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28 15:04:25瀏覽6250|回應12|推薦34 | |
建國百年即將來臨,各行各業對台灣百年有不同的詮釋與解讀,我也不能免俗,就此機會,整理這一百年來的公衛大事紀,在回顧台灣人口問題時,不得不提到台灣百年來的四個世代,以及他們在大時代下的不同宿命。 赤貧世代 此世代的代表人物像王永慶、張榮發、許文龍,基本上他們年輕時算是日本人,經歷過嚴厲的日本殖民統治,經歷過初來乍到的艱困民國政府,從反攻大陸的政策到安身立命深根台灣,這世代的大部分人最多只受過日本初等教育(國小),這些人多擁有「勤儉持家」的觀念,「不服輸」的個性也深植心中,這群人在各行各業中的努力不懈,替台灣打下深厚的基礎。 嬰兒潮世代 名稱源自二次大戰後的嬰兒潮,代表人物像林百里、郭台銘、趙少康、馬英九、陳水扁等人,這世代的特色在於,「不管出生貴賤、學歷高低,只要肯努力,就能夠出頭天。」 這是最幸運的一個世代,雖然童年時大多相當貧苦,不過當這群人完成學業進入職場時,正是台灣經濟蓬勃發展之際,社會上充滿著機會,只要有實力、有能力,就一定能夠從底層翻身,搖身一變而成為中上階層,不單單是指那些會唸書的人,像郭台銘學歷也不是頂尖,照樣可以一步一步往上爬,成為社會上的頂尖人物。 其他像創業、從政、從事專業工作等等,基本上都處於一個穩定成長的狀態,所以多多少少都能夠累積財富,成為自身經濟上有利的後盾,如果退休,國家現有的社會福利制度(譬如退休金、公保、勞保、健保等)也能保障這一世代的人,擁有雙重保障,這世代的晚年似乎沒有太多的顧慮。 Y世代 眾多解釋的其中一種,是源自「青少年時期」(Youth)的Y,這個世代的子女,出生在富裕的家庭、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家中的天之驕子,但是在進入社會就業時,台灣在社會環境變遷之下,經濟逐漸碰到瓶頸,他們甚至畢業就面臨「失落的十年」的洗禮,除了遭遇亞洲金融風暴之外,也經歷SARS的考驗,國家政策似乎也傾向封閉鎖國,加上大陸的崛起,中間產業急速外移,大部分的資源都集中在少數政商名流身上,產業集中到高科技產業,中產階級持續消失中,想找到一份穩定、待遇佳的工作已是難上加難。 民國87年我在董氏基金會擔任執行長,當時我們徵員工,大學生的起薪是兩萬八,竟乏人問津,就算有人應徵,也是一些冷門科系的同學;現在12年過去了,薪資居然絲毫沒有增加,大學生研究助理的起薪依舊是兩萬八,唯一不同地是,現在只要有正式缺徵人,人人搶破頭。 政府為了因應失業的問題,提出大學生短期工作職缺的方案,其實是以工代賑性質,薪水只有兩萬二,不過大學生們還是趨之若鶩。由此可知,Y世代面臨的難題有多險峻。 421世代 所謂421,4代表的是4個祖父母輩,2是代表雙親,1是自己,意思就是這個世代大多是獨生子女,未來必須負擔供養上面6個人,尤其自己父母親的經濟基礎也不穩固,所以當他成年後,壓力就更大了! 另外他還要面臨世界各國共通的各種問題,諸如人口、環境生態、氣候、資源(水、能源)等課題,等於是面對一個陌生的未來。 明年就是中華民國建國100年,在這個時點,剛好提供我們一個「反思」的機會,如何為台灣未來世代的永續和福祉盡一分心力。 |
|
( 時事評論|其他 ) |