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5/03/15 06:18:25瀏覽1293|回應1|推薦76 | |
英國藝術界的《特能獎(The Turner Prize)》從1984年開始每年頒獎給「年輕」(50歲以下)的藝術家,藝術鑒賞本來見仁見智﹐結果頗受爭議也不意外.這裡要談的是它在2004年做了一件讓許多人跌破眼鏡的事,話說那年它辦了個特別活動,邀請五百位專家提名他們認為最具影響力的現代藝術品﹐這些專家包括藝術家﹐美術館館長﹐藝術鑒賞家等等.一般預料第一名不是畢卡索(Pablo Picasso)就是馬蒂斯(Henri Matisse)的作品﹐因為畢卡索首創立體派(Cubism)﹐馬蒂斯則是野獸派( Fauvists)的先驅﹐這兩派開創了藝術創作的新境界﹐有目共睹.結果出乎意料﹐第一名是杜象(Marcel Duchamp)的《噴泉》(Fountain,見附圖)﹐第二名才是畢卡索的 《亞維農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馬蒂斯的《紅色工作室》(L'Atelier Rouge)只得第五名.第三名是沃荷(Andy Warhol)的《瑪麗蓮聯畫》(Marilyn Diptych)﹐第四名是畢卡索的另一作品《格爾尼卡》(Guernica). 《噴泉》是法國藝術家杜象1917年的創作﹐標題雖然文雅其實只是一個破舊的尿池.一位參與的專家解釋說現代藝術品不僅是美術作品﹐還需附帶社會或政治評論的訊息﹐有「心」人還從《噴泉》中看出女性性器官的暗示﹐至於其中有何深意我輩才疏學淺不得而知.另一位專家則說杜象的作品是要向傳統的中產階級(Bourgeois)的藝術觀挑戰﹐要讓我們知道藝術品不需要一板一眼﹐並說杜象的作品所引起的震撼開創了現代藝術的新局面﹐所以選它作最具影響力的現代藝術品. 不過杜象自己說過他的作品講究利用「現成」的材料﹐重點在於如何運用想像力.英國劇作家斯托柏德(Tom Stoppard)對這件事有評論,他說「只有技巧而無想像力只能造出像野餐籃子一類的實用東西」﹐他又說「現代藝術是只有豐富的想像力而無表達技巧的產物.」真是一針見血.說到「表達技巧」,我在大學時選修過一們《藝術批評與鑒賞》的課﹐除了得知畢卡索的立體派作品的流行才使主流社會逐漸接受像《噴泉》這類的怪異作品,還看到畢卡索早期的素描作品,同學們都讚嘆他基本繪畫技巧的功力(我主修電子工程,到建築系選修這門課算是消遣,但是建築系很多同學有深厚的藝術涵養),很多現代抽象畫家(不是指杜象)並沒有這種修養. 著名社會評論家沃爾夫(Tom Wolfe)對藝術鑒賞家們也有意見,他曾著書《繪畫世界》(The Painted World﹐1975年出版)指出通常藝術鑒賞家在廣大群眾還沒有機會欣賞前先行評斷一件藝術品的好壞﹐決定了一件藝術品的價值﹐一般民眾只好人云亦云以免被人譏笑不識貨.所以很多現代藝術「珍」品其實是鑒賞家像炒股票一樣炒作的結果﹐多年前美國有名的電視新聞節目《60分鐘》(60 Minutes)就以此做了一個專題報導﹐主播賽佛(Morley Safer)以他特有的風格(dry humor)有意無意間譏諷一番. 前面說過藝術鑒賞見仁見智﹐藝術品雖可能附帶訊息﹐卻無法保證傳達給欣賞者﹐常常言者有心而聽者無意﹐反之亦然.所以馬蒂斯乾脆說他的作品像是一張張舒適的沙發﹐主要是讓勞累一天的人可以坐下感到全身舒暢﹐別無他意.至於2004年特別《特能獎》的結果雖可以讓專家們辯論無窮﹐對我輩庸俗之士則只是茶餘飯後笑談的話題而已.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