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07 15:15:20瀏覽4395|回應4|推薦26 | |
在木瓜溪及其支流清水溪等處有一個景點叫做「慕谷慕魚」,最近越來越多人慕名而來,當地社區為了在保育與觀光之間取得了平衡,在此地設有入山人數的限制,早上和下午各300人,更為慕谷慕魚增添了些許神秘的色彩。 吉安鄉橫斷道路紀念碑 不過在通往慕谷慕魚的路上,有一個三級古蹟卻鮮為人知,那就是「橫斷道路紀念碑」,那是為了紀念日本人在1917年為了理番,開發東西向的能高橫斷古道,這樣的古道全台灣總共有十多條,最北邊的古道是在宜蘭南澳,最近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就是在那裡發生意外,另外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有八通關古道。 數百年前原住民族從霧社跨越中央山脈後分成兩條路徑,一條是合歡古道,經過合歡山、大禹嶺、關原、白楊、綠水等地,一路下到太魯閣這邊,這群人就是現在的太魯閣族;另一條就是能高橫斷古道,翻過能高山主北峰間鞍部,沿著木瓜溪左岸聚居,這群人則是賽德克族,太魯閣族和賽德克族其實都是泰雅族的 亞支。 從奇萊鞍部東望木瓜溪谷,左邊是奇萊東稜,塞德克族原在此聚居,後被日本人強迫遷至花蓮秀林鄉平地。 不過這兩條原住民走過的路徑,當時只能算是原住民部落之間的聯絡道,非常不好走,後來日本人為了理番,依照原有的路徑大肆整建,才成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古道。
日本人興建水力發電廠 1942年,日本人也興建了發電廠,利用立霧溪、清水溪、銅門溪、木瓜溪來做水力發電,不但可以供給東部的發電,甚至還有剩餘的電可以給西部用,所以日本人規劃了一條東西連絡的輸電線,預計從吉安一直到萬大水庫,路線勘察和準備工作都完成時,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就退出了台灣。 日本人離開前曾說:「我們走了之後,台灣大概就是一片黑暗了吧!」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馬上成立台灣電力公司,孫運璿當時是工程處的處長,由於人手不足,所以他就找了還在唸書的台南工專(成大前身)學生,全台走透透,在幾個月內,將全台灣的電力系統修復,打破了日本人的看扁台灣的預言。 台電啟動「東電西輸」計畫 民國38年9月,台電想要重新啟動東電西輸的計畫,但是缺乏經費,所以跟國外貸款了200萬美金,設了立霧工程處以及南投埔里東西線工程處,開始興建從銅門一直到萬大154KV的東西聯絡線,俗稱「保線路」,這條保線路必須要翻過2650公尺的能高主峰跟能高北峰鞍部,路上有奇萊、檜林、天池、雲海、屯原等五個保線所,東段全長45公里。 能高越嶺 其實這條東西聯絡線就是今天山友常走的「能高越嶺」,通常山友會搭車進入埔里霧社,從屯原開始走5.1公里到雲海保線所,再走8.5公里到天池山莊。從天池山莊,有些人是下到檜林、奇萊保線所,從花蓮出去。有些則是爬奇萊南峰及能高北峰(南華山),就回頭下霧社。
民國40年11月完成東西聯絡線的工程,正式供電,而當時總統蔣中正為紀念這劃時代的建設,也親題「光被八表」、「利溥民生」等字,台電也特別興建了一座紀念碑,位於能高山主北峰鞍部。 保線路漸被遺忘 很可惜的是,這個歷史似乎已被淡忘,可能也是因為現在東部反而是缺電的地區,需要「西電東輸」,而且電力的輸送也不走這條東西連絡線了!因為舊線路是154KV,新開發的高壓線路是345KV,從信義走丹大林道、七彩湖下萬榮林道,以前電塔高壓線之間的絕緣體「艾子」是要有人爬上電塔去清洗,也需要保線所讓這些員工休憩,不過現今科技進步,台電使用直升機來清洗,保線路和保線所逐漸沒落。 見證歷史的珍貴古道 這條路線非常有歷史價值,從1917年到現在,將近百年的歷史,從原住民聯絡道,後來變成日本人的理番道,再變成台電的保線道,現在林務局則將它規劃成為「國家步道」,每個階段都有它的故事與意義,我覺得林務局與台電可以合作,將這條路線的故事重現、整合、宣傳,我相信一定會成為熱門的登山休閒觀光景點。 尤其是在天池山莊,前面就是能高山、卡賀爾山和牛魔角,也可以欣賞日本人當時稱為霧社十景之一的「能高殘雪」,加上全台灣最高的能高瀑布與能高吊橋,堪稱是觀高山、賞落日、看雲海的絕佳地點。
這樣包含了歷史意義和美麗景觀的登山路線,非常值得人們來一探究竟,感性和知性都比爬玉山、雪山高,適逢建國百年,我認為這條能高越嶺可以是國民政府值得一提的歷史事蹟之一。
|
|
( 在地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