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28 09:44:47瀏覽2207|回應1|推薦18 | |
文/葉金川(花蓮吉安) 媒體輿論監督政府應有依據 最近日本大地震,所帶來一連串的災害,尤其是核電廠的危機,讓我們臺灣深自警惕,輿論也提出了許多看法與建議。一般來說,政府傾向會低估、錯估災害的程度,這是世界各國政府常會犯的毛病,甚至推託說這不是人為的因素,而是天災。或許就是因為這些推託之詞,與論和民眾的抱怨及批評也接踵而來,但媒體輿論應該要發揮「監督」政府的功能,而不是漫無節制的政治語言暴力。 風險溝通越顯重要 那「核災」又何嘗不是需要專家來替全民釐清真相呢?但媒體總喜歡使用聳動誇大的語言,來吸引讀者,間接也造成民眾不必要的緊張與恐慌。就像中國大陸,流傳「加碘鹽可以預防核輻射造成的傷害」的謠言,導致大陸民眾瘋狂搶購食鹽的鬧劇。 世界衛生組織、世界氣象組織,則是緊急發佈新聞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核災對日本境外會產生影響。可見,「風險溝通」這個課題是全球性的。
臺灣目前的災害防治機構,是由消防署擔任大綱,但消防署在之前修了「緊急醫療救護法」後,多了「119緊急救護」的任務,現在災防法又要它負擔災防任務。但消防署畢竟是「打火」兄弟起家,將消防署變身災防署,負責規畫及執行災防法規定的天然災害(風災、水災、震災、旱災、寒害、土石流〉及人為災害〈火災、爆炸、化災、空難、重大交通事故等〉,以及災防法未規範的疫災、核災,這些災害主管機關都在各部會,要災防署來規劃、協調、執行未免不切實際,而且也可能使消防的任務淡化,台中市大火的案例不免讓人擔憂。 災防辦公室應為正式機構 現行的災防體系,行政院長一年要舉行四次災防會報,行政院副院長兼任災防會召集人,內政部長兼任副召集人,相關部會首長兼任委員,亦通通為兼任,從預防災害的角度來看,災防會只能協調溝通各部會,恐怕無規劃、預防複合性災難的功能,真正的任務會落到災防署副署長兼任主任的災防辦公室,災防辦公室只有五十個職員負責。如果災防辦公室的地位與人力無法提升,未來災難預防成果將無法預期。 美國的聯邦災難總署是正式機構,直屬於白宮。台灣現在災防辦公室為行政院祕書處下的一個小單位,災防會報及災防會都是任務編組,災防署是執行機構,以救災為主,政府應再重新檢討現行的災防體系,以預防及處理複合式大災難為主要標的,將災防辦公室改為正式機構,由專業專職的政務委員負責,災防會由行政院長主持,會是比較恰當的安排。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