。

       在聖彌歇爾大道上,十字路口就有好幾個不同的音樂團體吸引著人群。尼泊爾團體有人唱,有人跳,有人敲鼓,他們所複唱的短句,讓群眾很容易就跟唱,沒有冷場。

沿路經過好幾個三四人組成的搖滾樂團,沒駐足觀賞,來到一個餐廳外頭的棚子,聽到音質很好的歌聲,這是一個很優質的團體,每個人輪流以各人的母語獨唱同一首歌,但也有一起唱的時刻,樂手非常出色,隨時轉調,有飆得很高的令人摒息的女高音,也有男低音,獨唱時,每個人充分發揮自己的特色,在合起來時是相融的!他們吸引了相當多人觀賞,且停留很久。

         

        走到聖彌歇爾大道與聖傑曼大道交會處,是一場個人秀,手腳靈敏的鼓手,讓人嘖嘖稱奇,太帥了!他並不總是敲得快而大聲,而是很有音樂性地與他的樂器互動,敲得很細膩。這可不簡單!是藝術!
   

                        

到歐雷翁時,一組人很簡單地將儲存在電腦裡的令人興奮的歌曲,以最高分貝透過擴音器傳送出來,年輕人手拿著高濃度酒精的酒瓶,路上都是碎玻璃瓶,和聖彌歇爾大道上的表演,及拉丁區小巷的表演,懸殊太大,不是嗎?已經不是音樂表演,而是狂歡了!感覺不對勁,啊!差一小時凌晨!那裡就有一個地鐵站,卻還沒有擠向地鐵的人潮,趕快逃離! 

 (於喜訊雙月刊)


 

( 在地生活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musique&aid=682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